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系统评价
2020-04-17王艳艳匡红英张乃文
王艳艳,匡红英,张乃文
(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2.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1)
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表现特征为全身炎症性反应、短暂疼痛的破坏性甲状腺组织损伤,又被叫做肉芽肿甲状腺炎、巨细胞甲状腺炎、亚急性疼痛性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为自限性疾病,同时更是诱发疼痛性甲状腺疾病的主要因素[1]。早期表现为甲状腺疼痛、发热,或一过性甲亢。15%的患者会发展为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2]。目前西医对于症状较轻者采用非甾体抗炎药来缓解,较重者采用激素治疗,激素治疗虽见效较快,但存在副作用大。近年来中药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研究较多,并取得了较好疗效。由于中药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系统评价偏少,临床证据和疗效尚不完全肯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下文经Meta分析,统计对亚急性甲状腺炎采用中药方法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1 材料来源和方法
1.1 研究类型
以中药方法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随机对照研究,采用方法不限、语种不限。
1.2 研究对象
经临床有关诊断,确诊为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患者。排除:综述,动物实验,个案报道,临床经验,非随机对照试验,评分0分等文献。
1.3 治疗方法
①采用中药治疗的治疗组以及采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②采用中西药联合治疗的治疗组,以及单纯以西药治疗的对照组。不受剂量、疗程限制。
1.4 结局指标:总有效率。
1.5 文献检索
检索范围,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数据库当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以“亚急性甲状腺炎”、“中药治疗”、“肉芽肿甲状腺炎”、“巨细胞甲状腺炎”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搜索时间范围界定在近10年内。
1.6 搜集数据及评价质量
分别由2名研究者各自进行文献的筛选,并作出对所筛选文献质量的评价,从中搜集有关数据,进行互相核对,保证意见的统一。当出现不同意见之后,应加入第三方参与讨论、解决问题。使用改良Jadad评价量表对筛选文献的质量做出评价,评价指标依据主要有:随机顺序、盲法、随机化隐藏、退出和失访。量表分值介于0~2分,表示文献质量低,分值超过(并包括)3分,表示文献质量高。
1.7 统计处理
评价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差异。采取由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3软件做数据总汇处理。二分类资料采用RR及95%Cl为统计效应量,连续性变量资料采用SMD和95%CI为统计效应量。组间异质性行x2检验,若P≥0.1时,I2<50%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统计量,若各研究间存在异质性(P<0.1时,I2>50%),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统计量。
2 结 果
2.1 统计所筛选文献结果
经初步检索,得到有关文献总计274篇,再做进一步的筛选,最终符合纳入标准的有12个RCTS,患者总计887例,分别是418例对照组和469例治疗组。对纳入研究的文献具体特征总结为下表1。
表1
2.2 总有效率分析结果
Mata分析经固定效应模型做出分析,结果提示组间数据值存在很大的差异性[RR=1.18,95%CI(1.13,1.24),P<0.00001],表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其中纳入研究中有4项,进行了中药治疗组与西药治疗组的疗效比较,由异质性检验结果分析来看,不同研究间皆存在异质性(P=0.23,I2=31%),可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数据:采用中药治疗的治疗组患者有效率获得情况明显要好于采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数据间差异值比较有统计性[RR=1.10,95%CI(1.03,1.17),P=0.004]。纳入研究中有8项[3]进行了中药联合西药治疗与西药治疗的疗效比较,各研究间具有异质性(P=0.19,I2=30%),可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数据分析:采用中西药联合治疗的治疗组患者有效率获得要明显好于单纯西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数据比值差异性极大[RR=1.25,95%CI(1.16,1.34),P<0.00001]。Meta分析的森林图,见图1。
图1 总有效率的Meta分析森林图
3 讨 论
亚急性甲状腺炎属于中医学“瘿瘤”、“瘿痈”、“瘿肿”等范畴。陈实功提出 “夫人生瘿瘤之症,非阴阳正气结肿,乃至五脏瘀血、浊气、痰滞而成。”任志雄[3]总结林兰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中医诊治中,林兰教授根据亚甲炎的自然病程提出了四个证候,分别为风热外袭、热郁毒结,方药以银翘散加减;热毒壅瘿、表里合病,方以清瘟败毒饮加减;毒热炽盛、阴伤风动,方用柴胡清肝汤加减;邪去正虚、肾阳亏虚,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本研究通过 Meta 分析系统评价中医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疗效,本研究尚存在不足:纳入研究均为低质量研究,样本含量小,只有2项研究交代了随机方法,均没有采取盲法,可能存在选择性偏倚和实施偏倚。结果不能令人十分信服。因此,尚需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提供高质量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