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肿头综合征的诊断及防治
2020-04-17李春辉刘冬冬
李 伟,李春辉,吴 丹,刘冬冬
1.吉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长春 130062;⒉吉林市永吉县西阳镇畜牧兽医站,吉林永吉 132100
鸡肿头综合征又称粗头、面部蜂窝组织炎,是由禽肺病毒感染引起并继发大肠杆菌感染的传染性疾病,本病发生后病鸡会表现主要为头部肿大,有咳嗽、流泪和呼吸困难,本病传染性较强,可以从一个鸡舍传播到另一个鸡舍,感染鸡生长性能下降,蛋鸡产蛋品质和产蛋率下降,各种品种的鸡都可以感染发病,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方式,病鸡和康复鸡是主要传染源。本病发生与饲养环境因素有关,在密闭和通风不良的环境中易发本病,2018年8 月,某蛋鸡饲养场的蛋鸡出现肿头,患病鸡出现死亡,现将整个诊治过程介绍如下。
1 临床表现
2018 年8 月,某蛋鸡饲养场的蛋鸡出现肿头病例,病鸡精神沉郁,蛋鸡产蛋下降,咳嗽,流鼻涕,打喷嚏,排绿色水样粪便,结膜发红,流泪,头部皮下水肿,呼吸困难,个别鸡出现神经症状,出现歪头和斜颈,发病鸡有零星死亡。
2 病理剖检
剖检病死鸡可见鼻腔卡他性炎症,眶下窦卡他性炎症,有充血、出血、肿胀,面部皮下水肿,眼睑肿胀,结膜囊肿,结膜炎,十二指肠黏膜出血,腹膜炎。
3 实验室诊断
无菌采集病死鸡的鼻腔和眶下窦的分泌物涂片、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染色阴性、两极浓染的杆菌。取鼻腔和眶下窦的分泌物接种麦康凯琼脂培养基,37 ℃培养24 h 后可见粉红色菌落,接种血琼脂平板37 ℃培养24 h 可见白色、有光泽的菌落。将分离菌株接种生化培养基表明该分离菌可以分解葡萄糖、麦芽糖、乳糖、甘露醇,产酸产气,不能分解蔗糖。形态特征观察、培养特征以及生化特征均符合大肠杆菌特性,表明发病鸡感染大肠杆菌。根据参考文献设计合成禽肺病毒特异性检测引物,提取病死鸡鼻腔和眶下窦的分泌物基因组RNA,按照参考文献的PCR 扩增方法进行PCR 检测,PCR 扩增产物经核酸电泳显示在424 bp 处有一条特异性扩增条带,符合参考文献中禽肺病毒扩增产物的大小,即发病鸡病料组织呈禽肺病毒核酸阳性。根据实验室细菌和病毒的检测结果,说明发病鸡是由于感染禽肺病毒和大肠杆菌导致出现的肿头综合征。
4 治疗措施
发病鸡确诊后立即隔离饲养,病鸡肌肉注射庆大霉素,加强鸡舍的消毒,在鸡饲料中添加抗菌消炎类中草药,饮水中添加维生素C,提高鸡群抵抗力,经过积极治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没有出现新发病例。
5 讨论
随着养鸡业的发展,鸡肿头综合征的发病呈上升趋势,该病目前没有可用的疫苗用于预防,防治主要是加强养鸡场的饲养管理,降低饲养密度,增强鸡舍通风换气。新城疫、马立克、传染性支气管炎和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会导致鸡的免疫抑制,增加发生鸡肿头综合征的发病率,因此,鸡场应该做好常规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免疫预防[3]。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应该注意本病和鸡传染性鼻炎的鉴别诊断,传染性鼻炎的病原为副鸡嗜血杆菌,发病鸡鼻腔和鼻窦发炎,颜面肿胀,流鼻涕,打喷嚏,鸡生长发育停止,产蛋鸡产蛋率下降。而鸡肿头综合征的病原为禽肺病毒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发病鸡头部肿胀,有神经症状,产蛋鸡产蛋下降,孵化率降低,通过实验室细菌分离培养可以对两种疾病进行鉴别。鸡肿头综合征发病呈季节流行性,在春季和夏季高发,发病鸡康复后应该继续隔离饲养,防止携带细菌和病毒成为疾病传染源。由于鸡肿头综合征的致病原为禽肺病毒和大肠杆菌,防控措施的制定应同时针对禽肺病毒和大肠杆菌,规模鸡场应该加强对禽肺病毒和检疫,建立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加强引种时的隔离和检疫,可以通过检测禽肺病毒血清抗体来检查鸡群病毒携带情况。本病发病急,危害严重,可以通过加强养殖场的消毒来控制本病的爆发和流行,鸡舍可以采用雾化消毒的方式,通过病原菌与消毒剂的直接接触起到杀灭病毒的作用。此外,雾化的消毒剂也可以通过家禽的呼吸而粘附于家禽的呼吸道,从而起到杀灭病原菌的作用,雾化的消毒剂还可以降低空气中尘埃粒子的数量,加速尘埃粒子降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净化空气和增加空气湿度的作用。鸡肿头综合征经过积极的治疗可以很快康复,但是康复鸡存在复发的可能,所以不能留作种用,建议及时淘汰,只有提高平时的饲养管理,降低饲养密度,经常消毒,才能有效控制鸡群,防止出现鸡肿头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