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的作物栽培学教学方法改革创新

2020-04-17陈云飞强继业李孙洋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改革创新应用型人才教学方法

陈云飞 强继业 李孙洋

摘 要:为适应新形势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从加强师资选择、优化课程设计、“课堂”迁移、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强化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旨在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作物栽培学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方法及途径,为本科农学专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作物栽培学;教学方法;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06-0156-03

A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raining of applied talents in the new situation, this paper not only discussed the choice of teachers, the optimization of curriculum design, the transfer of "classroom", the combination of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practical teaching links based own teaching experience but also discussed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methods of crop cultivation teaching methods in the background of applied talents cultivation, and provided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good development of undergraduate agronomy majors.

Key words: Applied talents;Crop cultivation;Teaching methods;Reform and innovation

應用型人才是指将专业知识与技能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的一类专门技能型人才,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1-2],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随着社会对熟练应用知识而非科学发现和创造新知的这类人才的需求增加以及需求比例的不断扩大,培养应用型人才已成为了大众化高等教育必须重视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一。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既要培养基础性、学术性的人才,也要培养多样化、多规格、技能型的应用型人才,实现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产业布局。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既能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又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是检验一所学校办学水平和治学能力的重要标准。因此,对于一些实际应用型较强的专业及课程,如何改变教学思路、发展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是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需要重点关注并积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作物栽培学作为农学专业中的一门核心主干课程,因其重要的地位,突出的实践性、综合性和实用性,要求在教学方法方面及时做出改革,改变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质量,为培养新型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对实践性人才的需求提供有力保证,同时为其他相关学科加强实践性、应用性教学提供参考,为加强高等教育在应用实践性教学方面作出应有的贡献。

1 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作物栽培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综合性,是农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农业科学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充实和丰富,关系着农业科学水平的提高,其来源于农业生产实践,同时又综合运用农业、生物学中许多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研究作物的生产规律以及作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指导作物生产,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生产及可持续发展[2]。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环境条件的改变,农村产业结构及农业生产形势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比如土地大量流转、作物布局改变、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等,既适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又对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生产技术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鉴于此,陈旧的、传统的被动式、填鸭式的作物栽培学教学方法[3-4],已不能满足需求和适应新发展。因此,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创新势在必行。

2 改革创新措施

2.1 加强师资选择 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特别是作物栽培学等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对实际经验和动手能力的要求更高。作物栽培学课程的教师必须懂作物、懂技术、懂农业生产管理,只有才能很好的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并传授给学生。因此,作物栽培学师资的选择必须要具备较强的生产实际经验或行业背景,若没有,则难免教学过程中浮于理论,需要在实际生产技术和技能方面加以锤炼,强化自身。

2.2 优化课程设计 根据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对实践性教学要求的提高,在课程设计时要改变过去只重点讲述当地主要作物的现象,增加总学时数,加强栽培学各论内容,以满足不同生源地学生的需求。同时,减少理论课教学学时的比例,提升实验、实践、实习等实际操作、管理等方面学时的占比,充分体现其实践性和实用性,促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增强其动手动脑解决生产实践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手段的更新,需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加强农业动力机械,田间耕作管理机械,现代农业远程智能控制系统、现代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知识的补充和教授。

2.3 “课堂”迁移 目前,作物栽培学的理论课教学仍采用课堂教学的模式,填鸭式、满堂灌是其基本特征,教师缺乏与学生的有效互动,课件内容浮于文字,缺乏直观性,不利于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强行记忆知识点,而不是根据实际情况来理解知识点,这显然不利于其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学生不能将基础理论结合实际,学习效果事倍功半,导致后期学习越来越难,兴趣越来越低,其局限性和教学效果显而易见。因此,要改变过去学生坐教室,老师上讲台的纯理论、纯课堂的教授模式,适当将“课堂”迁移至田间地头,采用实景实地教学,在生产中学习,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启发鼓励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相应证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积极性,优化理论掌握方式。

2.4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应用型人才不但要培养人对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掌握,同时也要培养人的科学研究能力,通过科研,促进学生更加熟练的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培养其科学思维、科学素养及科学理念,树立科学生产的理念。鉴于此,今后应扩大建设研究型实验室的规模,扩大实验室的开放程度和使用率,通过学生毕业论文、毕业实习、创新创业研究、招收实验室助理、组织学生参与老师项目课题[5]以及学生自己申报项目等多方面途径,培养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2.5 强化实践教学 作物栽培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因此,作物栽培学的实践教学十分重要。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实践课,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等方面,今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2.5.1 实验课程改革 目前,实验课多是老师写好实验方案,老师带领学生实施实验过程并全程进行指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仍处于较为被动地位,其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并未得到很好的体现和发挥。实验课改革方面,可以考虑开放性教学的方式[6],由老师提供实验方向,学生分组,根据自己组的实际情况和兴趣,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老师检查方案的可行性并指导修改并监督学生实施实验,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情况拿出结果,研究实验成功失败的原因、總结经验,老师再根据学生的参与度、对实验过程的贡献、对结果的分析总结等进行评分。由此一来,学生的自我表现和渴望被肯定的自我意识需求被唤醒,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够得到充分体现。同时,全程参与实验,从实验设计,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可能引起的结果,碰到问题如何解决等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对于杜绝“看实验,抄报告”的现象,促使学生扩充知识面,深刻掌握专业知识等都起到十分明显的作用。同时,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团队合作,相互配合,也能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个人表达能力、创新创造能力、总结概况能力等多个方面的能力。

2.5.2 增加实践内容 增加校内教学实践基地的面积,为学生提供生产实践和教学实习场所,采用开放性实践教学[7]或模拟农场管理,组织学生自己进行生产实践,大到种植规划、作物布局,小到种子、农药、肥料等生产资料的购买,土壤的翻耕,农机具的使用,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全程,由学生自主考虑及实施。总而言之,要让学生真正认识作物,了解作物并能实际动手进行作物生产。同时,针对此项环节,还可引入奖励竞争机制,由学院领导及知名教授、专业老师,对学生的生产设计、规划布局、前期准备、中期管理、后期收获等各个环节进行评比,对于获得优胜的通过颁发奖金、证书等方式给予奖励,既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学生自己参与生产操作,又能促使学生实际掌握整个生产过程的技术,学会处理生产实际中的各种问题,积累较多的实际经验,为将来走出校门,走向工作岗位后能及时适应实际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2.5.3 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实习效果 多方寻求资源,充分利用农场、农业企业、农业生产合作社等企业或组织的优势,派遣学生参与实习,继续积累农业生产技术经验,通过实际生产与课堂理论知识相印证,促使知识更完善,更巩固;同时,在熟悉种植技术的同时,学习农场、农业企业、农业生产合作社等的经营管理模式,了解农业体系的市场、前景、操作规范等相关行业背景,为培养更多的“农场主”、农业企业管理人员等奠定基础。

3 结语

本科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对实践性、应用性强的教学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其更新内容,变革教学方法等注入了新的活力。对于作物栽培学作物这一课程,只有审视自身、抓住机遇、改革创新、使作物栽培学的特色和优势更加突出,才能培养得出“下得去田间,说得出理论,搞得出研究成果”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曲元海.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2,33(08):42-44.

[2]王成雨,仇飞,李金才,等.新形势下《作物栽培学》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09):144-146.

[3]金文林,潘金豹.农学专业课及骨干课程体系的优化整合[J].高等农业教育,2002,02:50-52.

[4]陈碧华,郭卫丽,孙丽,等.蔬菜栽培学总论实践教学的整体优化与创新[J].中国园艺文摘,2014,02:199-200.

[5]朱世杨,张小玲,王娟,等.浅析高职农类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12,01:12-13.

[6]孙文斌.开放性创新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02):148-151.

[7]胡海洋,薛香恒,张耀平,等.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开放性实践教学体系内涵刍议[J].继续教育研究,2010,09:167-169.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改革创新应用型人才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浅论对环境监察执法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