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教学模式应用
2020-04-17欧阳爱权刁小行
欧阳爱权 刁小行
[摘 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模式,有助于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突出主题,提高原理课程教学的针对性。专题教学关键在于合理设置教学专题,处理好不同专题间的逻辑关系,使各个专题有机统一,服务于课程总体目标。专题教学内容有利于突显思想理论的历史逻辑 ,从而更好地符合当代大学生的认知规律。
[关键词] 专题教学;逻辑性;整体性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04-0102-02
一 专题教学设计优点分析
(一)专题教学是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的有效方式
马克思主义课程教学必须突出总体性和体系性。原理课程涉及面广,高度凝练,许多基础要点和重要论述并未充分展开。主要为教学主体提供一般的、普遍性的思想原则。而从教育对象来看,不少学生在大学之前并未接受良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基础非常薄弱。而原理课程学术性、专业性的话语表达特征,必然使其一时难以适应。因而,如果仅按教材已有理论风格和框架去讲授的话,学生势必难以消化,效果也不理想。从当前来看,尤其要注意教师的专业背景水平与学生的知识水平间存在的差距,对非思政课专业的学生而言,原理教学起点不应设置太高。
专题设计可以依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学习兴趣,进行相应的内容安排,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专题教学方式可以克服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教师运用自己擅长的或熟悉的知识背景,把教材中不同的内容和要点,通过专题方式加以贯穿,对那些尚未展开、而学生又极感兴趣的要点,教师可以进行相应拓展,从而发挥教师的学科科研背景优势,提升教学的灵活性与生动性。专题设计并非一定要跨章节进行,可以在一章之内甚至一节之内,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提炼,突出重点,以学生感兴趣或可以理解的主题形式开展。
(二)专题教学是提高教学针对性和问题意识的重要选择
传统思政课程教学效果不明显的重要原因之一,课堂教学没有紧扣时代脉搏,贴近学生的思想认识,帮助学生释疑解惑。专题教学则可以针对学生面临的思想问题进行教学设计,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出场。例如,唯心主义思潮的冲击,包括迷信意识、宗教文化,以及西方种种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唯心主义思潮的影响,给当代大学生造成了不少思想困惑。可以开辟唯心主义专题,对西方唯心主义的源起,历史发展、思想流派、复杂影响作系统性梳理,以历史为主轴,阐明唯心主义的发展逻辑,从而让学生明白其来龙去脉,克服盲目崇拜的心理。正如马克思所说,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正是由于对一些理论思潮没有讲透,或者有意回避,才影响和削弱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同时,在破的基础上,也要注意立。开设唯心主义专题的目的和落脚点是为了阐释和坚持唯物主义的科学立场。因而,在唯心主义专题之后,必须设立唯物主义专题,介绍唯物主义的历史沿革及其哲学派别,重点阐明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内涵。专题设计突显教学内容的历史感,符合大学生对事物发展的认知规律。以前的教学方式忽略了思想理论的历史逻辑,局限于思想理论的平面化阐释,不符合大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认识规律。
(三)专题教学有利于突出重点,保证原理课程教学的整体性
从形式上看,专题教学有意省略了教材部分内容。事实上,省略的相关内容可以在专题中略加介绍,不做展开。这样既可突显教学重点,又可腾出足够课时安排其他章节的专题内容,从而保证教学的整体性。有些学校只讲述原理的哲学部分,而忽略政治经济学或科学社会主义部分。这是不可取的。每一部分都应设计相应专题,也可以为避免不同课程教学内容的重复,将其关键思想融入其他专题,从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专题教学必须在娴熟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大纲和目标要求,精心提炼教学专题,设计教学方案,从而将各部分的逻辑性、层次性更简洁清晰地展现出来,让各个专题有机统一,服务于共同的教学目标。
二 原理专题设计与逻辑结构
专题设计并不存在绝对的标准和方案。专题设计必须基于不同地域、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具体情况进行专门设计,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笔者所在高校地处沿海东部,大学生易受各种社会思潮,尤其是宗教文化、历史虚无主义等影响。专题设计成败的关键之一是必须解决好专题间的逻辑关系。只有实现不同教学专题立场精神的一以贯之,才能达到真正的理论自信。不能因为强调教学趣味性与生动性,使各个专题相互孤立,置教学总目标总任务于不顾;更不能天马行空,偏离或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即便是介绍西方思想文化理论,也必须持批判与辩证分析态度,以服务于原理课程的教学总目标。本课题组所实施的专题教学设计主要有。
导论部分专题设计:“走近马克思”。重点讲清三个方面的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如何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吗?专题设计介绍马克思的生平,还原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马克思,驳斥种种歪曲马克思主义面貌的社会思潮。澄清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历史方位,以及社会矛盾,梳理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思想发展脉络,归纳和总结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定义及三大组成部分。同时,结合马克思主义当代影响,以及当前人类面临的种种危机,讲清马克思主义仍然是观察世界和处理问题的锐利思想武器。
第一章专题设计:“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唯心主義专题主要针对学生受种种唯心主义思潮碎片化影响而设计的。重点阐明人类唯心主义认识从客观唯心主义走向主观唯心主义的发展趋势。客观唯心主义在人类认识史上主要表现有神学世界观和以黑格尔绝对精神为代表的世界观。主观唯心主义则以人的自我意识、感觉、理性作为判断世界存在根据或者历史的最高本质,是人的理性和主体性在哲学领域的体现。唯物主义专题重点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区别。结合当代自然科学的最新发现,包括黑洞、反物质和暗物质,以及量子力学的运动规律,阐明物质世界的辩证法。
第二章专题设计:“实践及基本形式”,“认识及运动发展规律”,“真理与价值”。第二章的教学安排,令不少原理课教师左右为难。因为一般人都把马克思主义理解为并列式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因而使得第二章有画蛇添足之嫌。实际上,之所以存在这样的思想误区,在于没有真正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本质。事实上,正是实践的哲学视域,才使马哲超越了传统旧哲学,不仅克服了传统旧哲学的根本缺陷,而且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并使自身有着开放发展的本质属性。因而,第二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第一章和第三章的共同基础。“真理与价值”专题不过是人类在实践过程中,持有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两种认识视角。
第三章专题设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及运动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第一个专题阐明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本质区别。第二个专题解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在该专题讲解中,首先结合马克思关于林木盗窃法案等历史事件,讲清马克思如何将黑格尔的历史观颠倒过来,即不是政府决定市民社会的本质,而是市民社会决定政府的本质。其次结合文艺复兴以来,西方工商业的发展决定和推动封建制度的变更解体,阐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历史表现,驳斥将西方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视作永恒完美的种种社会思潮。最后的专题阐明人民群众是历史实践的承担者,突显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阶级立场。
第四章专题设计:“商品经济与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及影响”,“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第四章的专题设计是按照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逻辑来设计的。要讲清第四章与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尤其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关联。从实践和人的社会关系角度,阐明劳动价值理论的哲学内涵。而剩余价值理论,必须结合生产关系的具体内涵加以解释。在了解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根据资本主义矛盾澄清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制度根源。在此,可以结合共产党宣言,导出共产主义的理论依据与科学内涵。最后的专题着重讲清资本主义的阶级本质与外交霸权实质。
第五章专题设计:“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全球化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首先理清与第四章的逻辑关系。第四章从横向角度剖析了资本主义的制度本质,第五章则从纵向角度考察资本主义的历史演变。而这符合事物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第五章着重讲清资本主義经济基础变化导致上层建筑的变更,特别是要阐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内在实质。必须结合西方经济、政治、社会、外交事件,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加以深刻剖析。以全球化,即生产力的世界化,分析传统狭隘的生产关系和地域观念,已经不符合世界一体化的发展要求,必须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宽广视角克服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种种危机。
第六章专题设计:“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重点阐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东方大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实践间的矛盾关系。讲清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造成的,而是东方国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不成熟状态导致的。不能把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消极因素归因于马克思主义。同时也要跟学生讲清楚:世界是由矛盾所构成的。社会主义的建设,并非意味着矛盾已经消除,或者越来越少。恰恰相反,矛盾是构成事物存在与发展的前提条件。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仍然层出不穷。这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常态。人类历史的发展就是在不断克服种种矛盾的进程中向前推进的。第七章专题设计略。
专题教学设计简洁明了,理论立场一以贯之。而且教学方法可以灵活多样,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混合式教学方法,大大提升师生的主动性及促进教学相长。然而上述专题设计属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教学模式,显然不适合研究生学理型的教学模式,虽然研究生教学模式同样也可以采用专题教学方法。另外还面临:是否割裂教材思想内容、专题设计覆盖面是否合理诸问题。事实上,任何时期的思政课教学,必须基于特定历史时期的具体任务而进行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教学,不要求面面俱到。
参考文献:
[1]庄文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专题式教学及其实现路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5(6).
[2]闫方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重点难点的整体性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2(4). (责任编辑: 王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