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大学生与人工智能交往的能力
2020-04-17杨兴无肖江谢昀宵
杨兴无 肖江 谢昀宵
摘 要: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将深刻改变整个人类社会的产业结构、经济格局、工作环境、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等。未来人们必须与一个新生事物“人工智能”竞争和交往,与人工智能交往的能力势必成为未来人类的重要能力。要使大学毕业生不被人工智能所替代,而且能更好地运用人工智能为人类造福,注重培养和提升大学生与人工智能交往的能力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就大学生与人工智能交往能力——新读写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四条路径,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具体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人工智能;新读写能力、培养路径
一、大学生具备与人工智能交往能力的紧迫性
2018年6月,中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发布了全球产业展望报告——全球产业展望GIV 2025(Global Industry Vision 2025),认为智能世界正在加速而来,触手可及。根据该报告的预测,到2025年,智能技术将渗透到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全球58%的人口将能享受有5G网络,14%的家庭拥有机器人管家,97%的大企业将进入应用人工智能时代,无论你愿不愿意,都必将或者说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华为战略Marketing总裁徐文伟说:“人工智能将成为新的通用技术。”人工智能将会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和方法学,一直以来人类习惯于与人、与物、与环境,与社会交往,未来必须与一个新生事物“人工智能”交往。与人工智能交往的能力势必成为未来人类的重要能力。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正在倒逼高校教育改革,高校培养的未来型人才如何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需求,如果我们认不清形势、没找准路径、甚至不作为,就会失去发展机会,就会面临被踢出局的后果。
过去,具备读、写和数学计算能力就形成参与社会的基础,而人工智能时代的就业需求和人才素质要求的变化已经在发达国家和领先企业有了较为明显的体现。例如,美国涉及手工和认知的日常活动的工作人员需求明显下降,如生产业工人、操作性劳工、办公文员等,与此同时,强调沟通、逻辑与创造的专业服务人才,以及直接与计算机技术打交道的技术人才则一直保持增长;又如现今的互联网巨头,都把数据分析当成了自己的发展战略,谁都不敢轻视数据的力量,所以拥有数据分析能力的人,在公司是很吃香的,是公司长期发展的基础。这就是人工智能时代需要具有与人工智能交往能力的员工。约瑟夫·E奥恩在《教育的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中提出要培养学生具备与人工智能交往的能力,作者称之为“人類学的新三大读写能力——科技素养、数据素养、人文素养(下面文中简称新三大读写能力)。奥恩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数据素养,科技素养和人文素养,学生需要数据素养来管理大数据流,需要科技素养来了解机器的工作原理及编程原理,而作为人类,他们也需要人文素养(人性沟通和设计),以在未来的劳动力市场中使我们不仅能与他人交流,而且能够与机器沟通,更重要的是,它们使我们能够充分利用数字世界、与智能机器协同合作。
二、新读写能力培养路径初探——以锦城学院为例
(一)将新读写能力的培养纳入通识教学
2018年4月18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完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充实信息时代、智能时代发展需要的人工智能和编程课程内容”,表明从国家层面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应用型大学在人工智能时代即将到来(其实未来已来)应遵从教育规律、注重以人为本、注重实效性,坚持适应社会需求的转变等原则,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合理地设置人才培养方案,以促进大学生新读写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目前锦城学院的通识教育中人文素养教育课程已较为完善。例如,专门开设了“明德教育”课,还有中华传统文化经典选读等课,有配套的教材和师资。但在科学素养、数据素养教育课程还比较弱,锦城学院邹广严校长已提出我校各个专业都应开设计算机基础、初级编程、大数据思维、科学技术概论等方面的相关课程。笔者认为具体可以考虑按照文、管、工、艺各专业特点,增加程度不同的相关课程,设置必修课、辅修课与选修课,并利用“翻转课堂”、在线网络课程等,即使文、管、艺的学生都能够学习到自然科技知识、具备初步数据思维能力和了解编程的过程;而工科的学生也同样能够学习到人文知识,具备一定的科学思维、数据思维和编程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新读写能力得到根本性的培养和提高,是重要的培养路径。
(二)加强新读写能力培养的实践环节
实践是应用型大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实践,不仅仅是理论教学的一个延续,更是有利于加强学生自学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一个重要手段和切入点。因此,高校需要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人文、科技创新等实践的方式和机会,通过将不同专业、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组成团队,进行科研和参加大赛,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和实际项目,这种体验式学习能让他们在不断参与和实践中享受人文情怀、探索科学精神、利用人工智能的乐趣,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新读写能力。
锦城学院鼓励教师带着学生搞科研、做项目,鼓励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如学校开展了学生申请自主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发表学术论文、申请发明专利;鼓励各学院主办校内外各种比赛,要求各二级学院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大赛;还从制度上专门制定了奖励办法、学分置换办法,并纳入教师的绩效考核及学生学分管理和评优评奖等。以此来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同时也是新读写能力培养和提升的一种非常好的路径。
笔者认为,还应加大与社会的联系,进一步构建和完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建立与社会和企业等紧密结合的新读写能力实践平台。组织学生进入到这些实训基地、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以此增加适应岗位需求的与人工智能沟通的能力。
(三)加强第四课堂对新读写能力培养的功能
培养学生新读写能力还有一条路径,即第四课堂(锦城学院的课外活动被统称为第四课堂)。通过这个课堂可以鼓励大学生自主组建与新读写能力相关的各种兴趣社团,可以吸引学生参加与新读写能力相关各种活动,在这些社团和活动之中,学生将会被任务所驱使,主动实现新读写能力培养的自我认同、自我发展与协同进步,这是促进大学生新读写能力提升的又一路径。而丰富多彩的锦城第四课堂恰恰可以满足此项要求。目前由校学工部、校团委牵头组织的全校性学生活动有“锦城之春”艺术节、“锦城之秋”节、阅读经典及经典诵读大赛,还有各类比赛、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等;现有的学生社团近70个,有文化交流类、学术创新类、公益志愿类、艺术表演类、运动竞技类等。第四课堂是锦城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因为其专业的交叉性、活动的实践性、组织的社会性而具有实践和教育的功能,因此也是培养和提升大学生新读写能力不可缺少的路径。
(四)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锦城学院结合学校的自然资源,让人文、科学元素融入学校的文化建设,让学校的楼、路、湖、石都注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表征,如学校的三栋教学大楼分别取名为“忠孝大楼”“仁爱大楼”“信义大楼”,三个人工湖分别取名为“爱心湖”、“苹果湖”(学习乔布斯的科研创新精神)、“桃李湖”,有“至善路”“创业路”“实践路”“科创路”等;学校搭建创新创业研究平台,在校内用房并不宽松的情况下,专门开辟出场地,建设起双创园供学生双创用;在确定锦城学院每月一节里有锦城阅读节、“锦城之春”文化艺术节、锦城科技节、“锦城之秋”学生学术科技节等;计科学院的赵春老师采用数据给学生学习状态画像的同时让大家感受到分析使用数据的魅力。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提出建设数字校园,并指出“智能环境不仅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而且已经开始深入影响到教育的理念、文化和生态”。笔者认为,还应该加大建设数字校园的力度,可以在校园里增加更多的科技元素,充分利用微信、微博、微视频、社交网络等互动性强、精准传播效率高的特点,不断拓展和完善大学生新读写能力教育的方式方法,创造更具多元化效果的、立体化的校园内部环境。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教育中,必须要对大学生的新读写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予以重视,将大学生与人工智能交往的能力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通过对高校大学生的课堂教学、实践历练、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培养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培养出大批具有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发展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美]约瑟夫·E奥恩.教育的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M].李海燕,王秦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2]王作冰.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革命[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
[3]何大勇,郭晓涛,周昕,郭燕.人工智能时代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能力要求[J].慎思行,2018(4).
[4]黄宁.大学生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反思[J].农家参谋,2018(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