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羊慢性非进行性肺炎致病原因的研究进展
2020-04-17丁旭
丁 旭
新疆昌吉州昌吉市六工镇畜牧兽医站,新疆昌吉 831100
在幼龄绵羊群中绵羊慢性非进行性肺炎具有较高的发病率,通常病羊发病后会出现生长速度缓慢、饲料转化率低等症状。一般情况下,绵羊患病初期并不会有明显的表现,一旦发生应激情况,就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同时可能产生急性纤维蛋白肺炎或肺脓肿等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当前,绵羊慢性非进行性肺炎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是大多数专家认为与溶血性巴氏杆菌和百日咳博代氏菌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1 慢性非进行性肺炎的病理研究
通过对羊肺部靠近腹部一侧进行研究发现,羊的呼吸道支气管炎症存在实变区域,通过临床诊断发现,实变区域呈现出深红色剪影,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会引发局限性胸膜黏连等症状,再次进行检查时,支气管淋巴组织会出现明显增生,周围纤维也会出现变性。通过透射或扫描的方式能够观察到羊肺炎霉形体紧紧附着在支气管绒毛上[1]。
2 羊呼吸道肺炎霉形体研究
我们对患有间质性肺炎的绵羊进行分析发现,从病羊体内分离出的霉形体在8月龄或剖腹产出生的羔羊中具有较高的传播率。这种疾病的病变情况和其他疾病的病变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次研究将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患病绵羊作为研究对象,从该绵羊的呼吸道中分离出羊肺炎霉形体后,进行外观测定、CNP 检测以及羊肺炎霉形体检查,通过多次羊肺炎霉形体检查后能够得到许多结果呈阳性的样本,其中包含了多个种类的微生物[2]。
3 羊肺炎霉形体病原特征研究
对羊肺炎霉形体进行研究发现,羊肺炎霉形体上附着的巨噬细胞不存在吞噬作用。将羊肺炎霉形体和羊巨噬细胞接触后能够发现,巨噬细胞可以消化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羊气管培养物中受体、抗体进行检查发现,介导细胞毒性的表达以及依赖性细胞能够在反复传代后,抑制羊肺炎霉形体纤毛的活动能力。由此可以发现,羊肺炎霉形体中的多糖薄膜能够吞噬或抑制纤毛薄膜[3]。
4 试验传播研究
通过长时间的研究发现,羊肺炎霉形体本身并不会导致病情变化,但是,一旦发生细菌继发感染,就会导致严重的病变情况。研究人员将患病的绵羊作为研究对象,在试验的过程中发现,如果绵羊体内存在羊肺炎霉形体,再受到其他细菌的入侵,就会给慢性肺炎致病菌创造一个良好的繁殖条件,进而导致病变。除此之外,研究人员还将羊肺炎霉形体的分离物通过气溶胶的方式进行接种,发现肺部感染情况十分严重。
5 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本次研究发现,羊肺炎霉形体经过不同菌株免疫反应后,能够得到比较理想的免疫效果,利用分离混合物能够防止部分问题的出现。通过非肠道接种抗原能够预防免疫反应的产生,有效地降低了羊呼吸道感染的出现。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提升,对羊肺炎霉形体菌苗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研发疫苗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