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猕猴桃科普与果实品质提升的重要性*
2020-04-17姜正旺钟彩虹
姜正旺,钟彩虹
(中国科学院植物种质创新与特色农业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中国科学院种子创新研究院,武汉 430074)
20 世纪20 年代新西兰成功培育出猕猴桃商品果苗,经过50 多年的发展逐步引领世界其他国家竞相发展,使猕猴桃成为20 世纪人类驯化最成功的4 种果树之一。在全球水果的大盘中,猕猴桃产量目前仅占约0.6%的份额,品种由单一的绿肉品种‘海沃德’,逐步过渡到黄肉品种及红肉(红心)品种开始参与市场竞争,但绿肉品种仍占到世界猕猴桃市场贸易量的80%以上[1]。
猕猴桃为雌雄异株植物,在现有栽培的果树中,这种必须依赖授粉树或外源花粉进行授粉受精才能结果的情况是很少见的。认知这一点,对果园规划中授粉树的配置,以及雄株花期与主栽品种花期相遇问题、花粉质量等问题都需要提前考虑[2]。现有很多果园是因授粉问题而呈现果实大小不均匀、种子数减少、果形不正或者果实贮藏性能变差等现象[3]。
据《世界猕猴桃年鉴》统计,全球猕猴桃栽培面积已超25 万hm2,产量超400 万t[4]。世界猕猴桃主产大国仍以中国、意大利、新西兰和智利为主,其次为法国和希腊,这几个猕猴桃主产国的总产量合计约占世界总产量的90%。2016 年新西兰猕猴桃出口达16 亿新元,占当年新西兰园艺产品出口额(80 亿新元)的20%[5],预计到2020 年,猕猴桃出口可达18 亿新元[6]。我国是猕猴桃的原产地,猕猴桃资源广泛分布于南方山岭之间,但并不等于说猕猴桃栽培品种都适宜在此区域栽植,需要避免盲目引种问题。商业栽培的猕猴桃具有其特殊性,对土壤、水肥管理、授粉、树体管理、采收与贮运等主要环节都有相应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考虑产业链发展理念,孤立的种植、任性的早采、不加以分级的混卖、简易的贮藏条件都会给猕猴桃果实品质打折,甚至会导致广大消费者形成对国产果品的成见。
1 科普推广促进新技术的应用
猕猴桃的果实可以看成是一个品质“综合体”,从果形、果皮颜色、整齐度、果面茸毛多少、是否有疤痕到果面粘贴的商标品牌等眼睛可以直观看到的性状,就是外在品质,是给消费者的第一印象,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消费者的购买欲。在消费者购买后,果实是否耐贮藏、果实食用的方便性、果肉颜色、香气、口感风味、果汁多少、种子大小及过敏物质等内在品质是直接反映果实最后是否被消费者认可的“砝码”[7]。
果实品质的构成因素很多,从最开始的苗木选购或培育、果园规划设计、园地管理技术、果实采收指标到冷藏物流等整个产业链的每个环节,其中执行标准的严格程度、新技术应用是否合理以及员工的素质等都会影响到今后果实的品质[8]。
1.1 科学引种与规划果园
我国能种植猕猴桃的地域比较辽阔,不同品种有其适宜的种植区域,主要原因是各地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决定了该品种的表现能力。一般来说,本地选育的品种最适宜当地及周边自然条件类似地区来发展,长距离引种就需要谨慎,特别是红肉类型的猕猴桃引种,必须根据当地的小气候、土壤类型、管理水平、交通运输条件等综合考虑,做好品种推广前的中试工作,降低今后产业发展的风险[9]。
很多果园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在能栽树的地方都栽上树苗,往往忽视了果园配套设施的留用地,如合理的道路系统、堆置有机肥场所、水肥一体化控制室或工具室等。设施的便利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特别是机械化操作),相应的技术措施能及时落实到位等[10],这些都间接地影响到果实最终的品质,所以科学规划果园很有意义。
1.2 改良土壤是关键
土壤是猕猴桃栽植的载体。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是我国目前大多数猕猴桃园存在的问题,丰产稳产果园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应在 2%以上,从建园开始就要认识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低会影响到土壤理化性能和肥力效果,好的土壤性能才能为猕猴桃树体生长提供及时、够量的营养物质。
土壤有机质是组成土壤肥力的核心物质,含有果树所需的N、P、K、S、Ca、Mg 等大量元素及许多微量元素等养分,其含量高低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也只有在土壤有机质的作用下,才能形成具有肥力的土壤[11]。土壤有机质可提供植物生长所需95%以上的氮、20%~70%的磷、95%以上的硫。随着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营养元素都成为矿质盐类,并以一定的速率不断释放,供树体利用。
有机质是影响根系生长发育的重要因子,腐殖质能增强根细胞膜的透性,提高果树对养分的吸收能力,加速细胞分裂,促进根系发育。土壤有机质不仅可以为果树生长提供营养、增加养分的有效性,保水、保肥及增强土壤对酸碱的缓冲能力,还可以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质等。土壤有机质可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量和通透性,提高土壤贮备、供应和保持水分能力。有机质也有很好的阳离子交换能力,一方面可提高土壤对酸碱变化的缓冲能力;另一方面,腐殖质也可以吸附阴、阳离子,而被吸附的离子,就可避免随水流失,同时,根系附近的H+或其他阳离子还能随时将其交换出来,供给树体Na+、K+、Ca2+、Mg2+和某些微量养分。土壤有机质增加后,猕猴桃根系活力增加,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和向果实中转移的能力加强,也可促进根系生长,使根系在深层土壤中的分布增加,延缓衰老。
优良土壤还应有大量微生物和蚯蚓来促进肥料的利用效果,所以对土壤实施的农事操作(如浇水、打药、深耕、施肥等)都应考虑多方面因素,最理想的状态是让土壤达到一个自然动态平衡状态,便于今后的有机栽培,提高果品质量。果实发育形成当年的品质及翌年花芽分化都贯穿田间管理的主要操作,根系营养吸收与树体上部碳水化合物等有机物的合成都需要合理的养分,以保证各阶段生理与发育的需要[12]。
有些地区发现猕猴桃种植效益高,在发展猕猴桃时,选择了水稻田、荒坡地等地块进行改造,但往往由于土壤太黏重,透气性不好,改良不彻底造成易死苗和形成小“僵苗”等问题,给后期管理带来大问题。不同地域的土壤pH 值也影响树体对地域的适应性,猕猴桃比较适合微酸性(pH 值5.5~6.5)土壤,pH 值过大的变化会影响不同营养元素的活性与树体吸收,容易造成树体因为缺铁等引起的叶片“黄化”病等多种生理性病害,也会影响到叶片的光合性能。不适宜的pH 值会使土壤中肥效的利用率大打折扣,不仅增加成本,也对果实品质提高没有好处。
针对猕猴桃肉质根系的生理特性,具有喜水怕涝、喜肥怕烧、喜光怕晒、喜氧怕窒的生理特性,在管理中科学地进行施肥浇水来保护好土壤,给猕猴桃根系营造最适宜的生长环境,如水分、肥力、氧气和温度等4 个主要因素保持在合理范围,保障根系充分吸收和转化,给树体供应足够的养分,从而生产出优质的果实。
1.3 树冠控制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在土壤健康的基础上,采取措施保证猕猴桃植株健康,实现地上、地下部分都健康才是生产高品质果品的前提。生产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猕猴桃叶片光合生产的循环利用与补充,植物体内物质的动向运输共性规律及两极分配(地上地下分配),水分的蒸腾分配和养分的局部扩散规律。树冠不同位置的果实其营养状况、采收成熟度等都会受到影响[13]。
猕猴桃树体管理就是要利用猕猴桃为藤本植物,其枝蔓年生长量大、叶片大,对水肥要求较高等特性,科学结合艺术地进行树冠控制,以达到枝蔓分布均匀、充分利用光能、合理挂果、便于农艺操作的树形,利于优质生产。根据地形、季节性风害及冰雹等自然灾害、光照强度、降水量、劳动力成本等考虑猕猴桃培养树形,一般平地适合大棚架或改良“T”形架栽培,坡地山地以“T”形架栽培为主,配以小块棚架来进行管理。平地的大棚架弊病是树冠易郁闭,不利于通风透光,易导致病虫害发生;而山地的“T”形架可能导致果实风害形成果面斑痕,降低外观品质。采用高枝牵引新技术来解决营养枝与结果枝竞争光照的问题,在管理水平较高的果园,可以利用此技术培养健壮的翌年结果母枝[14]。
在高海拔地区种植猕猴桃,需要考虑早秋霜与倒春寒对树体的影响,特别是冻伤容易导致溃疡病的暴发,危害植株,甚至造成毁园,这个问题普遍发生在引种较多的‘红阳’品种上。溃疡病给猕猴桃产业造成的危害除了未科学引种与未选择适宜地块建园因素外,很多果农对猕猴桃生长习性与生理特性的了解不够深入,结果过多导致树势衰弱也是发病的重要原因[15]。
1.4 高效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及果园生草
水肥一体化就是利用管道采用滴灌或者喷灌的方式把水和肥料精准、均匀地施入到土壤里,浸润猕猴桃根系生长区域,使主要根系土壤始终保持疏松和适宜的含水量。国内果园往往因为成本问题及供给侧配套等社会性问题,这种技术应用较少。在一些猕猴桃新发展区域如伊朗,开展此类基础研究对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很重要[16]。
水肥一体化最大限度地杜绝了水和肥的浪费,还疏松了土壤,避免了土壤板结,增加了土壤的含氧量,给根系营造了一个适宜生长的生态环境。有好的土壤才会让土壤里面的生物链良性循环转化,才能更好地让根系吸收转化养分,促进猕猴桃植株健康生长,增强树体的抗病虫害能力,从而减少地面植株部分的植保费用,也从另一角度保证了果实品质[17]。
通过水肥一体化和园内生草产出的猕猴桃品质更加优良,口感、硬度、糖度、风味、耐贮性、货架期等综合性状明显提高。果园生草技术是目前国外果园普遍采用的一项生产技术,我国有些猕猴桃园正处于推广阶段。果园生草在增加果园有机质、减少灌溉次数、改良土壤结构、减轻病虫危害、改善果园生态环境等方面效果明显,也是猕猴桃提质增效的关键技术之一。不同的耕作方式会直接影响到叶片光合特性与果实品质[18]。
果园生草通常采用行间生草,果树行间生草带的宽度应以果树行株距和树龄而定,幼龄果园、行距大的果园生草带可宽些,成龄果园、行距小的果园生草带可窄些。果园生草会对土壤养分、pH 值造成一定影响[19]。生草果园可使用物理防治(灯、板、带等)、生物防治(捕食螨、草蛉、赤眼蜂等)技术,果园喷药时应尽量避开草,选用植物源或矿物源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综合防治,以便保护草中的天敌[20]。
在长江流域如四川、安徽、浙江、江西等地区,高温或高温产区因生草诱发的猕猴桃黑斑病、炭疽病、褐斑病等严重发生,对树体健康生长和果实产量也带来直接冲击,要引起高度重视。而在偏北方猕猴桃产区依然沿用果园清耕、寸草不生的传统做法,对土壤改良和果品品质有直接不良影响,这种南北极端化的果园生草管理,要尽快予以改进。要提高认识,科学生草,计划生草,化害为利,发挥效能,特别是南方的“控草”,北方的“促草”要成为果园科学管理的基本方针。果园生草有利于水分管理和根系吸收的相互平衡,既能改良土壤又有利于建立可行的灌溉理念[21]。
1.5 合理负载与科学修剪
合理负载就是根据果园品种、树龄大小、树势强弱等实际情况,实现猕猴桃连年优质丰产的一项关键技术措施。科学修剪就是通过抹芽、疏枝、摘心、剪枝等合理的操作,使猕猴桃树形成良好的骨架,枝条合理分布,充分利用空间和光能,便于田间作业,降低生产成本;调整地下部与地上部平衡生长与结果的关系,调节营养生产、分配,尽可能地发挥猕猴桃的生产能力,实现优质、丰产、稳产,延长结果年限[22]。
猕猴桃为雌雄异株果树,且开花期较短,如授粉不充分或授粉不及时,会直接影响猕猴桃的品质和产量,降低商品性。因此猕猴桃的授粉工作要从建园规划时就考虑,即使是花期相同的雌性品种和授粉雄株,发生较大的区域变化时,因气候、土壤等环境的变化而引起花期的“漂移”,或者小气候变化影响授粉昆虫(蜜蜂)的活动性,从而使授粉质量受到影响,最终会影响到果实的品质[23]。不同的授粉方式也会影响到果实品质[24]。如果花后坐果过多,必须进行人工疏花疏果,根据品种、树势、树龄确定合理的负载量。一般结果母枝选留1~2个/m2,留果量15~20 个/枝;每667 m2留枝量控制在1 100 个左右(芽量20 000 个左右)。盛果期园定果40~50 个/m2,单果重控制在90~140 g。
1.6 果实适时采收与包装是提升品质的重要措施
适期采收是保证猕猴桃优良品质的前提之一。猕猴桃品种不同其成熟期不一,即使是同一品种也因地区、气候、土壤、树龄不同成熟期有所差异[25]。适期采收就是根据不同品种的生长发育周期、各项生理指标来确定果实的采收时间。果实的外观品质在采收前受到很多因子影响,必须得到重视[26]。基于物联网的猕猴桃监控系统,设计硬件信息采集节点,设计上位机的监控界面和下位机的运行程序,实现对猕猴桃生长的自动监控[27]。
科学管理种植出来的猕猴桃果实,根据各地综合条件来确定适宜的采收期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早采的猕猴桃果肉成分以淀粉、柠檬酸为主,风味淡、口感差,营养价值低,贮藏期、货架期缩短等性状会直接影响产量、品质和贮运性能,从而严重影响消费者对猕猴桃的认识和接受程度,不利于猕猴桃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28]。
针对不同类型品种,果实采收标准不同[29]。常见品种如红肉品种‘红阳’,成熟期在盛花期后145~160 d,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要求在7.5%以上,干物质含量15%~16%;绿肉品种‘徐香’则在盛花期后170~180 d 成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6.5%~7.0%,干物质含量16%;黄肉品种‘金桃’等果实发育期为盛花后150~165 d,可溶性固形物含量7.0%~7.5%,干物质含量17%以上。
果实采收环节需要对采摘者进行科普教育,明确猕猴桃果皮的脆弱性、果实易碰伤、内伤直接影响此批果的贮藏销售等利害关系[30],达到强化采收环节技术的应用效果。采收的果实并不能直接进入冷库,需要进行预冷,和装果筐(箱)一起在0 ℃库间预冷,高温天气采收的猕猴桃没有充足的预冷间,可在阴棚下散去大量田间热后入库。一般需要在0~1 ℃库间预冷2~3 d,待果实温度接近库存温度后包装、码垛。贮藏有冷库贮藏和气调冷藏2种,温度、湿度、气体成分都是控制的关键因素,而且不同品种或有差异,需要综合产业链前期特别是田间管理的技术措施和气象因素,制订贮藏技术方案,盲目照搬其他地区经验可能会造成贮藏期间的腐烂、软化过快等损失。贮藏期间需定期进行品质检查,即每月需要抽样调查1 次,发现有烂果现象时全面检查,及时除去烂果。
2 管理理念与品质提升
前面已谈到涉及猕猴桃果实品质的很多因素,只有种出“好果”,才能在后期的产业链中充分展现该品种的特性,卖出“好果”和消费者的“口碑”才是创建品牌的首要条件。
猕猴桃的肉质根系、雌雄异株、果实有后熟等特殊性状,与传统的其他果树有较多的不同。不充分了解这些特性,盲目发展,一定会带来诸如品质不佳、产量有限等一系列问题。
2.1 苗木质量
苗木是产业发展的源头,也是建园的基础,决定了今后管理技术能否合理地实施到位,而这个因素也经常被我国大多数果园所忽视。国外如意大利等国采用组培工厂化育苗,苗木整齐一致,值得借鉴。国内还存在苗木市场管理混乱、冒充新品种、植物检疫不严格、专利保护品种的苗木“满天飞”等不利于本行业发展的因素,除猕猴桃从业人员需要自律之外,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应有相应的对策,保护猕猴桃产业的健康发展。
砧木的好坏和抗性差异也会给树体管理带来不同的表现性状,应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砧木资源的发掘,促进树体健康[31]。
2.2 果园选址的重要性
考虑到猕猴桃的根系特性,需要从建园理念上确立果园选址的地位,如果选用不适宜猕猴桃栽植的地块来建园,前期土壤投入很大,而且不容易做到位,给后期带来管理成本增加、果品质量难以改善等问题,导致效益下滑,最终会形成恶性循环,甚至弃园。同时,猕猴桃叶片大,夏季蒸腾作用大,对水分的供应和管理(排灌问题)都要考虑到。在山区发展,果园地块坡度问题应以不影响果园机械的使用为前提,机械化及智能化管理果园是今后果园改良品质的重要措施,会被不断地应用到实际操作中。
土壤是猕猴桃树体生长发育以及水肥供应的重要载体。无论是南方种植区还是北方种植区,土壤改良是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工程。但绝大多数种植者缺乏长远持续的改土计划和理念。土壤有机质的变化和果园的管理方法、果农对土壤的重视程度等密切相关,多数果园土壤有机质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只注意化肥的大量施加而忽略了有机肥的施用。有机肥投入、枝条还田、果园生草、果园免耕、菌肥施用、树行覆盖、化肥控量、平衡营养、实施喷灌等措施都是改土的基本方法[32]。
不科学地施用化肥,如过量施用氮肥,使氮元素在许多果园土壤中存在严重超标,带来土壤C/N下降,造成土壤板结、酸碱失衡、肥力下降,成为土壤面源污染的主要因素,也是树体因营养失衡引发的一系列病理性、生理性疾病的根源。精准施肥要基于土壤检测和叶片检测,结合树体生长结果营养消耗,土壤供肥力(投入+自有),依照树体果肥吸收需求规律而进行的科学施肥法,需要在专业机构及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此外,猕猴桃园地面管理及周边小气候环境的综合协调都会影响到一些红肉品种的果肉着色程度[33]。
2.3 品牌打造贵在保持
保证品质的稳定性才是打造品牌的基础,消费者的“口碑”是品牌行销的前提,而且打造一个品牌需要多年的积累或者说品质贵在坚持。
保持一个品种的应有品质要重视新技术的应用,技术是生产力。但长期以来,绝大多数种植者没有认识到猕猴桃种植技术的重要性,更缺少必要的投入,别说保障收益,就连基本的投产都无法维系,收益谈何容易。最终导致生产种植陷入困境,或者进退两难的境地,与其说是气候、管理和规模问题,不如说是技术应用的理念问题。猕猴桃生产在种植前端和初期可能存在技术复杂化,而一旦按照科学规律进行正常运行,让种植经营者树立所涉及的各个管理技术都会影响到最终果实品质的观念,技术或标准就不是难题,达到简单化,最终实现高效化。
猕猴桃叶片大,是进行光合产物合成的主要场所,对红肉品种来说,叶片对色素的形成有重要作用[34]。果园光照也能影响树体和果实对钙离子的吸收,也关系到贮藏品质[35]。关于病虫害防控在猕猴桃生产种植中的作用和地位,绝大多数种植者都有认识,而且非常重视,舍得投入,但长期以来依赖化学手段进行的药剂防治已经到了药尽其力、不见效力、越防越多、难以控制的恶性地步。无论从消费者食品安全角度还是从现有生产种植现实考虑,全面推进综合防治措施,大力提高农业园艺管理水平,增强果树抗性,推进生物、物理防控力度,实施生态绿色种植,多管齐下,多力齐发,才是猕猴桃生产种植及植保工作的出路,才是猕猴桃质量安全的源头保证。
猕猴桃管理涉及多种因素,往往因地域、气候、人文及社区消费习惯等变化,对果实品质的要求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越来越严格。而消费者的“口碑”需要有连续的效应才能对品牌创建有利,国内很多品种在推广开始阶段表现不错,但后期因为扩大发展,带来管理上的滞后,品质下降,从而难以形成品牌效应。
保持品质的稳定是一个长期、系统性的工作,各地发展不宜多品种,一般应选择最适宜种植的1~2 个品种,重点放在对该品种的基础性数据积累,如利用正在推进的“物联网+5G”技术采集田间种植数据、气象数据、土壤数据等进行综合分析利用,建立该品种的详细管控技术措施,达到充分体现该品种应有品质的效果,并一直保持这种品质,更有利于打造地方品牌,促进产业发展。机械化和信息化管理是今后产业发展趋势,精准的技术措施会促进产业化升级[36]。
3 自觉执行产业标准更重要
大部分猕猴桃园生产标准化程度低,同一品种的果实大小、硬度、糖度等到采收时都有较大差异,导致口感不稳定,这些都会影响到消费者的体验。在生产体系方面,各地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制订不同品种的地方种植标准、采收与贮藏标准等标准体系,为生产优质猕猴桃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建立标准示范园,推广新技术应用,初步实现标准化种植、同质化生产、品牌化发展的质量保障体系。在监管体系方面,以农业、市场监管、猕猴桃营销公司为主体,实现综合监管与联合执法,对投入品、产品质量、包装标志、认证认可等相关领域进行检测,要求结果必须符合地方标准要求,提高地方产品的知名度和创建品牌。
加大培养人才体系建设,与国内相关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合作,建立猕猴桃技术培训体系,加强猕猴桃科普宣传,让懂技术的人员来管理猕猴桃的建园、土壤改良与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科学贮运以及品牌推广等多个环节,也是实现我国猕猴桃总体质量提高的必需,让国人接受自产的猕猴桃也是对猕猴桃品质的认可。只有种植者能自觉地按照标准进行适时管理,猕猴桃品质提升的整体攻坚战才能取得成效。
纵观我国猕猴桃果品市场,从1978 年开始商业种植,市场上几乎没有商品果,野生猕猴桃充斥路边摊贩。到20 世纪80 年代末,栽培的猕猴桃鲜果仍为一种“奢侈品”,价格达到60 元/kg。20 世纪90 年代中后期,国内猕猴桃发展进入快速发展期,产量提升快,国产猕猴桃一度出现了似乎“过剩”的局面,价格跌至2 元/kg,或者更低。伴随着膨大剂(CPPU)等果实生长调节剂的滥用,造成猕猴桃品质(特别是贮藏品质)的降低,更加影响了消费者对国产猕猴桃的信心。
经过40 多年的发展,我国猕猴桃面积和产量都已位居世界第一,但出口量仅数千吨,不到总产量的1%;相比较而言,新西兰、意大利、智利等其他猕猴桃主产国,果实出口量都超过50%[37]。当然,我们目前有较大的内需市场,出口不完全是品质问题,但我们要有危机感,一旦国外品牌的猕猴桃果实长期占有国内较大份额,我们的猕猴桃品质不提高的话,就会逐步被国外公司垄断猕猴桃市场。虽然不强调出口,但只有国产猕猴桃有了较好的口碑,才能站稳国内市场,并不断开拓国外市场,让更多、更好的国产猕猴桃走出国门才是我们猕猴桃事业真正的成功。
3.1 制订建园标准和栽培技术体系
为满足高品质猕猴桃生产的需要,各地应根据当地实际和不同品种,在国家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制订更翔实的地方标准,如苗木标准、土壤及施肥标准、水肥一体化建设标准、树体管理标准等。标准可以来自企业或合作社,甚至地方政府也可以制订行业标准,科普的目的是需要让种植者领会这些标准只是一个“门槛”,高品质的产业化发展必须以此作为基础,那么产业的发展就有希望。新西兰做到了这一点,对生产有机果、绿色果的园地土壤要求非常严格[38]。
3.2 以产业化思路来管理,保证农户果品质量的一致性
从果园管理、采收、运输、分级、包装、贮藏到营销的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每个合作社需要建好自己的产品基地、配套的包装物生产线、自动机械选果车间、贮存保鲜气调冷库以及生产、运输的专用机械设备。
3.3 政府和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也尤为重要
农业产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政府的支持和相关政策的规范与引导,而新西兰政府做到了这一点。新西兰政府在统一营销局成立之初,就有相关法规规定,果农不可擅自向国际销售新西兰奇异果。奇异果生产必须严格执行佳沛(Zespri)奇异果有限公司制定的关于技术、质量标准、级别标准、包装物设计、管理等各个环节的规定和标准,并接受其监督。
3.4 科研帮助产业增长
近年来,猕猴桃产业飞速发展,离不开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与产业的结盟。在品种更新和新技术应用上,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结合扶贫政策和品种繁殖权转让等形式,推广了‘金艳’‘金桃’‘东红’‘金圆’‘金梅’和雄株‘磨山4 号’等,促进了自2006 年之后我国猕猴桃面积和产量的迅猛增长[39]。同时,也帮助很多地方制订了相应猕猴桃品种的种植、采收、植保、贮运等环节的标准,并进行技术培训,促进了广大果农和从业者对猕猴桃的认知,从而达到自觉执行产业相关标准,提高了果园商品果率,正说明了科普在果实品质提升中的作用。
3.5 需要坚持创新,用科技帮助产业增长
这方面我们需要多学习Zespri 公司的理念,设立专门的技术研发部门,每年都要投入数百万美元的研究经费,用以培育新品种、调研健康价值和探索新方法,从而帮助种植者生产高品质、可持续生长的新型水果[40]。
3.6 规范化的供应体系与渠道建设
在供应体系方面,新西兰的做法是Zespri 公司与几乎所有果农签署了供应协议,以统一的生产标准和规范的管理体系监督果农,保证产品品质,稳定供应资源。这样能够将产品更集中,更便于管理,对果农有更严格的质量管控,掌握更大的价格话语权,进而获得更大的利润。在渠道建设方面,Zespri公司采取派遣区域经理在全球各地寻找代理商的模式,并为每一级经销商建立标准、给出建议。在仓储时合理地控制温度、湿度等条件,以保证奇异果在历经各个渠道到达最终消费者时,还能够保持良好的口感和性状。Zespri 公司选择超级市场和高档水果店作为其主要销售终端,因果实品质过硬而选择了高端定位,同时也为了抵挡假冒伪劣产品的冲击。
科普的目的是需要让国内种植者充分了解产业链各个环节的配套,才不会在实际管理中出现“短板”,果品只有获得好的市场回报,各个环节才能获得相应的利益分配。
4 品牌助推猕猴桃产业持续发展
猕猴桃为近100 年来新开发的果树新品种,在我国利用丰富的猕猴桃属植物资源开发新类型品种,打造新品牌,是今后我国猕猴桃产业的优势之一[41]。
国际市场上,新西兰Zespri 公司可谓首屈一指,该公司成立于1988 年,是全球最成功的果蔬产品行销企业之一,是奇异果市场中广受认可的领袖品牌,为新西兰果农所有。Zespri 公司很专注创新研发、供应链管理、分销渠道管理及产品推广。Zespri的主要奇异果种类有:绿奇异果、阳光金果、甜心绿果、有机绿奇异果、有机阳光金果等,远销全球70 个国家,占33%的全球市场销售份额,位居世界第一。
近些年,国内也开始意识到此类问题,主产区政府支持原产地保护、地方品牌宣传推介,如四川成都的蒲江县,把猕猴桃做成了当地的三大农业支柱产业之一。企业创建品牌,如陕西眉县的齐峰果业等,都是把猕猴桃作为企业核心,从种植到产品推介,企业文化建设,社会公益活动,都是为打造该品牌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42]。但品牌创建的核心问题是果实品质,没有质量长期稳定、口感一致、外观美丽的果品,再如何努力都是徒劳。所以品牌建设是产业的需要,也是今后猕猴桃同行需要面对的严峻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