APP下载

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管理研究现状与对策措施

2020-04-17彭辉辉汤桂容

高教学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对策措施建设管理实训室

彭辉辉 汤桂容

摘  要:从功能定位、资源配置等9个方面综述了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管理研究现状,分析认为高职院校实训室存在对市场需求响应度不高、建设投入与收效产出不符、资源配置与教学需求不匹配、管理机制文化不健全等深层问题,提出了完善实训室建设体制机制、优化实训室管理制度举措、加强实训室文化传承发展等对策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管理;研究现状;深层问题;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1-0188-04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training roo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nine aspects like function orientation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it analyzes that there are deep problems in the training roo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uch as the low responsiveness to market demand, the inconsistency between construction input and output, the mismatch between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teaching demand, and the imperfection of management mechanism culture. It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lik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mechanism of the training room construction, optimizes the training room management system and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room cultural heritage development.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raining room;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research status; deep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训室是高职院校开展实践教学、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极其重要的场所,是深化产教融合的“云平台”和主阵地。《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也指出,要“充分利用实习实训等环节,增强学生安全意识、纪律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高职院校大多数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所占比例都超过50%,实训室承担了绝大部分的教学任务,实训室对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和职业习惯养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了解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与管理方面研究现状,探讨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管理与改革发展对策,对促进实训室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管理、增强安全保障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管理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对实训室建设与管理的研究主要是从功能定位、资源配置、教师培养、文化建设、制度规范、耗材管理、仪器设备管理、安全管理、三废处理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实践。

(一)功能定位

实训室的功能定位对实践教学质量起着基础性作用和决定性效果,对实训室资源配置、教学效率产生直接影响,也是实训室是否具有发展潜力和生命活力的源驱动力。实训室的功能定位应体现三个原则[1],即能应用于现场课程教学、现场实训和现场实习、考证培训。而且应当充分设计实训室功能,更多发挥教学作用,合理化实训教学[2]。

(二)资源配置

实训室资源配置是实训室主体功能发挥的重要载体。高职院校实训室必须改革实训室按课程设置,以校、院(系)、室“散小低差”三级管理旧体制,建立综合实训室(或实训中心)按学科群设置,实行校、院(系)二级管理体制,向“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合理方向发展[3]。应当按專业发展方向,优化配置资源,合并重组原有实训室为实训中心,统一协调专业群的建设和管理,将有限资金投入重点和急需建设的实训室,统一管控仪器设备,提高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4]。

(三)教师培养

具备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实训室技术人员队伍是搞好实训室建设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有报道[5]认为,要重视实训师资建设,提高实训工作人员业务水平,积极培训实训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同时实训工作人员必须强化自身素质建设,既要掌握专业技术基础理论,也要关注前沿专业技术,持续丰富和更新专业知识体系。也有报道指出,实训师资素质直接关系实践教学效果,加强实训师资建设,专业水平与管理能力要同时提升。

(四)文化建设

实验室文化是在一定经济社会条件下,通过实验室社会实践特别形成的,并为实验室全员遵循的职业道德、共同意识、行为规范准则、价值观念的总和,包括实验室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刘金吉等[6]认为,精神文化在实验室整个文化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它包括实验室道德和价值观念等内容,实验室精神文化核心是核心价值观,决定着是否能够实现实验室文化建设目标,规定着是否能够形成实验室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方向;文化是现代实验室管理的核心灵魂,是不断发展实验室的根本动力,它不仅可以反映实验室发展状况,还可以促进管理者素质的提高,推动实验室技术水准与管理水平不断进步;提出了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文化建设思路,包括团队、人本、创新、市场、效率等5个意识。

(五)制度规范

规章制度是实训室规范化管理的基本前提和要求,也是实训室能够实现长效稳定有序运行的必要保障。应当完善各项实训室管理规定,让工作有章可循,有理可依[7]。同时,要完善保障制度,加强实训队伍管理,制定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确保大型、贵重仪器设备日常维护,制定考核办法加强实训相关教学质量监控[8]。高职院校实训系统应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优化实训管理队伍,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加强协同创新[9]。

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成为规范实训室管理的一种新途径。针对当前实训室管理存在的问题,有人提出了以人为本完善制度细化管理、构建完整严密考核体系和加强管理人员技能培训等精细化管理措施[10]。也有单位直接引入“5S”[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管理法,制定了实验室管理的措施和步骤:一是成立组织、制定标准、量化评价体系;二是推广普及、加强宣传、树立“5S”意识;三是检查督促、公布评比[11]。此外,还有一些实验室建立了健康、安全、环境HSE管理体系[12]。

(六)耗材管理

耗材是实训室用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重要物资和物质基础,包括化学药品、玻璃仪器等易消耗、损耗物品。针对实训室材料和低值易耗品管理,应当采取以下措施[13]:一是专人专管,提高重视程度;二是优化管理程序,建立耗材审核入库等管理体系;三是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

(七)仪器设备管理

仪器设备是机械加工、环境监测等很多高职专业进行物件加工、检测分析、设计模拟等生产活动的的重要手段和基础,也是开展相关实训教学的重要前提和条件。这些专业实训教学一般涉及的仪器设备数量大、种类多、专业性强,有较大的管理难度。因此,规范仪器设备管理很重要,其措施包括[14]:一是完善管理程序;二是明确管理职责;三是进行分类标识;四是加强日常管理,包括购置、调试验收、鉴定校准、期间核查以及使用、维护、维修、报废等;五是建立管理档案。应当要求学生做好仪器设备使用登记,并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要对仪器设备按使用说明进行定期保养和维护,对有故障仪器设备应当及时维修或报废[15]。

(八)安全管理

近年来,有多处高校实验实训室发生事故,实验实训室安全被高度关注,特别是涉及到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易制毒、氧化腐蚀等类危险化学品使用和接触的实训室,其安全管理尤为重要。严瑛[16]提出将“6S”融入实训管理,在“5S”基础上加入了“安全(Security)”这一要素,进一步规范实训室管理手段。周玉芬等[17]人提出了高职化工类实训室的“7S”文化安全管理模式,在“6S”之后增加“节约(Saving)”的理念,并依托企业安全标准化,制定实验室安全培训和考试办法,建立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要求所有要进入化工类实训室的师生均需参加相关安全知识学习,考核合格方可进入。此外,关于辐射防护、安全用气、安全用电等方面也引起了广泛关注[18]。

(九)三废处理

很多实验实训室产生的废水、废液、废气、废渣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环境都可能有一定的危害影响,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十分必要。以涉及化学药品使用的环境监测实训室为例,其三废处理的措施包括[19-20]:酸碱废液中和处理或回收利用,含重金属废液沉淀处理,有机溶剂专用容器收集后蒸馏、精馏回收处理,有机废气活性炭吸附,无机废气洗涤吸附,废气通风系统排空,有毒废渣收集专业处理等等。

二、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管理深层问题分析

近年来,各高职院校纷纷成立专门的实训管理部门,力图从多个方面探索和加强实训室的建设管理,但不管怎么建设、怎么加强管理,实训室的功能都没能得到全面、高效的实现,实践教学质量没有得到显著提高,拟通过实训教学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职业能力这一根本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学生对行业岗位的就业适应性和竞争力较差。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管理方面深层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对市场需求响应度不高

高职院校的实训室一般以院校自行建设为主,其初衷通常是为配合课程教学而设置,而不是以训练技术技能和培养职业能力为出发点。在建设过程中不做市场调查或调查不充分,实训室建设方案设计全凭负责人或相关教师的经验和课程实训的要求,与地区、行业、企业的实际情形不衔接,从而出现实训室教学的技术水平落后于市场需求、岗位设置脱节于企业实际、技能标准逊色于入职要求等供求关系响应度不高的现象,更不用说较高层次地去引领行业发展的方向。而且对于高职院校实训室来说,它不如高校的实验室那样有较多的科研经费等收益来补充实验实训消耗损耗和对仪器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升级,在经济技术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也很难跟上市场变化的节奏。

(二)建設投入与收效产出不符

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的经费主要来源于上级财政投入、学校自主筹资和企业捐赠共建,相比于高职院校目前的收入水平和资金来源,前期建设投入比较大,后期保障运行成本也较高。而且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实训室专注于教学,对科研开发、技术服务等参与较少,几乎不能产生明显经济收益,没有自我保障能力,需要持续投入才能保持运行,给院校财政造成较大压力。此外,目前高职院校属于招生的最后录取批次,生源质量不高,培养压力极大,这些学生进入实训室后自我要求、自我约束能力较差,造成玻璃器皿破损、仪器设备损坏等实训损耗非常大,而且学生学习训练的效果也不甚理想。因此,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投入与收效产出存在明显不符,系统不能循环,平衡难以维持,浪费较大。

(三)资源配置与教学需求不匹配

人、财、物的有效配置是保障高职院校实训室正常稳定运行、满足教学需求的前提。人主要包括实训指导教师和实验员,财主要是指实训室的运维资金投入,物涵盖了耗材、设备及相关实训教学配套物品。当前,高职院校实训室人员安排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与实际需求不匹配,大多数实训指导教师和实验员都没有一线工作经验,对市场需求不甚了解,特别是实验员的配备,存在专业不相关、技术不熟悉、岗位不稳定、素质不过硬等问题。同时,实训室的财力投入也是有限的,无法满足功能调整、设备升级、技术变化的需求,甚至无法有效保障实训教学的正常物品供应,从而简化实训过程、降低实训要求,更有甚者把实训教学变成敷衍了事走过场。

(四)管理机制文化不健全

因为高职很多是从中职升格而来,发展起步晚,短时间内规模急剧扩张,人员变动较多较快,资产疏于清理整顿,制度建立不规范,使得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乱象较多,譬如实训室没有规章制度、实训工作人员没有岗位职责、学生实训没有制度约束、仪器设备没有操作规程、试剂药品使用没有台帐、危险物品没有规范存放等等,明显缺乏健全的管理机制建设,更不用说有合适的文化传承,管理随意性大,无序化发展痕迹突出。

三、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管理对策措施

高职院校实训室担负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专业人才做出应有贡献的重大职责。为完成人才培养使命,高职院校必须在引领行业产业发展、对接企业市场需求、优化资源配置流通、加快供给结构改革、加大建设投入预算、加强运行维护管理、加深机制文化建设上下功夫,强化实训室建设,以缩小高职教育供求差距、追赶改革开放前进步伐、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一)完善实训室建设体制机制

学校掌管实训室建设的决策和财政预算,院系、教研室是实训室的使用者和具体建设实施者。因此,高职院校实训室的建设应当由学校统筹,以教研室或院系为主体,以技术标准、市场需求为主导,在行业调研和市场调查的基础上,以紧扣技术标准、源于市场但高于市场的理念进行开发建设。应当基于产业链析出职业链,形成岗位或岗位(集)群,从而有针对性、前瞻性地来进行系统规划设计,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合理使用投入资金、尽量节约建设成本、充分发挥功能作用、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同时,实训室应当能达到进行实际生产中试水平的程度,使其始终符合市场需求导向、引领技术创新步伐、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也应当改变多数实训室只投入而不产出效益的局面,要尽可能让实训室在技能鉴定、社会培训、咨询服务、科研开发等方面发挥积极效用,产生经济效益而补足自我“造血”功能,形成良性循环。

(二)优化实训室管理制度举措

实训室建成后,管理是第一位的。如何将人员、仪器、设备、耗材、物品、台帐、规程、安全、卫生等要素管理到位,事关高职院校实训室能否高效、稳定、安全运行。第一,要分类制订实训室规章制度,明确运行管理目标要求和标准;第二,要分别制订实训指导老师和实验员岗位职责,明确工作内容和职责要求;第三,要细致制订实训室安全制度和有关应急预案,明确安全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置办法;第四,要分别制订实训室仪器设备操作规程,明确使用操作办法和资产维护管理责任;第五,要有效建立实训室耗材(玻璃仪器、试剂药品等)管理台帐,明确采购、使用、库存、发放、领用、处理过程,特别是危险化学品要按照“五双”要求严格落实,废液废渣等废物妥善处置;第六,要严格制订学生实训守则,明确学生实训的有关规定;第七,要科学制订实训室开放制度,明确实训室对科研、培训、竞赛等方面进行开放的办法和管理要求;第八,要合理制订实训室课程开设办法,明确实验实训课程开设的基本原则和审核程序,避免因随意开设和任意调换实训课程内容,造成物资资源浪费;第九,要妥善建立实训室准入考核制度,明确实训室安全管理机制,加强实训室安全宣传和培训教育;第十,要规范建立实训室巡查检查制度,明确对实训教学过程监控办法和管理要求,确保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率。

(三)加强实训室文化传承发展

当实训室的建设管理形成规范机制体系后,可以编制实训室文化规程,把所有规范措施纳入机制体系管理。并把专业文化、院系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行业文化、社会文化等要素融入进来,逐步培育独特的实训室文化,以便形成文化熏陶氛围,使实训室功能运转形成惯性,让学生在这种文化熏陶下自然产生职业意识、培育职业能力、养成职业习惯。只有形成了独有的文化,文化育人的功能才会在潜移默化中显现,才能一届一届、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产生深远影响。比如英国洛桑试验站已建成170多年,其在专业领域已被全世界认同,很多国家的学者都慕名去往研究、访学、培训。我国本科层次的高校也建立了许多专业试验站,营运效果也非常好。但是在高职专科层次这种意识不强,实训室建设几乎都跟在企业需求后边跑,尚处于追赶发展、迎合市场的阶段,很难形成独有文化积淀,更没有传承。因此,有必要深入思考分析,找准着眼点,围绕实训室文化传承,以破而后立、久久为功的心态,切实强化实训室文化建设,以寻求实训室稳定、持续、高效、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艾慧德,黄麟雅,覃友杰.高职院校铁路运输信息系统实训室建设与管理探索[J].经贸实践,2015(15):197.

[2]刘俊红,彭燕莉,陶修斌.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室建设与管理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9):30-31.

[3]席云.论高职院校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创新[J].经济研究导刊,2013(27):211-212.

[4]徐力.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与管理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37):13-14.

[5]蔡均球.职校路桥实训室建设与管理探索[J].职业,2013(8):102.

[6]刘金吉,李晓,胡建伟.环境监测实验室文化的发展与构建小议[J].污染防治技术,2008,21(6):73-76+100.

[7]杨海达.高校实践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创新[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2):25.

[8]吴建阳.浅谈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室建设与管理[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5):216.

[9]葉枫.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当代职业教育,2015(5):16-18.

[10]姚海伟,赵双军.高职院校实训室精细化管理探讨[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6,45(3):74-75.

[11]晁阳.在高职机电类实训室中推行“5S管理法”的探索与实践[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4):51-52+55.

[12]张勤.论环境监测实验室的HSE管理[J].污染防治技术,2004(4):58-60.

[13]刘琦,高培峰,张继霞,等.丰富管理手段 加强材料和低值易耗品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2):283-285+290.

[14]蔡彩仁.关于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规范管理[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08(3):42-45.

[15]危晶.关于高职院校环保实验室管理的几点建议[J].求知导刊,2015(22):95.

[16]严瑛.引进“6S”先进模式规范高职实训室管理[J].现代科学仪器,2012(6):188-189.

[17]周玉芬,杨飞勇.高职院校化工类实训室安全管理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2):114.

[18]陈卫丰,倪晓天.环境监测实验室的安全防护[J].污染防治技术,2010,23(4):34-36.

[19]魏东,张盛华.环境监测实验室的三废污染及处理[J].农业与技术,2016,36(13):60-61.

[20]纪云峥,刘洪建.环境监测实验室的安全防护与管理[J].分析试验室,2007(S1):47-49.

猜你喜欢

对策措施建设管理实训室
基于物联网应用技术的实训室管理与研究
高校开放实训室管理中7S管理的应用方向
信息技术在计算机实训室管理中的应用
筑高校学生温馨之巢
医院财务风险的控制及预警措施探析
浅谈“社区图书馆”建设
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布局河北文化发展新常态
市政设施建设管理探究
铁道通信信号专业开放实训室管理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