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诵诗的传统及其奥秘

2020-04-17赵目珍

文学教育 2020年2期
关键词:质素音乐性诗篇

歌诗的吟咏与讽诵是中国很早以来就奠定的文化传统。《汉书·艺文志》中说:《诗经》中的诗篇遭遇秦代焚书而到保全者,“以其讽诵,不独在竹帛故也。”说明“讽诵”对保全诗歌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尤其是文化载体尚未出现或并不发达的历史时期,口耳相传乃诗歌进行传播的重要方式。当下中国的新诗领域,除了注重诗歌文本的创造之外,朗诵和演唱也渐渐被人重视。那么对于现代新诗而言,一篇优秀的朗诵诗应具备何种质素呢?

首先,情感的质素不可或缺。朗诵并非一个人的独角戏,它需要引起听者的共鸣。如果缺少情感的力量,朗诵是无法打动人的。那么,何种情感可以打动人和引起听者的共鸣?很显然是那些包含人类共通性体验的情感,小到爱情、亲情、友情,大到家国之情、历史之情、时代之情。李自国在现实中是一个充满了激情的人,其朗诵诗中也充满热烈的情感。从题材方面看,其朗诵诗涉及了以上所说情感的各种类型,在情感质素上表现出三个重要特点:一是真诚。真诚是情感诞出的基础。尤其是书写宏大主题的时候,如果一个诗人缺少真诚的情怀,情感就会陷入虚假的矫情,诗歌也会跟着失去感发力量。李自国的诗心是真诚的,对于宏大的历史,他有非常朴素的认知。此外,李自国的很多诗篇都流着童年的“味道”,如《开国大典》一诗开篇这样描述:“当我们重新回到童年/聚集在城楼下,屏息,等待”,结尾也表现得非常纯真:“而我就是当年红楼下/生动过的童年/那个与五角星一起/闪亮过的童年呵”。同样的手法在《大海的诞生》中也可以见到。二是饱满。出于内心的真诚,所以情感是饱满的。李自国的这些朗诵诗几乎都表现出情感上的炽烈,这种饱满往往给人带来昂扬的积极向上的力量,诵读起来也常常让人感觉到热血沸腾,例如《大海的诞生》这首诗的第二节。三是有节制。情感饱满是好的,但如果无节制就会造成泛滥。过度的宣泄常令人生厌。李自国的这些朗诵诗,在情感上不是无的放矢,该放开的时候就放开,该收敛的时候就收敛,《黄河在这里歌唱》《跋涉者》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其次,对于朗诵的诗篇而言,音乐性也是一种必须。李自国几乎所有的朗诵诗,在形式上都具有一种音乐美。一是比较注重节奏方面的调度。因为只有懂得了这一点,才能够去运思和调度节奏这一元素在整首诗中的变与不变。从效果方面来讲,节奏保持统一,一方面是适应生命本身的张弛律动。一如洪深所指出的,三或四拍的节奏是生命自然而然的节奏;另一方面是出于加强朗诵过程中气势和强度的考虑,以达到令人震撼的效果。李自国大部分朗诵诗中都有为达到如此效果而进行节奏统一的诗歌段落,如《大海的诞生》这首诗第三节最后部分,几乎都是四拍这样一个节奏,既整饬又有力量。当然,诗中的音乐之美还体现在诗歌词句的复沓和有规律的回返当中,这是从中国古老的诗歌总集(即《诗经》)中就可以看到的音乐之美。根据朗诵专家和诗人、学者的意见,押韵也是朗诵诗的音乐美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之一。李自国大量的朗诵诗篇,在韵律方面也体现出音乐的美,比如《国旗》一诗的首节。不过,任何朗诵诗中的节奏和韵律均不可从始至终地保持划一的特征,因为单调性是朗诵诗的大忌。李自国深知朗诵之道,所以其朗诵诗之中的节奏和韵律充满了无限变化,从而也使得诗歌在音乐美的表现上流荡出不息的生机。

最后一个质素是语言。艾略特曾指出,诗歌的音乐性一定要是一种隐含在诗人所处时代的“普通用语”中的音乐性,即音乐性必须以“时代的普通用语”作为根基。中国诗歌以汉语为载体,而汉语是一种单音节的语言,语音又是以母音结尾,所以汉语这种语言本身就具有非常丰富的音乐特性。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诗性文学从上古时候起就有吟诵传统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先天就具有语言自身的优势,故汉语诗乃是世界上最美的诗歌。李自国在创作朗诵诗时很好地把握了中国汉语自身的特点,非常注意在辞藻以及意象的经营上下功夫。将古代汉语中的词汇、意象与现代汉语中的词汇、意象有效地结合起来,同时注意现代朗诵诗的时代特征,乃是其朗诵诗创作的一个主要特征。典型的例子有《黃河在这里歌唱》《月之中国》《圆明园》《写给屈原》《夜宿浔阳》《寄语文同》等。诵读这样一种类型的诗篇,相信大家一定能够感受到中国汉语的表达是多么有助于发现汉语诗歌自身所具有的极致美。

赵目珍,青年诗人,批评家。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访问学者。

猜你喜欢

质素音乐性诗篇
律动的江南
童心里的诗篇
静待绽放
雪峰山诗篇
美好的开始
承续与创造的质素审美
格里格《索尔维格之歌》的赏析
贴近大众·从古典诗词形式美中吸取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