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峰镇树种优化和林分质量改造浅析

2020-04-17黄丽萍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6期

黄丽萍

摘 要:该文调查分析了东峰镇的林分现状、树种选择及改造方案,针对人工林面积不断增加、“针多阔少”的现象,对不同区位提出了林分改造模式和营林措施,以期为东峰镇提升改造林分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优化树种;乡土珍贵树种;提升改造;营林措施;东峰镇

中图分类号 S75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06-0061-03

优化树种、林分结构,提升森林生态功能是共建美丽建瓯、发展绿色生态经济强市和造林绿化建设的要求。当前东峰镇林业发展有了极大的改善,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但是由于林业生产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早年阔叶树被当作杂木大肆砍伐,人工林面积逐年增加,特别是杉木、马尾松林。人工造林针叶化给物种多样性、生态平衡、病虫害防治带来一定压力。因此,通过调整树种结构,营造多树种、结构合理、林相整齐、质量优异的多功能森林,是未来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 研究区概况及生态系统现状

建瓯市东峰镇位于武夷山脉西面,地理位置东经118°22′42″~118°34′48″,北纬27°00′29″~27°13′44″。松建高速、303省道、松溪河横贯全镇。该地区季节明显,气候温暖,平均气温18.7℃,无霜期达280d左右,日照充足,降水丰富,年均相对湿度为80%,属典型的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土壤疏松、透气有丰富的腐殖质层,土层深厚多为红壤。

东峰镇是建瓯杉木主产区,全镇林业用地总面积25609.6hm2,林分蓄积量194.4万m3,森林覆盖率达79.96%,绿化率为95.3%,阔叶树种群资源丰富。杉木林面积9611.3hm2、马尾松林面积2322.5.1hm2、阔叶树面积2113.1hm2,树种以杉木、马尾松为主,针叶纯林较多,混交林较少,阔叶林主要以中、幼林和过熟的生态公益林居多。树种简单、林分结构不稳定、林分已退化、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多、森林生态功能降低、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尤其是2017年我镇发生检墨天牛危害以来,马尾松出现零星或块状枯萎死亡的现象,并且呈现逐渐蔓延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和影响周边森林。

2 指导思想及原则

2.1 指导思想 积极努力创建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建设,打造生态绿色长廊,按照“树种多样化、品种乡土化”的原则,提高森林和林分质量,依托“山、水、林”自然特征,构建“和谐—自然—生态”的新农村,让人们充分感受到大自然森林之美。

2.2 设计原则 (1)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和生态优先并重的原则,保护原始森林群落,乡土阔叶树种优先,适当引进一些引种成功的优良阔叶树种。(2)是坚持依靠群众、广泛宣传、政策引导,资金补贴林农营造混交林,着力推广乡土、珍贵阔叶树种造林。对采伐迹地及时更新造林,对稀疏林地开展林分修复补植,按照“去针留阔”“去落留常”“去经留用”的原则,伐除部份针叶树,保留阔叶树及时补植乡土珍贵阔叶树。在茶果园补植套种常绿阔叶树,改善生态环境和提升景观效果。对遭受人为侵占、自然灾害等原因破坏的生态林采取以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为主的封山育林措施。(3)坚持适地适树,优化树种结构原则,选择多种阔叶树、珍贵树种,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综合效益的发挥。

3 优化造林模式

3.1 皆伐地块更新改造

3.1.1 单一乡土珍贵树种混交 本林地主要是分析主体珍贵树种与配制树种混交效果,并以培育大径材为目的。选择在东峰镇东峰村、湍下村和坤口村杉木采伐迹地上进行营造混交林,总面积24.8hm2,以小班为单位分4个小区(见表1),A1地块6hm2以赤皮青冈与杉木混交,A2地块4hm2以闽楠与杉木混交,造林密度2775株/hm2,株行距为1.8m×2m。杉木苗选择1年生本地种源3代裸根苗,地径≥0.35cm,苗高≥30cm;赤皮青冈、闽楠均使用本地种源2年生轻基质容器苗,地径≥0.6cm,苗高≥80cm,采用块状整地比例5∶5按带状混交。A3地块8.7hm2以闽楠为主与杉木混交,分2个混交小区。A4地块6.1hm2以赤皮青冈与杉木株间混交,造林密度3255株/hm2,株行距为1.8m×1.7m。杉木选择1年生轻基质容器苗,地径≥0.45cm,苗高≥30cm;赤皮青冈、闽楠选择1年生轻基质容器苗,地径≥0.35cm,苗高≥30cm,块状整地造林。

3.1.2 多种乡土珍贵树种混交 本区位林地建于2015年,位于东峰镇湍下和杨梅村面积为27.9hm2,以小班为界2个小地块(见表1)。B1地块5.1hm2树种选择赤皮青冈、木荷、榉树桉3∶3∶4比例实行行间混交,采用不炼山等高线耙带整地,造林密度3255株/hm2,株行距为1.8m×1.7m。B2地块22.8hm2,该地块造林树种选择用赤皮青冈、闽楠分别与马尾松按1∶2比例行间混交,株行距为2m×2m。在山脚、田邊种植闽楠、赤皮青冈,使珍贵树种比例不低于40%,同时起到防火林带的作用,在林缘和岗顶种植木荷,形成防火林带闭合圈,主要采用不炼山全面劈杂沿等高线耙带成行,赤皮青冈选用2年生带土球苗,闽楠选用2年生轻基质容器苗,榉树选用2年生裸根苗,木荷选用1 年生轻基质容器苗。

3.2 现有林分改培补植 林分改造套种补植乡土珍稀树种要选择立地条件好、交通方便的中、近成熟林,通过间伐作业伐除生长衰退、密度过大、受害严重、质量低劣或抑制目标树生长的林木,补植适宜树种同时进行锄草、扩穴松土、施肥复合肥(0.5kg/株)、及时抚育形成复层混交林。实施地点为东峰镇大房、井岐、裴桥和杨梅村,总面积52.8hm2(见表2),整地挖明穴规格(80×60×30cm)、按株行距为4m×3.5m,林冠下补植珍稀树种(525株/hm2)。东峰镇井岐村、裴桥村面积共计19hm2,分7个小区块,杉木林下套种赤皮青冈、闽楠、鄂西红豆按7∶3星状分布。东峰镇大房村枫香、木荷林下套种赤皮青冈、闽楠面积共计10.3hm2分2个小块,按7∶3星状分布。东峰镇杨梅村面积共计23.5hm2,有5个地块,马尾松林下套种赤皮青冈、鄂西红豆、枫香,按比例2∶2∶6星状分布。均采用2年生轻基质容器苗为主,地径≥1.0cm,苗高≥1.2m。

3.3 乡村生态景观林营造 2015年东峰村大庙区块乡村景观林改造以增加绿量和保护历史文化点为立意。以块状补植常绿阔叶树,种植闽楠、泡桐、银杏、野鸭椿、紫薇、中华樱花与原有樟树、柳杉等行间、株间混交。株行距为4m×4m,胸径3~8cm之间,树高≥2.5m,冠幅≥80cm,生长健壮的容器苗或带≥30cm土球苗,种植时根据房屋特点从外向内逐行按不同树种推进。

2018年大际村乡村景观林改造绿化以满足绿化、美化、香化为需求,结合小流域治理,打造宜居环境,在景观提升中以常绿阔叶树为主、观花赏叶树种为辅,主要依托村庄水系,河道两岸绿道中进行套种,在黄山栾树和枫香带状两排套种丹桂、香樟、银杏、紫玉兰等绿化景观大苗,株行距为3.5m×3.5m,胸径≥5cm,树高≥2.5m,冠幅≥70cm的全冠苗。

3.4 建设生态茶(果)园 对现有茶园按照“头戴帽、腰束带、脚穿鞋”的生态茶园建设要求,优化配置茶园植被,在不影响茶叶采摘的前提下,对茶山的道路两边种植行道树,株距4m左右,每hm2套种375株,以桂花、含笑等带花香的阔叶树为主。2014年在铜场、裴桥、东峰、大际、岚下村茶园进行套种无患子、桂花面积7.3hm2,2015年在东峰村茶园实施套种红榉1.3hm2,2017年杨梅村5.hm2锥栗园补植楠木,1.1hm2茶园套种楠木。

4 营林改造提升措施

4.1 林地清理和整地 林地清理和整地是一项重要的造林措施,清理林下卫生,改善林下光照水热条件和土壤养分供给。全面劈除林内的灌木、杂草及竹类,捡拾干净草根、石块等。一般采用带状或块状整地,沿等高线耙带整地,挖明穴、回表土施基肥,与回填土充分搅拌匀,整地挖穴应地造林前30d完成。

4.2 造林方法和时间 植苗造林采用沿等高线走向的带状或块状造林,上下2行植苗相错。造林更新选择1年生或2年生容器苗,稀疏林分补植采用2年容器苗,生态景观林选择绿化大苗。要求选用品种优良、生长健壮、冠形完美、根须强壮、无病虫害的苗木。造林应选在冬末春初60d前为宜,这时温度、湿度上升有利于根系的生长。选择阴雨天或阴天栽植,苗木调运时注意保温遮荫,随调、随造,轻拿轻放避免造成损伤。木荷、楠木等叶面水分蒸发量大,植苗时应剪去部分叶子。植苗时苗要扶正,要放在造林穴中间,填土要敲细,做到深浅适度、根土密接,确保苗木成活。

4.3 幼林抚育 管理是关键。造林后30d左右要及时检查苗木是否有死株或缺苗,如发现死苗可在当年冬季或第2年春季进行补植。树苗栽植后需连续抚育管护3年,每年块状锄草培土2次,第1次5—6月,第2次9—10月,必要时可结合松土锄草对原造林穴进行扩穴追肥。除草、松土时做到里浅外深,不伤根、皮、梢,深度最好为5cm左右。根据立地条件适当延长新造幼林抚育年限或造林当年3月增加除杂草1次,抚育时应保持生物多样性和防止水土流失。

5 结语

自2010年“大造林”以来,建瓯市每年都出台关于营造乡土珍贵树种补助政策和造林绿化管理办法,把省林业厅营造珍贵树种的补助政策落到实处。东峰镇结合优化树种,松溪流域生态水源涵养建设工程实施,多方筹集资金,加大阔叶树种造林力度。2013—2018年全镇新增造林面积1350.5hm2,封山育林面积266.7hm2。其中“四绿工程”造林面积28.87hm2,重点生态区位林分修复面积140.73hm2,无患子造林面积19.4hm2,珍贵树种造林面积达185.87hm2,阔树种造林占全镇新增造林面积26.3%。东峰镇造林树种从单一的杉、松纯林到多树种混交,阔叶树造林从原来非林地造林扩大到林地造林,经济林、茶叶套种阔叶树。树种也从木荷演变成楠木、榉树、赤皮青冈等多树种,不仅丰富物种多样性,减少森林灾害发生,达到优化树种林分结构改造,提升生态效益。通过实施优化树种,林分结构改造,植“绿”转型,有效提高森林质量,促进森林生态良性循环。也有利于水土保持,土壤改良和防控森林病虫害,实现了林区内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动态平衡,充分发挥森林的社会、生态、经济效益。同时也打造青山永续、碧水蓝天、生态稳定的美丽森林村镇。

参考文献

[1]建瓯市人民政府,关于优化树种林分结构提升森林生态功能的实施意见[R].2017.

[2]张雷,陈秋华.科学调整树种结构[J].广西林业,2014(06):5

[3]陈诚鑫.尤溪县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改造提升探析[J].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2):90-92.

[4]沈国舫,翟明普.森林培育学[M].北京:中國林业出版社教育出版分社,2011.

[5]李铁民,杨静.低价值林分改造的理论与实践[J].山西林业科技,1999(12):1-7.

(责编:张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