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司治理视角下的经济责任审计探析
2020-04-17■苏晨
■苏 晨
一、基于公司治理视角下的经济责任审计定位
1.公司治理内生的监管手段。
财产两权分离经济现象的普遍出现,是公司治理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权责利分配背景下的冲突难以避免,而公司治理存在的主要作用就是协调它们之间关系。在现代企业中,各大中小股东经过股东大会讨论形成决策,会将财产委托给董事会进行保管与经营,然后进一步授权,将管理责任逐级委托给各级管理层。总之,不管组织结构简单还是复杂,企业本质上都是由委托代理关系所构成的。经过逐级授权管理,各级管理层合作致力于实现统一的目标。但是,因为普遍存在的趋利心理,会影响其管理行为的客观性和有效性。审计监督可以有效防止代理人以侵害他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换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经济责任审计对此类信托义务履行情况的核实和评估,是一种直接反映了公司内部各阶层治理关系及结构体系,同时也是公司内部对管理人员进行监管的一种具体形式。
2.改善公司治理的有效方式。
站在公司治理的层面来看,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旨在改善公司治理,确保代理人能够审慎地使用被授予的权力,能够真正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做到不滥用权力。不管是何种形式所开展的经济责任审计,监管和核查都是他们工作的起点。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对董事会委托给管理层的任务及其完成情况进行审核与评价;而对于公司而言,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则在任何时候都是代表所有者对代理人的检验,并代表所有者评估受托人的业绩,通过收集公司各方面的信息,以促进公司治理的持续改进。
3.传达国家治理概念的重要途径。
一个国家和社会健康稳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国家治理。如今,企业的稳定在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公司治理的一种监管手段,同时也是加强国家治理进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通过综合运用监控、披露和评估等多种方式,可以充分地将规范、约束和监督等职能体现出来,使得领导权力可以得到正确的使用。同时,公开披露经济责任审计的有用信息和最终结论,也可以促进所有者合理考虑权责利之间的关系,重新恰当且有选择性地授予权力。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可以极大地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与法律意识,积极传承国家治理理念,可以促进职责管理和监督机制的改善,推进行政奖惩制度的建设,重点关注贪污腐败事件的控制与防范,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因此,在实践中,经济责任审计也是国家治理概念的传播者,在促进企业改善治理政策、放眼长远发展的同时,在推进民主法治社会建设和传播社会主义价值观等方面都发挥积极作用。
二、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困境
1.审计理念落后。
一些公司管理人员与所有者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位不明确,不能正确认识它的作用与职能,只将其视为政府和国有企业的事务,并不认为它们可以在公司治理中发挥其作用,不认同其在公司治理中存在的意义。在一些治理薄弱的公司中,委托托管仍然没有实施有效的监督手段。受到行业背景、内部组织结构、经济关系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审计人员在整个项目过程中难以保持其独立性的地位,使得经济责任审计有逐渐形式化的趋势。部分审计项目甚至沦为了领导干部的作秀,审计人员在干部离任过程中帮助遮掩和粉饰。因此,审计缺乏有效性,审计项目中评估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作用就无法体现,改善公司治理就更成为一句空话。
2.审计内容不全面。
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的多层次,使得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也同样具有多层次的特征。从理论的角度来看,审计对象不仅要包括法律代表,还要包括各级管理人员。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审计对象存在不全面的问题,国家审计的审计对象只包括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企业的内部审计的重点只局限于中下层管理人员的审计,忽略了对高级管理层审计的必要性。同时,审计内容也局限于一般财务报表,而管理层对公司内部文化的影响、对公司长远财务绩效和经营绩效的影响等方面则选择性回避。因此,当前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力度还远远不够。
3.审计程序执行不够到位。
目前,经济责任审计尚未被公司管理人员普遍认同和充分使用,只在离任时开展而缺乏任中审计,使得审计工作缺乏日常化。同时,部分企业的审计流程设计不够标准。部分单位没有制定完整全面的审计程序,在收到通知到提交报告完成离任项目可能花费时间极短,难以保证审计程序的完整性,审计质量令人担忧。
4.审计披露制度不健全。
虽然审计法及相关行政法规中,对审计结果的处理作出了一些规定,但是这些规定并没有强制执行,导致执行时的自由考量。由于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尚未确立,使得有关各方可以有选择性地公开审计结果,容易导致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中收集到的信息以及分析得出的结论,较少甚至难以被公司管理人员与社会公众所取得,或取得的信息具有片面性与不完整性。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缺乏一定的透明度,审计结果不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审计项目的开展难以达到预定的审计目标,不利于发挥社会公众在民主监管中应有的作用,从而无法真正改善公司治理。对于管理层而言,也就失去了项目审计的最初目的。
三、加强经济责任审计,优化公司治理
1.加强审计标准化建设。
经济责任审计标准化的建设,可以促使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项目过程中程序更加规范、范围更加合理,执业态度更加谨慎;有助于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健全对公司的日常监管和控制,促进公司的内部治理。当公司出现政策性失误或者执行不力等问题时,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并采取恰当的措施防止问题的扩大和损失的增加。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不仅对行政和事业单位的反腐倡廉具有巨大作用,而且对于改善公司治理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需要在管理模式、审计实施程序、审计内容、方法和技术等方面形成一定的规范和标准。经济责任审计标准化是一种必然趋势,可以有效提高审计质量,使得结论更为真实可靠,可以提高信息利用程度,充分发挥其职能。
2.建立科学绩效管理。
改善公司治理和推进企业进一步发展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就是建立和完善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即奖惩制度。公司应当完善相关规定,制定审计流程,规范审计项目的开展,加强对结果的合理利用,充分考虑审计结果在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中的作用,增强企业绩效管理水平。通过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完善企业管理人员的问责机制,鼓励管理层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从而合法合规地展开管理活动和经济活动;可以防止和控制贪污腐败案件的发生,忠于履约责任,并妥善行使委托经营管理权限。经济责任审计的有效展开,可以加强公司良好企业文化的塑造,促使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推动激励机制完善;可以完善各级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促进管理者更注重提高公司的长期绩效不仅仅追求短期利益,从而促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3.完善信息披露管理。
经济责任审计应当明确审计目的,并作为公司治理中信息的传递者,及时报告受托义务执行情况,及时披露各类信息,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和治理环境,确保信息传递的及时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同时,经济责任审计进一步推动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健全信息公示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推动审计结果公告的透明化进程,有助于加强对审计信息真实性与完整性的监督,确保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收集的信息以及分析得出的结论的披露与使用。将公司的管理人员的经济活动进行披露或公告,便于管理层接受公司全员以及社会公众的监督,对于提高公司治理的效果和加强内部管理有着催化剂的作用。
4.协调各方均衡发展,建立和谐的治理关系。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有效提升企业实力,使企业可以在整个市场中脱颖而出。经济责任审计应有助于公司理顺公司治理结构各个层面的各种委托代理关系,清晰地认识各管理层的授权范围,协调各方利益,建立和谐稳定的治理关系,以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