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营口市畜产品质量安全因素及对策建议
2020-04-17黄秋实于家良
黄秋实,李 利,于家良,林 琳
营口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辽宁营口 115000
1 现状
1.1 现有规模
营口市4个涉农县区大约有畜禽规模养殖场、户:352 户,其中蛋鸡养殖户105 家,肉鸡养殖户158 家,牛羊养殖户89 家。本次调查走访共25 家。根据监管部门发证数量显示:全市共有兽药经营单位284 家,其中盖州市59 家,大石桥市76 家,老边区32 家,鲅鱼圈区6 家。全市兽药使用量以人民币计算,金额在1000 万元左右。调查走访规模相对大、经营品种、数量金额较多,具有代表性的17 家。
1.2 现有产量
畜禽调查对象基数以2017年为标准(2018年因非洲猪瘟疫情影响,没有代表性,数据不可采用)。2017年底,全市畜禽出栏数量分别是生猪404126头,羊330247 只,家禽62830727 只。共生产动物产品:猪肉30151.2 吨,羊肉5320.96 吨,禽肉117542.83 吨,禽蛋113.62 吨,牛肉3193.1 吨。
1.3 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
营口市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于2012年正式开展工作,经过7年的农畜产品检测结果分析显示,我市地方畜产品基本上是安全的。以“瘦肉精”为例,10年来未有检出。鸡蛋、鸡肉、猪肉、牛肉、羊肉、牛奶中禁用兽药均未有检出,允许使用的兽药均在安全范围以内。7年来共检验样品20000 多个,样品检测合格率97.5%,合格率高于农业部发布的全国平均合格率0.5个百分点。
2 存在问题
2.1 兽药使用不规范,有些养殖户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清楚、不了解,个别养殖户还在偷偷使用违禁药品,存在侥幸心理。兽药经营单位又缺少科学有效的指导措施和手段。
2.2 养殖户用药随意性较大,有些养殖户对兽药质量标准和使用规范不清楚。不能正确使用兽药,出现无效使用兽药和过量使用兽药及违法使用兽药的情况,影响畜产品质量和数量。
2.3 兽医科技力量不足,人员缺乏,科技知识普及出现短板,尤其是基层人员匮乏,养殖户对兽药产品标签说明书看不懂,对相关问题要点不重视,如不了解“休药期”。
2.4 兽药使用单位随意从生产企业直接网购兽药进行使用,逃脱监管,直接影响畜产品质量。
2.5 广大养殖户渴望学习到相关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及政策要求,但苦于求学无门。政府主管部门又缺少对兽药经营使用单位的法律法规,用药安全、畜产品安全知识培训。农业科技人员出现倒三角形,城市大,而农村小,城市里的科技人员与农户对接有问题,导致知识不能转化为生产力,不能助力乡村农村经济发展。
2.6 县区机构改革后,人员定岗未到位,直接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3 解决问题的思考及对策
3.1 加强队伍建设,充实执法普法队伍建设
市、县两级政府主管部门应稳定农业执法队伍,做好执法普及工作,让种养殖户了解国家法律法规,经营单位明确兽药经营单位质量管理范围,(GSP)按规范要求经营兽药。
3.2 加强科普知识宣传
政府主导,成立专家学院。把兽医专家组织起来,成立“专家学院”,编写养殖科普手册,发放到广大的农民手中,让他们不出家门就能学到大学知识,提高科普的普及率和成果。
一是随着畜产业发展、生产过程,专家组送科技到现场,进行一对一指导,解决农民用药问题。二是兽医专家深入到养殖场户,及时解决养殖过程中的问题及疾病诊断治疗和用药,确保畜牧养殖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专家学院对营口地区的广大种养殖户进行科普宣传。科普内容是如何识别假兽药、鉴别兽药标签说明书的真伪;如何查询兽药二维码,掌握兽药休药期的规定并执行规定,确保农畜产品的质量安全。
3.3 加强监管,严厉打击非法制售假药
兽药产品“隐方”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但兽药经营单位和种养殖户凭着一双眼睛无法鉴别。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加大检验检测力度,打击非法添加行为。调整检测方向、重点检测饲料中添加抗生素。
3.4 立成信,抓质量
教育广大养殖户树立诚信守信意识。高质量的畜产品是生产出来的,不是监管出来的;违法违规经营、使用畜产品及投入品第一责任人是生产者,经营者。政府主管部门要先行先知,并让养殖户经营单位照章遵守。
3.5 重视成果转化
通过科普活动,提升养殖户的科学技术水平,科学养殖,科学预防动物疫病,降低兽药使用量。全年可节约用药量200 余万元。畜产品质量得到提高。畜产品,进行“无抗”养殖,生产有机畜产品,其产值将翻倍,养殖户的收入可观,可实现增值500 万元以上。科普活动大显神威,“专家学院”将倍受欢迎,科技+农户的生产模式逐渐形成。营口市的农业农村工作将上新台阶,脱贫工作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