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大肠杆菌病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2020-04-17杨马文杨成柏
杨马文,陈 智,杨成柏
小金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水务局,四川阿坝区 624200
犊牛大肠杆菌病作为犊牛群体较为常见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症,诱因在于致病性大肠杆菌,病牛症状为急性败血症、灰白色稀便等。犊牛大肠杆菌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方案不当,极为容易引发病牛大面积死亡,导致养殖户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深入探讨犊牛大肠杆菌病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对保障养殖户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 犊牛大肠杆菌病主要症状
犊牛大肠杆菌病一般仅有几个小时的潜伏期,部分病牛通常在0.5 h 左右即会存在各种临床症状。根据犊牛大肠杆菌病实际情况来看,其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类型。
肠型犊牛大肠杆菌病通常集中发生在1 周龄左右的犊牛当中,在短时间内病牛体温即会高于39.5 ℃,症状表现为喜卧,水样下痢,且食欲存在降低的情况。最开始为黄色粪便,随着病情加重,逐渐转变为灰白色,且粪便中往往会夹杂血丝、起泡以及凝乳块等。进入到病情后期阶段,病牛体温开始下降,亦或是体温恢复症状,表现为大便失禁的情况,因为严重脱水导致病牛死亡。对于部分病程较长的病牛来说,其往往会引发关节炎、脑炎、肺炎等严重症状,一些病牛还会产生结膜充血、结膜出血、眼球突出等。即便是最终痊愈的病牛,其仍旧会产生发育迟缓的现象。
败血型犊牛大肠杆菌病通常发生在出生3d 内的犊牛,体温达到41 ℃,病牛长时间卧地不起,精神表现为极度萎靡状态,且存在极为严重的腹泻情况,大多数病牛通常都会在发病1~2d 内病死。
肠毒血型犊牛大肠杆菌病通常集中发生在1 周龄的犊牛,在短时间内大肠杆菌便会大量繁殖,毒素从肠道开始全面进入血液,极为容易引发犊牛死亡。对于病程较长的犊牛而言,其会引发中毒性神经情况,病牛从兴奋逐渐进入到沉闷状态,一些犊牛会产生腹泻现象,并发生昏迷型死亡现象。
2 临床诊断与剖检
2.1 临床诊断
从临床诊断来看,犊牛大肠杆菌需要综合参考病毒临床症状、粪便情况、发病因素、流行病学以及急性死亡等因素,同时根据病牛病理变化即能够实现初步诊断的目标。
2.2 剖检变化
通过剖检,在病牛胃肠黏膜可见出血性炎症或者卡他性炎症现象,心内膜存在点状出血情况,肠道当中具有诸多灰黄色的液体,呈黏稠状分布。肝肾表现肿大,部分存在小坏死灶。
3 治疗方案
对犊牛大肠杆菌的临床治疗,可给予20g 磺胺脒进行治疗,每日服用3次,用药时间为3d;同时给予肌肉注射氯霉素,剂量为10~30 mg/kg,每日注射2次,治疗时间为3d。如果病牛存在缺硒现象,采用肌肉注射亚硝酸钠的方案进行治疗,具体配比为5~10mL,浓度为0.1%,通常根据病牛情况,间隔10~15d 左右治疗1次。如果犊牛产生脱水现象或者酸中毒现象,注射500mL 生理盐水+5%浓度的葡萄糖注射液500mL+12.5%浓度的维生素C 20mL,每日注射1次,用药时间为3d。
对于犊牛大肠杆菌病的治疗不止是局限于用药,广大养殖户还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案进行养殖管理,落实消毒、预防工作,能够及时针对病牛进行诊断、治疗、隔离,才能够针对犊牛大肠杆菌病进行有效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