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口蹄疫病的病因及防治措施
2020-04-17曾红梅
曾红梅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花园镇畜牧兽医站,四川广安 638300
猪、牛、羊等畜种都易感口蹄疫,其中牛最易感,人也可患口蹄疫病。口蹄疫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表现口腔黏膜、蹄部、乳头皮肤发生水泡和烂斑。
1 牛羊口蹄疫的症状、诊断及病因
1.1 临床症状
牛羊口蹄疫病毒存在较强的致病力,且易感,在患病后,牛羊口腔黏膜与蹄部均会出现水痘。羊体口蹄疫的患病面积较小,且症状较轻,但严重时也会导致溃疡问题,前胃与大小肠黏膜均发炎,引发心肌炎,以致新生幼畜死亡。此时若养殖人员没有及时做好清洁工作,还会进一步引发继发感染问题,患部局部出现坏死组织,增大了败血症的发病概率。牛感染口蹄疫后的症状较重,潜伏期为7 ~30 d,期间病牛会出现结膜潮红以及体温升高等症状,随着时间的延长,病牛口腔出现病变,产生水痘。除此之外,大多牛体感染口蹄疫后会出现蹄部真皮炎问题。
1.2 疫病诊断
一方面是常规诊断,大多牛羊口蹄疫属于偶蹄,此时应直接确诊,不能进行实验室诊断。口蹄疫存在多种病毒种类,医生为了确定具体的疾病类型,应在甘油生理食盐水中浸泡牛羊蹄部水痘,之后将样本送往专门的检验部门,完成最终确诊。另一方面是鉴别诊断,诊治牛羊口蹄疫期间极易与口炎误诊,病畜体温短暂性升高,出现发热症状,早期还会出现明显的丘疹,一般位于牛羊鼻孔黏膜与鼻镜内部,表现出红色、灰褐色以及深红色等,之后出现坏死组织,甚至部分病灶会存在水痘。一般情况
下,当牛羊没有出现明显的脏器损伤问题时,则可诊断为口炎疤变。
1.3 疫病原因
侵入牛羊体内的口蹄疫病毒属于牛羊口蹄疫发生的关键原因,其会通过病畜的粪便、尿液、泪液等排出体外。且即便已经痊愈的家畜,其自身也会在一定时间内携带病毒,具备传染性。牛羊口蹄疫的传播速度较快,且流行性强,很难进行有效控制,会通过交通线进行传播,导致同一时间内不同区域的牛羊同时发病[1]。
2 牛羊口蹄疫的防治措施
2.1 及时上报
当养殖场发现牛羊口蹄疫感染病例后,养殖人员应及时根据相关标准进行隔离诊治,第一时间上报,最大程度的缩小疫情范围。同时,还应及时处理隔离区病畜,根据区域划定疫情类型,在将隔离疫区全面封锁的前提下,利用过氧乙酸、卫康等消毒剂进行有效处理,保证治疗效果。
2.2 做好日常预防
首先,养殖人员应严格遵循口蹄疫预防机制,定期清扫牛羊舍与牛床,保证卫生与空气清新。期间应及时清理粪便与尿液,做好养殖场与饲养用具的彻底消毒,一般采用浓度为2%的苛性钠药物。其次,养殖人员严格做好牛羊的引入工作,不得在病区引购牛羊。且为了最大程度的避免疫病传播,还应严禁混养猪、羊、猫、犬。最后应及时进行免疫注射,对于较常发生牛羊口蹄疫的病区,养殖人员应在夏秋季节及时对所有牛羊进行免疫注射,牛羊应分开接种疫苗。口蹄疫疫苗也分为灭活与弱毒类型,且牛羊接种量各不相同。牛在1 ~2 岁时,疫苗注射量为1 mL,采用皮下肌肉注射方法;牛2岁以上时,疫苗注射量为2 mL,采用皮下肌肉注射法。4 ~12 月龄的羔羊,疫苗注射量为0.5 mL,采用皮下注射方法,1 岁以上成年羊,皮下肌肉注射1 mL 疫苗,且牛羊口蹄疫疫苗的免疫期限一般为半年。
2.3 清洗患部
首先应利用盐水、浓度为0.1%高锰酸钾以及清水清洗牛羊口腔病变部位,涂抹1%明矾溶液,或者在口腔病变区域涂撒硼散。其次,养殖人员利用浓度为3%硫酸铜溶液浸泡牛羊病变蹄部,在蹄部区域涂抹消毒软膏与浓度为10%的碘酒,完成绷带包扎。但需要注意的是,病畜蹄部不得反复清洗,以免因潮湿出现感染。最后,乳房病变时,养殖人员应先完成挤奶工作,之后及时清洗,一般采用浓度为2%的硼酸水,涂抹适量的消毒药膏。
2.4 注射治疗
牛羊病情严重时,养殖人员应及时为病畜注射病毒唑,剂量根据病畜体重决定,标准10 mL/kg。除了病毒唑药物,还可以注射安逸大药王药物,标准为0.1 mg/kg,每天注射1 ~2 次,连续3 d。当牛羊出现严重继发感染问题时,也可以静脉注射10%葡萄糖溶液,联合使用抗生素以及安钠咖溶液,避免细菌感染。
2.5 后续处理
养殖人员在疫情治疗期间应及时做好焚烧与深埋工作,进行无害化处理。在完成处理工作后,及时上报主管部门,且在完成彻底消毒15 d 后,才可以继续正常养殖[2]。
3 结语
牛羊疾病中,口蹄疫相较普遍严重威胁了畜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为养殖人员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对此,养殖人员应充分重视牛羊口蹄疫的诊断工作,进行合理预防与治疗,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除此之外,相关研究人员还应加大对口蹄疫疫苗及防治技术的研究力度,保证相关知识宣传效果,从而全面提高牛羊口蹄疫的治疗水平,杜绝对畜牧养殖业产生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