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鸡组织滴虫病及防治对策
2020-04-17张海超马文博
张海超,马文博
1.吉林省磐石市宝山乡畜牧兽医站,吉林磐石 132300;2.吉林省磐石市吉昌镇畜牧兽医站,吉林磐石132300
鸡组织滴虫病是一种鸡养殖户常见的寄生虫疾病,其爆发的季节一般是温度较高的夏天。在本次研究过程中,从鸡组织滴虫病的疾病特征、临床症状分析鸡组织滴虫病的发病原因,进行针对性防治对策的制定。鸡组织滴虫病作为一种传染性的疾病,生病后对鸡群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带来经济损失的同时对鸡群的健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1 疾病特征
鸡组织滴虫疾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5~20 d,鸡生病后的头皮会呈现紫色或者黑色,所以鸡组织滴虫病又称为黑头病。随着病情的发展鸡不仅会将头缩进翅膀,而且对鸡的行走也有一定的影响。鸡组织滴虫疾病一般有两种病程,其分别是急性病例和慢性病例。急性病例的患鸡不仅具有血便或者粪便带血的特点,而且传染速度快,给鸡群带来的危险高。慢性病例的患鸡一般特征为粪便呈硫磺色,其基础的临床表现一般为大幅度消瘦,因此在实际的养殖过程中,养殖户要注重在养殖过程中对鸡注意观察。
2 临床症状
鸡组织滴虫病发生后,鸡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大幅度消瘦,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产生大幅度消瘦是循序渐进的。在这个过程中患鸡一般会因为疾病的影响产生精神萎靡和食欲不振的特点,随着病情的发展,因为精神上的影响和食欲不振的影响,患鸡一般会出现羽毛脏乱、双翅下垂和身体蜷缩发抖的现象,随着病情的发展,慢性病例也逐渐会发展成为急性病例的趋势,急性病例的患鸡在发生便血现象之后一般在2周内死亡。
3 防治对策
3.1 养殖防治对策
在鸡组织滴虫病的防治过程中,首先是养殖防治。在实际的养殖过程中部分养殖户为了增加养殖产生的经济效益,在实际的养殖过程中会加量养殖,较多的养殖数量不仅不利于健康养殖,而且增加了鸡组织滴虫病等疾病的传播速度。在实际的养殖过程中养殖户要树立健康养殖的观念,除此之外,养殖过程中要保持科学的养殖数量,然后在实际的日常养殖过程中通过定期检查和定期打扫鸡舍等措施来增加鸡舍的清洁度,降低组织滴虫病等传染疾病的发生率和传播率。如果发现类似疾病的鸡,要通过隔离治疗等方法来降低鸡群在实际生病后大范围传播的发生率。养殖是防治疾病的基础,因此在实际的养殖过程中养殖户要树立正确的养殖观念。
3.2 药物防治对策
在防治药物的选择过程中要以实际情况来作为药物选择依据,常见的防治药物和用法如下:0.3%~0.4%的甲硝唑饮水,连用3~5 d,效果较佳。除此之外,还可以选用以下方法治疗:卡巴砷混料饲喂,预防量为150~200 mg/kg,治疗量为400~800 mg/kg。
在各项动物的养殖过程中,鸡不仅养殖的历史悠久,而且现在的发展速度较快,在同类的养殖过程中具有代表性。因此在实际的养殖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养殖户认识到相关防治的重要性,梳理防护意识,避免在实际的养殖过程中因为防护不当而产生一定的经济损失,其次在养殖过程中要先防治,后治疗。鸡群是比较容易产生传染病的动物群种,因此面对相关疾病一定秉持着“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现阶段部分养殖户因为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对防治投入的资金有误区,经常会在防治的过程中“省钱”,这样不仅不会达到预期的目的,还会加大后期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