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犬外耳道耵聍腺瘤的诊断与治疗
2020-04-17王丽庆王楚乔刘学龙
王丽庆,王楚乔,刘学龙
延边大学农学院,吉林延吉 133000
耵聍腺分泌淡黄色黏稠液体有保护外耳道和维持鼓膜区湿润、柔软的作用,分泌物与外耳道皮肤内的另一种皮脂腺所分泌的皮脂一起组成耵聍,俗称耳垢。犬耵聍腺瘤在临床上极为少见,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腺体发育异常、腺体增生、外耳道炎引起长期脓性分泌物刺激等有关。延吉市佳诺动物医院于2020年4月初接诊1例8岁马尔济斯犬的耵聍腺瘤病例,经临床检查、实验室诊断结果以及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结果诊断为良性耵聍腺瘤,将肿瘤全部切除后,术后半年未见复发,预后良好。
1 病例介绍
马尔济斯犬,8岁,4 kg,两年前患外耳道炎,主人定期用滴耳液清理,来我院时,该犬左右两侧耳道内均流出黄色黏稠恶臭分泌物,双侧外耳道均长有肿物,外耳道壁变窄。
2 临床症状
患犬精神状态良好,体温、呼吸、脉搏均无异常,左右双侧外耳道均流出黄色恶臭分泌物,双侧外耳道有大小不一的肿物,外耳道完全阻塞,听力极差。
3 诊断
血常规检查结果:红细胞略低,血小板略有升高,其他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生化检查结果:ALP略有升高,其他均在正常范围内。血气检查结果:血气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X光检查:患犬头背部复位X光片显示犬的两侧外耳道内存在中等密度的团块影像,肿瘤未发生转移。病理组织学观察:将肿瘤制成病理切片,镜下观察腺腔结构,可见大量坏死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毛细血管充血,有乳头状结构。通过以上确诊为犬耵聍腺瘤。
4 手术治疗
4.1 术前准备
术前禁食12 h,禁水6 h,埋置留置针,术前15 min皮下注射阿托品0.08 mg/kg,静脉推注布托菲诺0.3 mg用于镇痛,面部和耳部周围剃毛。
4.2 手术过程
4.2.1 以5 mg/kg的剂量静推丙泊酚,诱导麻醉,插入气管插管后,接通氧气和异氟烷维持麻醉,麻醉稳定后,先将患犬进行右侧卧保定,链接心电监护,术部周围消毒,先用酒精棉球清理表皮污渍,涂抹碘酊后用酒精脱碘,铺创巾隔离术部与污染部。
4.2.2 在平行于耳屏上缘处做一道水平切口,将皮肤和皮下组织切开,在切口中点做垂直切口,扩大垂直切口至水平外耳道,形成“T”型切口,暴露垂直外耳道,连续水平切开外耳道周围软骨,分离外耳道与周围组织,在水平外耳道上方1 cm处,将垂直外耳道基部用止血钳加持住,将垂直外耳道及肿物剪除,将附着于外耳道的分泌组织以及破碎的组织清除,并用生理盐水冲洗渗出物及上皮组织,将其清理干净,对切口处采用3-0带线缝合针进行结节缝合。另一侧外耳道耵聍腺瘤的切除步骤同上。
5 术后护理
术后连续7 d静脉注射抗生素,皮下注射痛立定;连续3 d注射止血敏,术后第9天拆线,预后良好,术后半年未见复发。
6 讨论
犬外耳道表面的皮肤,含有毛、皮脂腺和管状的耵聍腺,由软骨和骨支撑。耵聍腺为顶浆分泌性腺,与汗腺结构极为相似,具有顶浆分泌性腺的特点。临床上外耳道耵聍腺腺瘤生长缓慢,易扩散,外耳道内有肉芽肿且抗生素治疗不消退,阻塞外耳道引起听力下降等。
外耳道耵聍腺瘤的症状无特异性,故临床上极易误诊,应与慢性外耳道炎、恶性耵聍腺癌、外耳道骨瘤、外耳道肉芽、外耳道息肉等疾病相鉴别,本病例的各项检查结果符合犬耵聍腺瘤的特征。
外耳道耵聍腺瘤在临床上很罕见,并对放射治疗不敏感,通常以手术切除根治为主,且本病例耵聍腺瘤为良性,但由此病复发及恶变率高,决定本病例的手术方案按具有恶性倾向肿瘤或潜在恶性肿瘤的手术原则进行手术,彻底切除肿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