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钛板行坚固内固定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治疗的临床价值

2020-04-17朝阳市中心医院口腔科辽宁朝阳122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5期
关键词:钛板颌骨颌面部

朝阳市中心医院口腔科 (辽宁 朝阳 122000)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钛板行坚固内固定技术在口腔颌面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口腔颌面骨折患者8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4例采用颌间固定法,观察组44例采用钛板行坚固内固定技术,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钛板行坚固内固定技术在口腔颌面部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显著,且稳定性良好,促进骨折愈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口腔颌面部是比较容易受伤的部位,颌面部血循环丰富,上接颅脑,下连颈部,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起端。且颌面部骨骼及腔窦较多,有牙附着于颌骨上,口内则含有舌,面部有表情肌和面神经,还有颞下颌关节和唾液腺,一旦发生骨折,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程度的痛苦,严重影响着患者面部表情、吞咽、咀嚼、语言及呼吸等基本功能[1]。手术治疗是目前比较常用的治疗方式,但是由于患者对术后美观度的要求比较高,传统的固定技术已经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因此选择一种术后愈合效果好,且不影响面部表情的治疗技术,意义重大。在本次研究中,分析应用钛板行坚固内固定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治疗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口腔颌面骨折患者88例,其中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38例,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各44例,对照组44例患者中,有男26例,女18例,年龄24~65岁,平均(44.18±5.65)岁。骨折类型:上颌骨骨折10例,下颌骨骨折20例,混合型骨折14例。观察组44例患者中,有男24例,女20例,年龄25~66岁,平均(43.27±5.53)岁。骨折类型:上颌骨骨折9例,下颌骨骨折22例,混合型骨折1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骨折类型等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颌间固定法治疗,在上下颌牙齿上安置带钩牙弓夹板,并使用小橡皮圈作颌间固定,让颌骨始终保持在正常咬合关系的位置上。这种治疗方法的优点就是可以使颌骨在正确的位置上进行愈合。有利于颌骨的恢复功能,但是患者不能张口进食。

观察组采用钛板行坚固内固定技术治疗,手术之前进行X射线检查,观察骨折部位及其严重程度,并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采取手术切开复位,为了保证术后患者面部的美观程度、有利于解刨充分复位,手术要选择口内切口,同时切口也要在充分暴露术野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微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需要遵循相关骨折固定的原则。若应用在上颌骨中,需要2块孔钛板去固定一个骨段端,要选择小型接骨板,着重注意下颌骨的稳定和结构的恢复;若应用在下颌骨中,则需要2块及以上多孔钛板去固定一个骨段端,需要选择微型的接骨板,着重注意面部表情和咬合关系的恢复。正常使用钛板的厚度为1mm,长度4、6、8孔钛板,在钛板固定中,螺丝的长度为7mm,直径为2mm;与此同时要选择合理的手术近路,完全清除颌骨中游离的小骨碎片,待骨折区复位后,且患者颌骨咬合关系恢复正常后,可以将钛板进行适当的弯曲,并保证钛板与患者骨面完全贴合,以最佳的咬合关系固定钛板,固定后关闭创口,5~7d拆线。同时为了预防术后感染,两组患者术后均采用抗生素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骨折愈合、咬合关系的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其中包括术后感染,神经损伤以及牙损伤的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中全部数据均选择SPSS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计数资料用%表示,选择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实验结果显示,术后对照组骨折愈合率(68.18%)明显低于观察组(90.90%),对照组咬合关系率(63.63%)明显低于观察组(88.6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结果显示,术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占31.82%,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占6.82%,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固定、稳定、可靠是钛板行坚固内固定最大的优点,固定后不会影响到患者的面部美观程度,且手术的创伤小,恢复快,操作简单。这种方法可以应用到各种颌面骨折中,并能对骨缺损的区域起到支架的作用[2]。据相关报道显示,坚固内坚固技术为了中和骨折部位承受的静力和动力负载,要求骨折在绝对稳定的状态下以仿造的方式达到一期愈合的效果。这种愈合方式的原理是:破骨细胞仪锥形切割的方式向骨折断端移动式吸收,同时毛细血管在不断地跟进、成骨细胞也在不断地增殖,沿途分泌的骨基质产生了新骨[3]。坚固内固定技术都是采用口内切口进行手术,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充分暴露术野的情况下手术,可以使骨折部位达到更准确和稳定的复位效果;固定内固定在术后早期局可以张口,避免了传统固定术的颌间固定不能张口吃饭造成的生活以及工作方面的不便之处,同时骨折的愈合也比颌间固定要快[4]。

表1.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n=44,n/%)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44,n/ %)

坚固内固定系统提供了三维稳定性,改变了骨折区的力学环境,达到了一期愈合,之所以愈合速度快,是因为这种愈合基本没有软组织参与,没有软骨成骨的现象并且改建期比较早。钛板是由含有少量其他元素的钛合金组成的,在体内不会起排斥反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耐腐蚀性以及化学稳定性,可长期存留在体内不需要取出[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术后对照组骨折愈合率(68.18%)明显低于观察组(90.90%),对照组咬合关系率(63.63%)明显低于观察组(88.63%),术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占31.82%,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占6.82%,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钛板行坚固内固定技术在口腔颌面部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显著,且稳定性良好,促进骨折愈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钛板颌骨颌面部
种植体-颌骨界面微动损伤的多指标评价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颌面部间隙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轧制方向对粉末轧制多孔钛板力学性能的影响
全凭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对颌面部手术患者HR、MAP、MMSE评分的影响
46例牙源性颌骨囊肿的治疗体会
钛板联合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在眶壁骨折中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研究
内固定钛板植入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护理观察
颌面部软组织测量技术的发展
了哥王与抗生素合用治疗颌面部间隙感染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