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2020-04-17梁兰菊闫昕韦德泉王猛李院平
梁兰菊 闫昕 韦德泉 王猛 李院平
摘 要:基于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战略,针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制度上从五个方面保障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构建“四个一工程”加强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打造“四个平台”服务科研创新,提出教学模式改革新举措,研究的成果为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科技创新;培养模式;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1-0027-04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ational innovativ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owing to the significance of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is guaranteed from five aspects in the system. The "four-1 project" is built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research and the innovation ability, and "four platforms" is established to servethem. New measures are proposed for teaching model reform, which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raining mode; college students
黨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报告中10余次提到科技,50余次强调创新,提出了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创新驱动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强调:“青年是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创新的未来。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科技就有前途,创新就有希望。”高等学校是创新人才成长的摇篮;是新知识、新思想生产传播的重要基地;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和核心力量。高等学校的重要使命是要对社会进步发展做出贡献。要进步,创新就是第一要务,要认识到科技创新就是大学的重要使命和本质特征。因此,提升高等学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就成为了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工作,高校大学生科研创新型人才培养也变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内涵
创新在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中是这样解释的:做动词用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做名词用是指创造性;新意。对创新型国家是这样定义的:以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并形成具有日益强大的国际竞争优势的国家。高等学校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科技创新,高校大学生是科研创新的主力军。传统意义上的专业教学是教授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会思考问题的能力。而创新要求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即在学习现有的知识上,以现在学习的知识为基础创造出新的知识来。一直以来高等学校研究生是科研创新的主力军,现在科研创新作为国家战略,要实现创兴型国家建设,高校大学生也要承担起科研创新的担子来,高等学校也要适时根据国家要求作出培养目标调整,力求达到通过高等学校对大学生的培养从掌握一定的基本知识形成专业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逐步向更深层次的培养具有科技创新能力具有科技创新作品的目标前进。
二、制度保障体系建设
高等学校深入推进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工作,制度建设首当其冲,只有在制度的强有力支撑下,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才能有保障。为此,作者构建图1所示制度保障框架体系,从管理保障、经费保障、硬件保障、人员保障、激励保障等五个方面构建制度保障体系,以形成完整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制度的闭环。
(一)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管理制度保障是制度保障中的重要一环。为了加强组织领导增强各相关部门的上下联动,高校需成立专门的创新创业学院,加强对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管理,从而使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等构成一个系统工程。形成以创新创业学院为管理主体,其他各部门、二级学院等单位上下联动、有机融合发展的新格局。管理制度保障由学校层面协调,各部门联动配合,从而为制度保障理顺管理上存在的障碍。如图2所示构建的以创新创业学院为管理主体的,学校其他部门相互配合的管理制度构架图。
(二)经费制度体系建设
经费制度建设也是制度保障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制度中要明确用于学生科技创新的经费投入,通过经费保障让学生能够实现自己的科技创新梦想。经费可以多方面筹措,一方面争取国家创新创业项目的支持,通过这个项目学生可以获得一个项目2万元的经费保障;另一方面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经费用于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经调查大部分高校设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SRT项目),专门面向大学生进行科研创新,这个项目让更多的学生可以参与其中;一方面也可通过教师研究经费支持学生进行科技创新,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科研团队科研项目,对于做得好的项目用团队经费进行资助;也可由指导教师经费进行资助,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科研课题研究,进行科技创新,经费由导师进行资助。
(三)硬件制度体系建设
大学生科研创新硬件条件也很重要。硬件主要包括科研创新场地、科研创新设备等辅助设施,要让大学生科研创新有地方、有设备,可以进行实际动手操作,并配以水电等辅助设施。这个需要创新创业学院与学校职能部门联动协调,做好服务和管理。同时要让学生自发的设立一些科研创新协会等形式的组织,让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够形成团队,形成规模,形成影响力。
(四)人员制度体系建设
大学生科研创新需要有人指导,在制度保障中要重视人员制度保障,给大学生科研创新配备指导教师是最常用的一种解决方案,这种方案行之有效,但也会在执行过程中存在许多的问题,比如指导教师工作量计算问题、职称评审问题、加班津贴问题等,因为纯粹意义上的奉献,毕竟不是大多数老师能够接受的,按照现在人才价值导向的各种政策,让人才能够劳有所得已经合法化,因此加强人员制度建设,让指导教师能够愿意去做这个工作,解决了这个难题,那么大学生科研创新的指导教师问题就解决了,就能够做到人员保障。有了这些还不够,大学生科研创新有其自身的特点,可以遴选符合条件的、有责任心和事业心的教师从事其中,这样人员制度就有保障了。
(五)激励制度体系建设
任何一项制度都少不了激励政策,正确的激励导向能够发挥大学生科研创新的最大动力。高效管理部门要构建提高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创新激励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得到创新过程中影响高校科研创新管理部门和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及指导教师的创新激励机制,并结合激励保障制度,从各个方面提出可行性的激励保障制度建议,确保激励保障制度行之有效。
三、构建“四个一工程”创新培养模式
如何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作者从学生角度出发构建“四个一工程”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给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搭建一个实践平台。
(一)参加一个科研团体
大学几年的学习,要求学生必须参加一个科研团体,这个科研团体是广义上的,包括学生科技社团组织、学院科研院所、学院科研创新团队等。根据不同的学生学习阶段,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大一新生可以引导他们参与学生科技社团组织,和学院的科研院所,培养学生科研兴趣。大二学生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科研团队中,参加科研团队主会,培养学生熟悉具体的科研过程,可让学生参与其中,主要以竞赛的方式进行。大三学生,可以让他们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和项目,配备导师进行科研创新实验。
(二)参加一个竞赛项目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要求学生在大一、大二年级参与一个竞赛项目,通过竞赛项目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将学习的知识转化为应用。通过学生自己进行产品的设计、制造、竞赛等环节,达到对学生进行科研创新培养的目的。
(三)参加一次学术会议
参加一次学术会议,这个一般是在研究生阶段要求的,同时计入研究生的学分里面,这个一般对本科阶段的学生没有要求。学生一般可以通过学术会议了解学科研究领域的前沿,并且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对启发自己的科研思路,重新评估自己,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具有很大的帮助,鉴于以上优点,可以建议本科生在大学期间也要参与一次本校组织学术会议,鉴于本科学生较多无法外出参加科研学术会议,学校可以多组织一些不同学科的专家科研报告会,让学生在学校就可以参加并且聆听与专家交流的机会,参加报告会计入学生学分。
(四)发表一项科研成果
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可以通过科研成果体现出来,这个科研成果包括一篇论文、一项专利、一个科研报告、一项科研调查、一项科技成果转化等形式展现,成果是在导师的指导下产生的,导师的任务比较重,通过培养培育,刚开始从手把手的教,到后来学生自己进行创新实验,到最后成果产出,指导教师将付出艰辛的努力。从另一个角度,大学生实现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作为大学的功能、教师的职能也就实现了,因为学生就是高校最好的成果产出。
四、打造“四个平台”服务科研创新
学生要进行科研创新、指导教师进行指导都离不开科研创新平台,笔者在文中提出打造“四个平台”服务科研创新,如图5所示,这四个平台是指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校级科研创新平台、专属学生的科研创新平台。四个平台分层次为学生提供了科研创新的大舞台,在高等学校里,其中前三个科研平台也是学校进行科研创新的主要科研平台,通过制定政策,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学生科研创新平台是学生科研创新的启蒙平台,通过在学生科研创新平台的培养,学生从思想意识上对科研创新会有一個初步的认识,学校科研创新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初步尝试科研创新的机会,校级科研平台让学生可以跟着老师进行一个初步的实践,为后面参与更高平台练好手。
国家级科研平台主要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等。省、部级科研平台主要包括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其他部委实验室(技术中心)、省重点实验室、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工程实验室、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市厅级科研平台主要包括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市重点实验室、市工程实验室、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科技协同创新中心等。校级科研平台主要包括校重点实验室、校工程实验室、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校协同创新中心等。
四个科研平台集中了优势技术和资源,集中了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等各类项目,也集中了学院主要科技人才,是科研创新的主要阵地,学生参与其中,有助于学生了解基础研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将自己的研究对接社会发展需求,学生找到自己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乐于将自己奉献其中。科研平台组织和参加的学术会议可以增强学生获取信息,为学生科研创新加强与外高校、科研院所及大中型企业的合作与联合,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提供保障。
五、改革教学模式以适应科技创新新要求
(一)修订专业培养计划,增加科技创新类课程学分,增加实践类课程比重
重点围绕具有科技创新类的专业进行修订,特别是新工科专业、理工科专业,这些专业应用性强,具有很大的创新空间。对这些专业培养计划的修订要请专家进行充分的论证,经过学位委员会充分论证,分类指导各专业进行专业培养计划的修订,根据实际情况广泛听取意见,不能进行简单操作。将创新专业课程实际写到培养计划的的学分中。为科技创新在政策上提供保障。
(二)打造一支科技创新的导师队伍
对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培育培养最后形成创新能力,最终的环节之一是几个层次的导师队伍,使导师队伍形成层次,并对这些导师进行有针对的培训。对初级阶段的导师以创新基本理念培训为主,是导师系统掌握科技创新的最新理念,并且分专业进行细化培训。增加教授、有研究项目的教师进科技创新课堂进行授课,可以将最新的科研信息带到课堂上面。
(三)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讲得多,学生听得多,这种方式有优点,但是不利于科技创新型学生能力的培养。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增加学生的能动性,转变角色,翻转课堂,让学生成为主体,可以在一些课程中进行教学改革实践,逐渐积累经验。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科技创新的教学新模式。可以将课堂教学内容转化成一个个项目的形式让学生去做,通过完成项目实现课堂教学。也可采取探讨法教学等方式实现科技创新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升,倪敬,张云.“竞赛+项目+论文”的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J].教育现代化,2018,11(46):78-81.
[2]崔海蓉,鲁训法,张京波.江苏省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討[J].教育现代化,2018,9(36):18-19+31.
[3]杨绍兰,张新富.“兴趣主导、项目驱动式教学”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J].高教学刊,2018,22:77-79.
[4]张高明,张智.地方本科院校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8,10(43):1-2+6.
[5]赵玉欣,庄美男.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J].继续教育研究,2018,12: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