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融入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研究
2020-04-17王芳
王芳
摘 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论述为指导,实现我国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是事关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共青团组织参与精准扶贫是主动融入和服务党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中心和大局的必然要求。同时,共青团组织也作为扶贫攻坚的一支重要力量,发挥着其固有优势。通过对研究资料的分析,提炼出共青团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四大路径,为共青团参与精准扶贫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精准扶贫;共青团;工作机制
一、引言
为了提高扶贫开发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战略目标。精准扶贫,要创新扶贫模式,充分发挥各地区各部门的优势,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做到扶贫对象精准、措施到户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龙陵县位于云南西部边陲,国土面积2884平方公里,国境线19.71公里,是全国著名侨乡之一和滇西抗战的主战场。辖5镇5乡121村(社区),居住着汉、傈僳、阿昌等23个民族,总人口30.02万人。龙陵县于1986年被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2013年被确定为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边境县,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识别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760户49883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20.7%。共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共青团组织参与精准扶贫是主动融入和服务党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中心和大局的必然要求。同时,共青团组织也作为扶贫攻坚的一支重要力量,发挥着其固有优势。通过对研究资料的分析,提炼出共青团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四大路径。
二、发挥共青团组织的组织化能力,加强团的基层建设,助力基层团建和脱贫攻坚双推进
一是推进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创建了县级示范性“青年之家”,在团县委扶贫挂钩点打造农村共青团工作示范点。全面推进基层团组织规范化建设,依托“智慧团建”系统,开展寻找失联团员、学社衔接、团员团干部团组织录入等工作,准确摸清了基层共青团工作“家底”。目前,全县共有18个基层团委(其中乡镇团委10个、完职中团委5个、企业团委2个、大学生村官团委1个),162个团总支(其中村社区团总支121个、机关企事业单位41个),326个团支部。全县共有14-28周岁青年3.7万人,共青团员2.2万人,各级各类在校生5.2万人,少先队员2.3万人。逐步明确县、乡、村三级团组织在脱贫攻坚和农村团的基层建设中的核心任务和工作职责,发挥农村团组织在引领、凝聚青年中的作用,使团的基层工作回归主责主业、组织全面活跃。二是培育和凝聚贫困地区青年骨干。巩固“银团合作”工作机制,进一步深化从高校选拔人才到县级团委挂职机制。从2015年至今,累计选5名金融机构和高校优秀年轻干部赴县级团委挂职,开展“农村青年创业金融服务站”建设和“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等活动,为助力脱贫攻坚提供人才支持。把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青年驻村工作队员、优秀的基层团组织负责人和热心于共青团工作的农村青年能人吸纳为各级团委班子成员、兼挂职干部,汇聚青年人才为脱贫攻坚贡献力量。
三、发挥共青团的平台化作用,为贫困青年创业就业插上翅膀
通过资金支持、技能培训、创业指导等手段,搭建系统化、专业化、科学化的共青团脱贫攻坚工作平台,帮助贫困青年群众就业创业、脱贫致富奔小康。一是扎实开展“技能扶贫行动”。加大技能技术培训力度,让贫困家庭劳动力增强脱贫致富“战斗力”。持续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创业青年“领头雁”培训、农村电商培训等技能技术培训25期,培训青年5000余人次。2017年以来,对全县13个易地扶贫搬迁点的1000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开展了引导性培训,重点培训扶贫惠民政策、农村实用技术、禁毒防艾知识等。通过开展培训,不仅帮助广大贫困群众开阔了眼界、树立了志向,而且让贫困家庭勞动力掌握了“一技之长”,增强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竞争力。二是扎实开展“就业扶贫行动”。充分认识就业在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中的重要作用,践行“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理念,积极推荐青年就业,建立了待业大学生信息库,主动对接机关、企业、园区用人用工需求,不断拓宽就业推荐渠道,共向相关单位和企业推荐青年就业250余人。三是扎实开展“创业扶贫行动”。把扶持青年创业作为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通过实施“贷免扶补”及创业担保贷款、微型企业培育工程等项目,以扶持创业带动实现就业。五年来,团县委共受理审核“贷免扶补”及创业担保贷款4687户,向金融部门推荐发放青年创业贷款32011万元,“贷免扶补”及创业贷款的实施户数、贷款发放额度在全省乃至全国县级团组织中名列前茅,为青年创业者提供了“加油站”。争取实施微型企业培育工程(“两个10万元”工程)136户,向企业注入帮扶资金408万元,带动青年就业1000余人。
四、提升共青团组织的项目化水平,探索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机制,实现共青团参与脱贫攻坚的化零为整、精准对接
一是做精做细“希望工程”品牌。千方百计协调各方面资源,积极争取实施公益扶贫项目。2015年以来,共向中国青基会、大连理工大学、云南省青基会、云南能投集团、云南和谊基金会、江苏瑞思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无锡市玫瑰青少年公益发展中心、龙陵汇圆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等县内外30余家机关单位、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协调争取公益资金700余万元,在贫困村援建希望小学6所、爱心书屋28个,资助贫困家庭大学生454名、中小学生460名,向困难学生发放衣物4300余套、文具1500余套,救治先心病儿童8名。通过开展“公益扶贫”行动,不仅为贫困地区学校和寒门学子家庭解决了燃眉之急,更进一步弘扬了社会新风气、传递了爱心正能量。二是探索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机制,扎实开展“志愿扶贫行动”。充分发挥共青团部门的组织优势和联络优势,广泛动员各行业各领域青年参与扶贫志愿服务。在乡镇团委组织了18支志愿服务队,广泛组织开展文明城市创建、人居环境整治、服务春运、禁毒防艾、阳光助残等志愿服务行动。围绕龙陵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科学设置“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服务岗位,累计招募“西部计划”项目志愿者205人,到乡镇和县直单位开展开展为期1-3年的教育、卫生、农技等志愿服务工作,号召并要求志愿者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实践,共有78名志愿者到乡村一线直接参与脱贫攻坚工作,为贫困地区提供青年人才支撑。引进实施了研究生支教团项目、“美丽中国”项目,先后组织40余名大学生(研究生)志愿者到龙陵县第一中学及苏帕河中学、河头中学等偏远山区学校开展支教服务。同时,整合团内各项志愿服务力量,相对固定服务的时间、人员、内容,改变扶贫志愿服务活动“小、散、乱”现象。以“六一”“重阳”为重点,做好农村外出务工青年家庭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的关心关爱活动。在贫困地区易地扶贫搬迁点建立青年志愿服务站和青年宣讲阵地,主动帮助搬迁群众改变生活习惯,适应新环境新生活,引导搬迁群众逐步脱贫致富。
五、彰显共青团组织的特色化优势,凝聚各方资源,探索多种切实有效的扶贫模式
一是探索“线上+线下”的扶贫模式。借助“青年之声”“云青筹”等线上平台,开展微心愿、微捐赠、微公益等活动,通过线下征集和线上捐赠相结合,实现社会爱心捐赠与贫困群众个性化需求的精准对接,在全社会弘扬随手微公益的理念,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探索“高校+地方”的扶贫模式。增强高校团委和县级团委的沟通联系,通过组织动员大学生利用寒暑假深入贫困地区开展走访调研、贫困宣讲、见习实习等方式,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自2016年以来,昆明医科大学共组织10余支社会实践队伍深入龙陵,开展了爱心义诊、基层卫生人员培训、健康知识宣讲、资助政策乡村行、寻找最美法律人、国家爱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工程等多项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居民健康意识的培养和提高,提高了当地基层卫生人员和业务知识和技能,为龙陵县脱贫攻坚做出了重要贡献。三是探索“青联委员+广大青年”的扶贫模式。龙陵县协调动员全体龙陵籍市青联委员参与脱贫攻坚工作,与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并将两名德才兼备、认真负责的青联委员纳入到团县委班子,以兼职副书记身份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动员和组织从事农业领域的青联委员,在技术培训、专业合作社运营、用工等方面直接帮扶全县有需求的贫困户,形成先进带后进的局面和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承伟.深化精准扶贫的路径选择——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7(4).
[2]汪三贵,刘未."六个精准"是精准扶贫的本质.[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