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37年8月周恩来在南京

2020-04-17孙倩经盛鸿

档案与建设 2020年2期
关键词:叶剑英国民政府办事处

孙倩 经盛鸿

1937年7月底、8月初,为了研究与确立对日的方针与最高国策,沟通全国上层人物的思想,国民政府决定召集全国的党、政、军要人与各地军政首脑,包括曾长期对立的国民黨内各派系首领以及中共领导人,来南京开会,共赴国难。

因战事紧急,未等中共代表与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广西省政府主席黄旭初等到达,1937年8月7日上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国府礼堂提前召开国防会议。当晚8时,国民政府在中山东路的励志社礼堂召开国防联席会议,正式确立了“决心抗战”的最高国策和“持久消耗战略”,明确把持久战作为抗日战争的总战略,通令全国。

8月9日中共代表周恩来、朱德、叶剑英到达南京后,向国防会议提交了《确定全国抗战之战略计划及作战原则案》,并与国民党商谈国共第二次合作事宜,同意“抗战到底,全面抗战”的抗战国策,以“持久消耗战”为中国抗战的最高战略,即在军事上“采取持久战略,以空间换取时间,逐次消耗敌人,以转变优劣形势,争取最后胜利”。

8月11日下午4时,周恩来与朱德、叶剑英在何应钦的斗鸡闸官邸参加军政机关长官谈话会,国民党方面参加的有何应钦、唐生智、白崇禧、黄绍竑、卫立煌、陈继承等,就抗战的战略战术问题进行交流与讨论。朱德系统地论述了抗日战争的战略战术,指出:抗日战争在战略上是持久的防御战,在战术上则应采取攻势。在正面集中兵力太多,必受损失,必须到敌人的侧翼活动。敌人作战离不开交通线,我们则应离开交通线,进行运动战,在运动中杀伤敌人。敌人占领我大片领土后,我们要深入敌后作战。目前用兵方向主要是华北,但从目前情况判断,敌人必然会进攻上海,以吸引我国兵力。在抗战中应加强政治工作,发动民众甚为重要,在战区应由下而上及由上而下地把民众组织起来。游击战是抗战中的重要因素。游击队在敌后积极活动,敌人就不得不派兵守卫其后方,这就牵制了它的大量兵力。朱德建议开办游击训练班,使国民政府的军队能逐步学会游击战争。周恩来在发言中指出,当前战争中必须培养出可以独立持久的能力。在正面防御上,不可以停顿于一线及数线的阵地,而应当由阵地战转为平原与山地的扩大运动战,另一方面则要采取游击战。周恩来、朱德代表中共中央发表的意见,对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制定全国抗战的战略方针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8月12日,周恩来、朱德与国民政府的代表张冲、邵力子、康泽商谈7月中旬周恩来在庐山提交蒋介石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内容。康泽提出:不提民主,一律改为“民用”;取消对民族、民权、民生三条的解释,不提与国民党获得谅解、共赴国难等。周恩来、朱德严词批驳。周恩来表示有的可以研究有的不能同意,并要求将中共的意见报蒋介石。

8月13日,周恩来、朱德、叶剑英在南京致电延安中共中央,就同国民政府谈判条件提出建议:“(一)努力抗战,以巩固蒋介石的抗战决心;(二)红军立即改编,争取开动;(三)力争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四)催促南京发表红军改编后正副指挥的任命”。

在这期间,中共代表遍访在南京的各方面人士,会晤了冯玉祥、于右任、白崇禧、黄琪翔、龙云等,共商抗战大事,为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打下了基础。在与四川省政府主席刘湘会见时,双方商定相互派人建立联络关系。后来中共中央派遣罗世文到刘湘处工作。

8月15日日军飞机首次空袭南京时,周恩来等人在何应钦的汉口路斗鸡闸公馆地下室里躲避日机空袭。当时担任何应钦秘书的谢伯元在回忆录《我所了解的何应钦》里记载:“日机第一次在南京鼓楼一带投弹扫射时,飞行极低,从地面上可以清晰地望见机上敌军的动作……这时,周恩来经常来斗鸡闸何公馆,与何应钦商谈抗战大计。敌机首次轰炸南京的这天,他也在何家地下室里避空袭。当敌机掠过鼓楼上空时,我们一道站在地下室外看望”。

由于工作需要,8月16日朱德离开南京回陕北。周恩来仍留在南京,与国民政府方面就西北红军主力的改编,在南京、兰州、武汉等地设立中共办事处,以及南方8省14个地区红军游击队的改编,释放政治犯等多项重要问题,继续进行会谈。

8月18日,蒋介石同意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任命朱德、彭德怀为八路军正、副总指挥。8月18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发出《关于与国民党谈判的十项条件给朱德、周恩来、叶剑英的训令》,指出国共两党合作必须建立在一定原则上,目前最重要的问题是使中共与红军取得合法地位,红军充任战略的游击支队,在总的战略方针下,进行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周恩来根据上述原则,同国民政府方面反复谈判,蒋介石、何应钦最终同意。

周恩来在与国民政府军政部部长何应钦商谈南方8省14个游击区红军游击队改编时,何应钦答应中共可派人到南方各游击区传达中共中央的指示和协助红军游击队改编。8月17日,周恩来、叶剑英电告毛泽东转博古、林伯渠:“现已与军何商定,允许我方派人到各边区传达党中央意旨,并协助各边区传达改编。……请令往鄂豫皖之郑位三及往闽西南之方方迅速来南京,其余如派往湘鄂赣边区的人员亦请送来”。

周恩来会见了中共中央派往上海中共地下党担负军事工作的张爱萍等,指示他们的主要工作是设法组织流亡到上海的工人、学生、难民到上海郊区开展游击战争,并要在上层知识界和学生中做统战工作。

周恩来在与国民政府方面的谈判中,要求中共取得合法地位后,在国统区的重要城市设立中共公开的办事机构。此前在西安谈判时,顾祝同已允许在西安设立中共办事处;七七事变后,阎锡山亦允许在太原设立中共办事处。这次南京谈判中,国民政府同意在南京、上海设立中共办事处。

周恩来与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邵力子商谈,达成中共可以在南京出版《新华日报》的协议。不久,邵力子签署文件,正式批准中共南京办事处在南京出版《新华日报》。周恩来早在1937年7月,就对在上海的地下党员夏衍说:“在国民党统治区域,要做的事很多。我们要办一张党报”,让国统区的广大人民群众听到中国共产党的真实声音,了解中国共产党关于全国团结、抗战到底、打持久战等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揭露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与罪恶,最广泛地动员民众,增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增强抗战必胜的信心。周恩来指定办报由潘梓年、章汉夫负责。周恩来在南京为筹办《新华日报》,还与朱德一起探望国民党元老、监察院院长于右任,请他为《新华日报》题写报头。于右任欣然同意。周恩来指示,将潘梓年、章汉夫、许涤新、何云、吴敏(杨放之)、徐迈进、楼适夷等一批中共办报人才调来南京,力争于1937年10月间在南京正式出版《新华日报》。周恩来还指示夏衍,协助刚从日本回国的郭沫若,筹办《救亡日报》,提出要把该报办成文化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报纸。8月24日,《救亡日报》在上海创刊。

周恩来在南京时,还积极营救被关押在南京各监狱中的“中共政治犯”。这些“中共政治犯”有许多是在十年内战期间从事地下工作时被捕的,还有些是在西路军失败时被俘的。他们多已被关押多年,受尽折磨,始终坚贞不屈。1937年8月18日,周恩来、叶剑英在得到国民政府方面的同意后,到设在燕子矶的“首都反省院”看望被关押的共产党人,当场就将夏之栩、熊天荆、王根英营救出来。当天,周恩来、叶剑英向国民政府有关方面交涉,要求释放于8月14日刚被国民党青海省党部押解到南京的西路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张琴秋。不久,张琴秋获释。接着,周恩来、叶剑英派人专门到南京的几个监狱调查核实,开列出名单,向国民政府要人。

1937年8月21日,周恩来带着刚营救出狱的王根英等人离开南京,飞返西安。周恩来回到陕北,参加于8月22日至25日举行的中共中央洛川会议。叶剑英、李克农等人留在南京,继续进行周恩来未来得及完成的工作。

1937年8月22日,在周恩来离开南京的第二天,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宣布中共在西北的主力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937年8月底,叶剑英、李克农等人在傅厚岗66号(现为青云巷11号)原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的公馆,正式设立八路军驻京办事处。叶剑英以八路军参谋长身份兼驻京代表,李克农为办事处处长,钱之光负责军需、财务,工作人员有10余人。9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将八路军改称为第十八集团军,因此,八路军驻京办事处又称为第十八集团军驻京办事处。

猜你喜欢

叶剑英国民政府办事处
叶剑英半夜调换皮箱
C-IDEA设计奖入围作品选登
叶剑英74岁学英文
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成立福建省办事处
叶剑英(上)
多重利益分歧与广东免征洋米税风潮
滇缅铁路与抗战精神
八路军新四军办事处知多少
八路军、新四军驻各地办事处有哪些
叶剑英副主席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