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2020-04-17况宇翔张蕾罗时武

关键词:艺术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况宇翔 张蕾 罗时武

摘    要:高校艺术专业的学生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具备创新思维丰富、创业意愿强的特点。文章以艺术专业学生的特点为切入点,为全面提升艺术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与实践能力,构建了适应其特点的“艺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并对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及实施效果进行详细分析,以期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艺术创新创业人才。

关键词: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0)03-0078-04

艺术学从学科发展而言,是理论和实践不可偏废的学科,在商业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对艺术产品的消费升级,使人们在艺术方面的消费比例不断提升,艺术也逐渐从大雅之堂步入普通人的生活,艺术和商业变得密不可分。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对艺术品产出的情况产生了直接影响。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随后将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随之开展得如火如荼,教育部陆续评审认定了一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50强高校。各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有的强调培养创业意识、构建创业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有的注重积累创业知识、锻炼创业技能,还有的突出创新能力并辅以资源扶持。但是,在面向艺术类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相关的研究开展还不够广泛和深入。因此,文章根据艺术专业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构建科学合理的艺术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断探索修正,以期培养更多创业意识好、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优的艺术类创新创业人才。

一、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现状分析

国外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起步较早,美国哈佛商学院1947年在商学院和管理学院学生开设了“新企业管理”课程,同时也有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公开课[1];英国在1987年由政府发起了“高等教育创业培育”大型创业计划[2]。而我国在2002年教育部确定了以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为首的全国第一批共9所创业教育试点院校,时至今日,我国在高校中已经探索了18年创业教育。

目前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多从学校整体层面入手,姜慧在《高校个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提到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要以高校个性化教育的开展为主要路径和根本依托、以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价值目标和立项追求[3];或从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的比较研究入手,周建在《国内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中为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出课程设计体系化、营造创新创业氛围以及合理利用社会资源等三方面的建议[4];或是从不同类型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入手,曹明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中提到国内高校要从所处区域的实际出发,探索形成具有自己专业特色的、开放型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5]。目前国内高校对于学生的培养依旧停留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之上,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进行交叉融合的研究,仍显得不足。

根据2017年9月8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信息,我国大学生毕业创业率已达到3%,高于发达国家1.6%的水平。通过前期对江西财经大学艺术学院产品设计专业在校生创业意愿及毕业生创业情况调查,发现艺术类学生毕业创业的比例还是较高的,而且总体呈现了毕业年份越长,创业比例越高的规律。这也符合对在校生调查的创业意愿强烈的调查结果。但是,从另一角度也表明,艺术生的应届毕业生创业能力较弱。因此有必要加强艺术类学生的创新创业和综合素质教育,帮助学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实现创业梦想。

二、“艺术+”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构建思路

1.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党的十八大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做出的重要部署和国务院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出的明确要求,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统一部署下,结合艺术学院各专业特性,发挥艺术类学生个性鲜明、创意思维活跃的特长。力求培养一批有着强烈的创新创业意识、勇敢的创业精神、全面的创业实践能力的创新创业人才,重点突出艺术类学生创新创业的“艺术+”特色。

2.工作思路。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上,学院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领导、协调并指导师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四年本科教育始终,以专业创新实践能力为根本,以培养创业综合能力为导向,以“引进来,走出去”的思路广泛整合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结合艺术類专业学生热爱专业、实践能力好的特点,打造具有“艺术+”特色的艺术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培养艺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核心,将艺术专业能力与各种传统或新兴产业相融合,例如“艺术+文化遗产衍生品开发”“艺术+智能产品开发”“艺术+原创影视制作”“艺术+手工皮具制作”“艺术+视觉媒体配乐”等。与江西财经大学的优势学科专业相结合,例如“艺术+工商管理”“艺术+财务管理”“艺术+经济学基础”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获取更多社会创业资源,尝试将艺术创意转换为社会生产力并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3.工作目标。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建设,一是形成具有艺术学院“艺术+”特色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二是培养一批创新创业人才,使在校及毕业五年内创业学生人数比例明显提升。

(二)构建途径

1.学院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统一协调相关工作。该委员会由三部分人组成:一是学院各领导,二是系主任、专业负责人、工作室负责人,三是有成功创业经验的教师。由该委员会制定相关工作政策,组织遴选有培育潜力的创新创业项目立项培育,并督导项目实施[6]。定期召开相关工作会议研讨创新创业工作,整合联络校内外创新创业教育资源。

2.成立校外创新创业导师团,引进创新创业资源。导师团主要由学院成功创业的毕业校友和在创新创业方面有实践经验的企业负责人组成。导师团负责部分学生入学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的教学,参加学院创新创业项目评审,出席创新创业分享会,分享创业成功经验[7]。通过引进外脑,导入创业实践经验、创业链条各环节资源。

3.以各类创新创业活动为抓手,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打开眼界。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创新创业活动,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通过活动提高创新创业能力,通过项目成果凸显培养效果。创新创业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面向全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业学院组织)、大学生科研项目(校团委组织)。(2)面向艺术类各专业学生的专业学科竞赛。(3)面向所有大学生的 “互联网+”创业大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等。(4)面向全社会的创新创业大赛。这些活动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综合能力,又能让学生走出校门,更好地与社会接轨。

4.创建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创业中心)。一是校内实训基地(创业中心),依托学生工作室、实验室或其他校内场所,负责各类创新创业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二是校外实训基地,组织相关学生实地体验,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其中,重点强化学生工作室对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作用,鼓励由学生主导工作室的运行,教师只进行相应的指导和大方向的把握,让学生在学校的工作室就能模拟在企业设计部门或设计公司开展设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具体的思路是由高年级优秀学生轮流负责不同项目的组织、管理和监督,低年级学生负责各项具体工作,从而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专业能力、管理能力,达到培养创新创业综合素质的目的。

5.组织创新创业班和夏令营。充分利用暑期时间,面向学院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每年组织创业班,策划创新创业夏令营,可由艺术学院学生,邀请全校其他专业学生共同参与,由专业指导团队进行指导,集中8—10天时间完成创新创业计划书,并由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和校外导师团共同评审,择优奖励。

6.加强保障与支撑。组织保障方面,学院主要领导担任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强化组织实施,力求扎实、高效推进相关工作[8]。制度保障方面,学院明确相关管理制度,对于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取得实绩的师生,在评优评先时优先考虑。

三、“艺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一)实施过程

1.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结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要,注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派出专业教师队伍面向国内外同专业著名高校、行业协会、用人单位等展开广泛调研,结合社会需求、专业最新发展趋势和学院自身条件,在教师中充分讨论并请专家进行论证,在学校通识创业教育的基础上,更新与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相关课程设置。

2.推动课堂教学、专业工作室、专业实习基地三个平台联动的立体化教学。必须抓好该教学体系在课堂教学平台的运行,以此平台为基础,为其他两个平台打下坚实的基础。要求教师明确课程教学目的,切实改进课程教学方法与考核办法,在强调传授知识的同时强调对知识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业实践能力。尝试“课程作业成果化”“学科竞赛、实际设计项目与学术研究作业化”“学生成果考核化”的三化教学法,将学生作业成果参加学科竞赛或供企业实践基地甄选并深化设计方案,同时也可将学生的优秀成果作为课程考核的依据。

3.守好学生培养的入口关和出口关。入口关方面,重视專业入学教育,将创新创业方面有优异表现的毕业校友请到专业入学教育的现场,为新入学艺术专业学生介绍成长经验,激发创新创业热情。出口关方面,临近毕业时,做好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和创业教育,邀请有丰富实际创业经验的,引导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提醒创业的注意事项。

(二)实施效果

该人才培养模式是在江西财经大学艺术学院首次建立并实施,依据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基本标准,结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要,注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1.培养了一批创新创业型人才。江西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国际国内各类重要艺术竞赛获奖成果丰富,学生立项并完成多项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学生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数量逐年增加,涌现了一批创新创业的优秀典型。

2.有效推动课堂教学、专业工作室、专业实习基地三个平台联动的立体化教学。切实改进了学院的课程教学方法与考核办法,有效提升了学生创新思维与创业实践的能力,促进和指导了艺术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使得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更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3.切实优化和改进了学生培养的入口关和出口关。学院为新入学艺术专业的学生介绍成长经验,激发了学生们的创新创业热情;临近毕业时邀请有丰富实际创业经验的导师,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做出了正确的引导。

四、结论

创新创业教育在国内开展的时间不长,相较于发达国家而言,仍然处于探索阶段。艺术类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很多,毕业生创业的数量和质量还没有到达目标预期的提升效果,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艺术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方面的不足、创业能力较弱,但是创新创业教育不能拔苗助长,学生的创业活动也受到诸多个人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此外,学院在人力和财力方面的保障能力仍显得薄弱,应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资源获取上多花功夫,为艺术类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更多养分以及足够的资金和场地支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为艺术类专业具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获取更多社会创业资源。

在当今社会,艺术生产已成为国家文化产业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根据党的十八大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做出的重要部署和国务院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出的明确要求,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统一部署下,充分发挥艺术类学生个性鲜明、创意思维活跃的特长,不断丰富和完善艺术类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体系,拓展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尤其是将“艺术+”人才培养模式融合不同产业的能力不断提升,为艺术类学生创造出更多的创新创业机会。坚持“艺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能够有效促进和指导高校艺术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强化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培养符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所需求的创新创业艺术人才。“艺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为高校培养艺术类学生的教学方法提供理论性的支持,提升艺术专业的教学质量,加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高校艺术专业教学模式的转型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黎,熊一璇.创新创业视角下高校艺术教育的转型发展 [J].艺术教育,2018,(18).

[2]周术锋,李卫东,林敏,等.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功能价值及特征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8,(8).

[3]姜慧,殷惠光,徐孝昶. 高校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3).

[4]周建,林彦梅,施平.国内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J].理论视野,2015,(12).

[5]曹明.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大学教学,2011,(11).

[6]柴文娟.广东高校数字媒体艺术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艺术教育,2017,(Z5).

[7]万婷.大学生艺术审美特征与高校艺术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15,(Z2).

[8]李仁照.高职艺术人才双创培养模式的思考[J].船舶职业教育,2014,(2).

收稿日期:2019-04-29

作者简介:况宇翔(1979—),男,江西南昌人,江西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工业设计系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产品创新设计、数字化艺术与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等研究。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立项项目“艺术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XJG-17-4-25)

猜你喜欢

艺术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浅析高校艺术类专业如何带动社区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