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一个有深度思维的教师

2020-04-17吴梅

考试周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深度思维教师

摘 要: 学生的素养提高与教师个人素养提高有着极大的关系,教师队伍中有很多佼佼者,对教学研究颇深,但也不乏低效的勤奋者和只围绕分数的奋斗者,教学认知需提高,教学观念需突破,教学境界需升华。要达此目标,培养深度思维是一个重要手段,这样,才能更跟得上时代的脚步,从而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

关键词: 深度思维;教师;精神长相

在我们的队伍中,优秀人士很多,身上洋溢着匠人的气息,学识渊博,举止文雅,思维深刻,有理论也有很好的实践。

但也不乏低效的勤奋者,每天很忙,劳碌不辍,备课、批作业、值班等,多年来视野不见开阔,见识未有增长,看法与观点原地踏步,对教育教学现象关注不够或分析浮于表面,对学科知识理解思维上没有突破,教学方法沿用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套路。比奋斗者还奋斗者,同时任人摆布,指向那就打向那,无自己的判断和主见,这是教育之幸吗?

还有一些,依仗自己有一套,或是热情洋溢,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其实很肤浅,一知半解,往往给人以纸上谈兵、文人相轻、颐指气使之感;或是什么都不争执,不辩解,执着地坚持自己的做法,沉迷于自己的一套,难以吸收别人的见解,偏执。这是教育应有之道吗?

这些实际上都是思维不深刻的表现,不进行思考,或者浮于表面,或是走进死胡同。如何才能让自己的思维深刻些呢?

一、 重知识信息,更重思维品质

已故的、被誉为“近20年来最有创造力的作家”美国小说家华莱士,曾说过教育的目的不是学会知识,而是学习一种思维方式。

他在2005年某次演讲的一开头讲了一个小故事:“两条年轻的鱼遇到一条老鱼。老鱼打招呼道:早上好,孩子们。这水怎么样?两条年轻的鱼继续游了一会儿,终于,其中一条忍不住问另外一条:什么是‘水?”

这多么像我们的老师,每天早早起床,赶赴办公室,应付8~10个小时充满挑战的工作,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值班,然后回家忙家务,放松时间都没有因为,第二天又得周而复始,再来一遍。人很容易在这样的生活里,形成无意识的惯性,给生活加速、陷入机械的生活而不自知。就像鱼一样生活在“水”中太长时间,已经不知道水是什么。

我们做老师久了,常常就是完成教学任务而忽略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把知识融进学生的思维里,变成他自己的东西,甚至有所拓展,激发起探究欲望。也就是我们不去研究学生接受和理解的方式,不去研究学生是否掌握和消化了知识。学生常常有这样的表现,课堂上听懂了,但并没有理解,一改形式和条件他就不会做了;即使理解了也不一定会运用,遇到综合的题目,常常是无从下手。这就好比驾车,教练说了技巧,学员听懂了不一定会驾车,同时,会驾车了有一些坏习惯,轻则不利于延长车的寿命和降低耗油量,重则在关键时刻会影响生命。

思维品质很重要,不注重思维品质培养,教得累,学得苦。很多时候,教师讲了多遍,学生依然不能理解,因为你没有打开学生的思维。

学生的思维品质取决于教师的思维品质。一个教师的思维品质不高,开化不了学生的思维,也就很难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甚至会抑制学生的思维。如果我们不断地问自己,教学意义何在?教师价值何在?可能就会使自己考虑问题深刻些,就会多问自己教学中该做些什么、该怎么做,为什么要做这些、为什么要这样做,就会多研究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就会留白,给孩子以空间和时间,让孩子养成思考的习惯。

二、 重工作职责,更重教学理念

完成任务,勤勉工作,提高学生成绩,是一个老师的基本职责,也是基本良知,也符合当今的口号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也是实践天道酬勤的古训。但這些并不是工作的目标所在,目标指向应是成长和幸福。

我们不可忽视自己的幸福和学生的求知欲望,至少让自己和学生都有痛并快乐着的体验和收获,我们既要解放自己也要解放学生。

哈佛大学的《幸福课》风靡全球,教授这门课的泰勒·本·沙哈尔教授认为:“幸福取决于你有意识的思维方式”。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在自主、自由中飞翔;教育不是教题目,而是培育人的“精神长相和思维长相”;学习的主人是学生,你不能剥夺其成为主人的权利,不能让他成为你的主宰。

从事教师这一职业,同样要考虑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也要考虑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要花时间少、学习任务少,但知识掌握好、思维能力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轻负高质,这种质不仅仅是成绩,更应是思维发展,要让学生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千万不能成为罪人。

三、 重教师地位,更重业务本领

不得不否认,在所谓的名校,老师还是有一定地位的,有些人神通还是广大的,从整体上看来,家长与这样学校的老师打交道还是谨小慎微的,特别是那些把成绩看得很在乎的家长,老师还是被捧着的,没主见的,视老师若神明,有主见的会配合演戏,以防冒犯。

老师,你的责任真不一般。你必须谨言,你的观点要有深度,要经过深入思考,要有理论支撑,您的指导性意见要有科学性。在家长面前,千万不能因地位而任性,口不择言,自我感觉良好,不能做教育的三脚猫,瞎指挥;有点自我陶醉可以理解,但切不可自我膨胀。我们要给学生和家长货真价实的意见,当教育功利的时候,不能做反教育的事,你要告诉家长,补课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选择,刷题未必然出成绩。我们的指导不能空洞,也不能天马行空,不能玩意识流,听起来有道理,但无法操作,比如,学生的粗心问题,你说要认真,不要急,但这样真的能解决问题吗?能否再具体些;我们不能在学生面前,肆无忌惮,老子天下第一,神圣不可侵犯。

那些利用教师这一地位,进行招摇撞骗,行苟且之事的不在我的讨论范围之列。

有一知名教师说,家长要有望远镜、广角镜、透视镜、哈哈镜这四面镜子,用这四面镜子来与你的蒙昧、浅薄、愚钝、怆恨较劲的。从教者是不是也要有这四镜子?

要有望远镜,教育不应该是短视的。好教师因为对学生爱得深切,所以为学生思虑得长远;既要为学生几年负责任,更要为学生未来负责,杀鸡取卵、涸泽而渔不可取。教师不苟且,学生才会有诗和远方。

要有广角镜,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多角度、全面地为学生把脉,不能用一把尺子来度量学生,不能用一种模式来培养学生,百花齐放才会有教育的春天;不轻浮,不偏颇,不狂躁;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要有透视镜,能不断反思自己所存在的问题。通常,人的身体很健康,一检查问题不小,源于自信而忽视检视。芜杂的生活事件野草般疯长,真正的意义往往被遮蔽。

要有哈哈镜,用以寻解码生活,寻找幸福,顺之不得意忘形,逆之不恼羞成怒。真正快乐的教育生活,一定是建立在平等的师生关系基础上的,在师生关系上不做控制欲极强的人,也不自以为是地将自己化身为我即真理的强权人物,有能耐在琐碎事甚至是败兴事上发现美感。

四、 重职业属性,更重教育文化

有人说,提高思维层次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因为人生的一切至关重要的事情好坏取决于你的思维层次。人生是一列火车,思维则是这个火车头,思维层次直接代表着火车头的动力水准,有人是蒸汽机车,有人是内燃机车,有人是电力机车,还有人是电动机车。有人的时速最高跑到100公里每小时,但有人却能跑到300公里时速以上。

教师传授知识、履行工作职责、维护教师地位,这是应有的职业属性,本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我们切不可把有意义的事做得失去本真。我们要去思考,要去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从而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

即使在应试教育的当下,我们也可以有作为,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用自己的视角看待问题,在烦琐无聊的生活中,时刻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识,不是被杂乱、无意识的生活拖着走,和谐生长。让学生在你的学科教学之下得到涵养,感受学习的魅力,既有考试成绩,又有学习本领,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从而真正享受学习。

不仅如此,我们更应该把有意义的事做得有意思,有文化品味,把成长看得比成功更重要,我们要用心去思考,用情去做教学,这才不负我们的匠心。

有人认为北洋军阀时期的教育可能是中国现代最好的一段教育,第二段就是西南联大时期,第三段是五十年代的教育。不去讨论正确与否,但我们可以有这样的思考,这些年代共有特性,物质匮乏,社会动荡,但人们学习的热情高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个时候的师者,知识不一定有多少,但有学问,有见识,有文化气息,能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和精神引领。

五、 重专业经验,更重跨界知识

按传统的评价标准,绝大多数老师能胜任自己的教学岗位,有自己的职业操守,为人师表,有教育所长,有一定的职业技能,在学科教学上有厚实功底,對学生的学习指导有成熟的办法,也注重学习,不断接受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时俱进,家长和学生评价很高。

但不容否认的是,如今的教师还存有一定的职业局限性,有好多客观因素的制约,比如我们的教育教学主要依据还是教材、课本;教改常常是区域推动,按统一模式操作;学校的管理长官意志较多,学校是关门办学,学校是有围墙的,外面的鲜空气难以飘进,外面的阳光洒不进;工作任务较多,工作压力较大,工作时间较长,能接触到的社会范围很窄,学科以外的东西还知之甚少,眼界无法开阔等等。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从整体上来看,老师的思维传统,习惯于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照本宣科,打破常规的不多;学习主动性、进取性不强,本本主义情绪较浓,对社会发展变化、世事及前沿知识兴趣不高,不想拥抱与融入;常常沉醉于自己旧有的学科识世界中,有一些看法因视野狭隘而固执己见。

如今的社会是跨界的社会,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开放、多元、交融的,因此我们不能成书呆子,我们要自己为自己创造机会,广泛而又深度地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层次,拓展思维,解放视野而不坐井观天,注入新鲜的血液,拓展我们的知识空间和生活空间,既要专又要博,既要自信又要敬畏,在沉静之中彰显活力,与时俱进,让我们的课堂灵动、多维、广博、炫起来。

参考文献:

[1]叶修.深度思维:透过复杂直抵本质的跨越式成长方法论.

[2]德普思.深度思维.

[3]刘加霞.专家型教师思维特质研究:基于华应龙深度教学思考的分析.

作者简介:

吴梅,浙江省嘉兴市,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嘉兴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深度思维教师
最美教师
大山里的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师赞
让智慧美成为数学课堂的主旋律
以自主学习引领学生深度思维
例谈学生高考物理思维障碍及对策
激活思维引擎,数学教学的本真追求
基于深度思维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任务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