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副伤寒的诊断与防治初探

2020-04-17刘文颖

吉林畜牧兽医 2020年11期
关键词:副伤寒坏死性种鸡

刘文颖

吉林省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西苇镇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吉林伊通 130708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不断的发展,人们对于鸡肉的食用需求不断提高,所以部分地区进行鸡养殖产业的发展。在进行集中养殖和规模化养殖过程中,就会出现鸡疾病的现象。鸡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鸡流行性疾病,它对于雏鸡的伤害较大,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致死。主要出现的症状是腹泻和结膜炎。所以必须要针对实际情况进行正确的诊断和防治。本文就鸡副伤寒的诊断和防治进行了分析,希望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

相关资料研究表明,引起鸡副伤寒的沙门氏菌是血清学上相关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不产生芽孢。这种病原体最佳培养的温度是37 ℃,并且在密封的环境下保存长达40年仍然有活力。75%的鸡群在其生命的某个阶段都会感染副伤寒沙门氏菌,并且在人类沙门氏菌感染的爆发大部分都与禽肉和禽蛋中带有的病原体有关。

1 传染途径

1.1 精卵传播

大部分可经过卵巢直接向蛋内传播或通过卵壳污染并传入,但可引起精卵传播。

1.2 饲料传播

在大部分家禽饲料中都会添加鱼粉,而鱼粉就是饲料成分中最容易被污染的。根据调查显示,从饲料中分离到的沙门氏菌血清型与从加工过的家禽胴体中分离到的沙门氏菌的血型存在显著相关。

1.3 动物传播

老鼠、野禽等会携带传染病菌通过和禽类接触,传染病菌。

2 疫病诊断

2.1 病症检测

在初步的疫病诊断时要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结合实验分析便可以做出大致的诊断,来作为前期的治疗或控制措施。然后从盲肠内容物和盲肠扁桃体进行取病样来检测病原体。除了进行常规的分离鉴定方法,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部分学者研究可以从食品和饲料中快速检验出沙门氏菌的方法,例如以核酸探针和单克隆体为基础的沙门氏菌诊断盒就是一个成功的研究。

2.2 病理变化

幼龄鸡的最急性爆发可能完全没有病变。病程稍长的以消瘦、脱水、卵黄凝固、肝和脾充血并有出血条纹或点状坏死灶、肾充血、心包炎并伴有黏连等病变为最常见。心和肺的病变不像鸡白痢那样常见。急性感染的成年鸡表现为肝、脾和肾的充血肿大,出血性或坏死性肠炎,心包炎和腹膜炎。接近成熟的后备母鸡或成年母鸡以输卵管的坏死性和增生性病变、卵巢的化脓性和坏死性病变为特征,常发展为广泛的腹膜炎,成年禽的关节炎也很常见。

3 疫病治疗和防治

3.1 治疗工作

结合药敏实验用恩诺沙星粉剂按照100 mg/kg水的比例让患病鸡饮用,每天2次,连续使用7 d。

同时选择使用中成药联合治疗,选择使用马齿苋、地锦草、蒲公英各20 g,车前草、双花、凤尾草各10 g。加水1 000 mL煎汁,过滤冷却后供病雏自由饮用,或拌饲料中喂服,可供100只雏鸡1 d喂量,连服5 d。

3.2 防治工作

防治工作一定要做到科学防控。要做到对种鸡群和孵化场、鸡场环境以及饲料等三个方面的综合性防控。

在种鸡群和孵化场的防控过程中,要消灭附近的鼠害和其他虫害,并且保证其它家禽和动物都无法接近。每天使用氯和季氨类化合物对种蛋进行消毒清洁,每一批孵化后的孵化器与孵化室应当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并用高浓度福尔马林进行熏蒸。

鸡场环境的防控主要是保证育雏期的管理。选择好饲料槽和饮水器的位置,避免被粪便感染,并且要进行多次清洁和消毒。

饲料是沙门氏菌传染的关键,近二十年来,大部分的饲料中都含有沙门氏菌污染。在饲料使用时应当避免给种鸡群使用以往已知出现沙门氏菌污染的饲料,保证饲料的安全。

4 结束语

鸡副伤寒会给鸡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在进行诊断和防治的过程中,首先要了解传染途径,并且要做进一步的疫病诊断,从九大病症中,准确地诊断出该鸡群患有的病症。最后,治疗工作一定要按照相应的剂量用药,防治工作一定要对以上三个方面做到综合性防控。这样才能保证疫情的防控质量,减少经济损失。

猜你喜欢

副伤寒坏死性种鸡
肉用种鸡育成阶段的养殖管理技术
种鸡转群注意这七点
种鸡休产期该咋管理
禽坏死性肠炎和冠状病毒性肠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仔猪副伤寒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诊断和防控措施
猪副伤寒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
儿童坏死性肺炎46例临床分析
肉鸡坏死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仔猪副伤寒的预防与治疗
临床诊治仔猪副伤寒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