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药效的研究
2020-04-17徐璟徐桂红吴息正
徐璟 徐桂红 吴息正
摘 要: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nee)]是水稻生产上重要的迁飞害虫。近几年由于溧水区耕作模式改变、品种更新及气候变化等因素,第4代稻纵卷叶虫本地发生量大,峰期持续时间长,峰次多,为害水稻叶片,严重影响水稻后期光合物质的积累。该试验通过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纵卷叶螟,筛选了最佳防治药剂,以期为今后绿色防控和化学农药减量控害技术在全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水稻;杀虫剂;稻纵卷叶螟;效果
中图分类号 S435.112.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06-0091-02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安排在溧水区石湫街道三星行政村周塔自然村李金伙水稻田中进行,前茬为小麦,收割后秸秆粉碎半量还田,土壤为马肝土,肥力中等偏上,pH5.6。水稻于6月17日机械栽插,品种为武镇稻15,8月23日水稻处于孕穗末期,有效穗22.95万,主茎绿叶5.8张,试验前水稻未进行药剂防治,试验田块面积4680m2。
1.2 供试药剂 (1)25%噻虫嗪WG,发事达化工有限公司+25%甲维·茚虫威WG,通州正大农药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市售;(2)40%氰氟虫腙·甲氧虫酰肼SC,江苏丰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市售;(3)20%氯虫·三氟苯SC,通州正大农药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市售;(4)50%唏啶虫胺WG,溧阳中南化工有限公司生产+25%甲维·印虫威WG,通州正大农药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市售。
1.3 试验处理 试验共设4个药剂处理,1个清水对照,共5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156m2。8月23日下午13∶00—14∶00用药,各处理用水量为450kg/hm2标准,采用3WBJ-16DZ型背负式喷雾器作常规均匀喷粗雾,1次用药,具体见表1。
1.4 天气条件 试验日(8月23日)天气晴到多云,平均温度28.3℃,最高温度33.2℃,最低温度23.2℃,日平均湿度71%;8月24日晴到多云,平均温度28.4℃,最高温度32.4℃,最低温度22.9℃,日平均湿度62%;8月25日多云,平均温度28.5℃,最高温度34.3℃,最低温度25.2℃,日平均湿度81%;8月26日多云,平均温度30.3℃,最高温度35.9 ℃,最低温度26.4℃,日平均湿度80%。
1.5 药效调查及计算方法 (1)药前调查虫量基数,药后5d(8月28日)、12d(9月4日)、25d(9月17日)调查各处理残留虫量,采用平行跳跃法取样(盆拍法),每处理调查30穴水稻,记录总虫量,计算防治效果;(2)定期定点记载作物是否产生药害及小区防治效果,记录药害症状及等级(注明分级标准、水稻恢复情况以及小区防治效果和水稻植株症状。药害记录方式:药害分级方法记录每小区的情况,以-、+,++,+++、++++表示。药害分级方式:-:无药害;+:轻度药害,不影响作物正常生长;++:中度药害,可复用,不会造成作物减产;+++:重度药害,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对作物产量和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严重药害,作物生长受阻,产量和质量损失严重。同时描述作物的损害症状(矮化、褪绿、畸形等)。(3)束叶率(%)=调查束叶数/调查总束叶数×100;束叶率防治效果(%)=[(对照区束叶率-处理区药束叶叶率)/对照区束叶率]×100;防治效果(%)=[1-清水对照区药前虫量×防治区药后虫量/(清水对照区药后虫量×防治区药前虫量)]×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药后5、18d防治保叶效果 由表2可知,药后5d,各药剂处理保叶率较低,其中处理4最高(50%唏啶虫胺WG120g/hm2+25%甲维·印虫威WG 120g/hm2),为58.2%。药后18d各药剂处理的防治效果均有较大的提高,处理4(50%唏啶虫胺WG120g/hm2+25%甲维·印虫威WG 120g/hm2)保叶效果最好,平均防效达到90.66%;其次是处理1(25%噻虫嗪WG750g/hm2+25%甲维·茚虫威WG120g/hm2),保叶效果达90.27%;处理2(40%氰氟虫腙·甲氧虫酰肼SC750g/hm2)平均防效83.89%,处理3(20%氯虫·三氟苯SC300g/hm2)平均防效达76.89%。
2.1.1 保叶效果方差分析 对药后18d校正防效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由表3可知,处理4与处理2、处理3之间差异极显著,与处理1无显著差异。处理1与处理2和处理3存在极显著差异。处理2与处理3之间有极显著差异。
2.2 药后5、18d对低龄幼虫防治效果 由表4可知,药后5d,各药剂对低龄幼虫杀虫效果不明显,但处理1最高,为67.04%。药后18d各药剂的防治效果均有较大提高,处理1防治效果最高,平均防效达到98.02%;其他3个处理均达到理想杀虫效果,依次为处理2、处理3、处理4,平均防效分别为89.84%、88.99%、86.21%。
2.2.1 低龄幼虫防效方差分析 对药后18d校正防效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表5)。
2.3 药后5、18d对高龄幼虫防治效果 由表6可知,药后5d,处理2对高龄幼虫防治效果最好,平均防治效果达到86.48%,其次是处理3,平均防效是69.48%,其他2个处理效果较差。药后18d,处理4防效最好,平均防效100%;处理1和处理2防治均达到理想效果,平均防效分别为96.28%、87.11%;处理3防治效果最差,平均防效仅有50.69%。
2.3.1 高龄幼虫防效方差分析 对药后18d校正防效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7。由表7可知,处理4与处理3之间差异极显著,与处理1、处理2之间无显著差异。处理1与处理3之间有极显著差异,与处理2之间无显著差异;处理2和处理3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表明,4种药剂处理防治卷叶虫低龄幼虫速效性较差,但持效性较好,最低防效可达86.21%。防治卷叶虫高龄幼虫施用处理2(40%氰氟虫腙·甲氧虫酰肼SC750g/hm2)较好,速效性和持效性表现良好;处理1(25%噻虫嗪WG750g/hm2+25%甲维·茚虫威WG120g/hm2)和处理4(50%唏啶虫胺WG120g/hm2+25%甲维·印虫威WG120g/hm2)速效性差,但持效性較好;处理3(20%氯虫·三氟苯SC300g/hm2)速效性和持效性均不理想。4种处理保叶情况速效性均较差,持效性以处理4(50%唏啶虫胺WG120g/hm2+25%甲维·印虫威WG 120g/hm2)和处理1(25%噻虫嗪WG750g/hm2+25%甲维·茚虫威WG120g/hm2)最好,其他2个处理保叶效果一般。处理4(50%唏啶虫胺WG120g/hm2+25%甲维·印虫威WG 120g/hm2)对卷叶虫的防效最好,不仅速效性突出,持效性也强劲,是防控稻纵卷叶螟的理想药剂。此外,药后观察水稻植株长势,发现各药剂的喷施对水稻生长未见明显的影响。
(责编:张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