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剧《杜甫》:结构与艺术交响的复调

2020-04-16蔡佳依

艺海 2020年3期
关键词:叙事结构舞剧杜甫

蔡佳依

〔摘 要〕重庆市歌舞团的原创舞剧《杜甫》是一部取材于历史人物的舞劇作品,它跳出了题材附加的种种“牵绊”,以从点到块的非线性叙事逻辑简化作品结构,再加上对艺术表现手法的巧妙、灵活运用,使作品呈现出鲜明独特的舞台表现。这部剧在处理剧本和艺术表现之间关系的做法,给予我们启示和思考。

〔关键词〕《杜甫》;舞剧;叙事结构

近年来,在舞剧创作中人们越来越关注剧本的质量。诚然,常言道“剧本”乃一剧之本,彰显着对于一部剧作不言而喻的重要性。对于舞剧艺术来说,它的影响力同样不容小觑。但与此同时,近年来在舞剧作品的创作上,亦出现过于依赖剧本的倾向,大比例的精神和物质投入被付诸在剧本的创作上。而在此需要厘清的是,剧本是服务于舞剧作品的最终舞台表现,舞剧作品并非剧本的舞蹈化“译文”,而是有着独立表达的舞蹈艺术作品。在剧本之外,从舞蹈本体出发,对舞剧这一艺术形式在艺术表现方法和结构设计上的探索才是吸引创作者们不断打磨和精进作品的主要方向。舞剧的结构和表现方法是一部作品是否成功的关键。重庆市歌舞团的原创舞剧《杜甫》在这方面给予了我们启发和思考。

舞剧《杜甫》整体上呈现出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叙事结构的简练化。

取材于历史人物或事迹创作而成的舞剧并不少见,当提起此类作品,人们往往会想到精美的制作、跌宕起伏的叙事结构以及与这一历史时期相对应的文化象征。因此,在受益于历史文化背景的“共识性基础”的同时,这类舞剧也容易陷入受制于其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而在创作表现上出现求“全”而“泛”,忽略了作品的核心表现内容和表现形式。《杜甫》一剧在结构构建上,没有选择用线性的叙事逻辑作为结构开展的线索,而是以“诗篇式串联”的结构,将杜甫的经典诗篇作为一个个的点,组成各个块状的部分。因此简化了许多叙事上要考虑的前因后果和逻辑发展。从而让观众将更多的注意力投放在跟随着杜甫的“史诗”走过一幕幕舞蹈书写下的精彩画卷上,从中体味作为诗人的杜甫笔下的点点滴滴,同时亦体味杜甫一生的诗心历程。而舞剧开篇打在大幕上鲜明的几个大字——“一个人笔下的唐朝”,也是为本剧“诗篇式串联”的结构做出的阐释。

除了结构上的简练处理之外,舞剧在服装设计上还突出了简明化的理念。但是“简”不等于“简陋”,无论是“丽人行”舞段中长达数米、大气精美的衣裙,还是“权臣”身着的彰显气势和身份的大袍官服,其质感和制作都体现着服装上的用心。而这里的简明,主要体现在服装的色彩选取和装饰上:服装的颜色基本以大面积单色为主,每一类人物形象的服装对应一种代表性的色彩,这不仅映射出人物的性格和气质,有时也起到铺垫、蓄积情绪、推动叙事发展的作用。而且容易给观者留下典型、鲜明和清晰的印象。此外,在道具的运用上,设计者将承载主题思想和情感象征的道具,以取局部特征进行高度夸张的手法呈现在舞台,充分发挥和探索道具在舞台上、在舞剧作品中的表现张力。例如剧中“兵车行”一段出现的巨大“车轮”,当它随着舞者一步一步顿挫沉重的脚步和肩部动作在舞台上一寸一寸地撵动时,那种巨大的沉重感仿佛将赋予在它身上的种种压抑和愤怒的情绪一下一下碾在观者的心头一般。

整体之下,舞剧《杜甫》灵活巧妙地运用象征和对比的手法。创造了许多别出心裁的画面瞬间和意象。

其一,象征手法的运用。舞剧和单一舞蹈作品中常见不鲜的表现手法,往往通过某种具有象征意味的道具、队形、造型甚至象征性的动作来避免太过平铺直叙、直白无趣的信息传达,而简明扼要、留有余地和想象地进行表达。在剧中,前有“兵车行”舞段中夸张放大数倍的巨大车轮,它以足够霸道的舞台占有感昭告着它的残酷、压迫和无情,周遭的人们在一瞬间变得无力和渺小,只能如同傀儡一般跟着象征着命运压迫的车轮,任它碾压他们的生命和自由。这样的象征表现,将当时社会中人民受压迫的悲惨现实沉重无声、无声却更有力地控诉出来。在之后,又有作为舞美背景的硕大“官服”,它反复出现在官权场景,象征着当时腐败的政治风气——官权遮天,权贵而民贱;而在下篇出现的“群官”一段中,象征着权贵的官服被高高地架在高台上,犹如一张狐假虎威的官架子皮。同时,一群醉心于此的“官小人”在诙谐情调的音乐下,以贪婪猥琐的动作姿态表现出讽刺的意味,而“官皮”在此,也暗喻着这些权贵外强中干的虚浮。最后,“大幕字字打心头”,杜甫的一首首经典诗篇再一次一一轮转打在大幕上,那一句一句的诗像是一鞭鞭抽打在每一个观者的心头,字字诛心。这既是对杜甫这一生的回忆,也是舞剧中情绪堆积到爆发的“高光”时刻。

其二,对比手法的处理。舞剧《杜甫》中几乎无处不见对比。在大的结构安排中,例如上篇有“丽人”段后画风一转到“兵车行”段、下篇在经过一系列的“乱世”“马嵬埋恨”“官腐国破”等暗色调之后,连接了美好如理想世界般的阡陌农家场面。这些看似无联系的对比,实则又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正是经过了重重情绪的堆积,到达了人物心理的一个顶点,然后合情合理地转变。这些大的结构安排上的对比,使得整个舞剧的情绪和力度有起有落、有强有弱;在具体画面下的时空对比:上篇中杜甫“应试”一段突出了“官”和“应试者”两种形象。在时空的处理上,编导让应试者聚在台前,大官背景在后,使统一的舞台上分割成两个不同的空间,在巧妙刻意的设计之下,产生了较为强烈的戏剧性效果。一方面“学子”所在的舞台前区是离观众较近的区域,相对来说给观众的感觉更真实和强烈。而后面的“官场”画面对比前者:流动变化的调度、相对分散的构图交织出强烈的时空感,不仅将“官场”画面的内容交代清楚,其宏大的气势也与前面“学子”的空间部分形成鲜明对比。于是前区的“学子”以灵魂出窍般凝固的群像造型,结合由“胆战心惊”又“心驰神往”的内在心绪外化表现在肢体语言上的“哆嗦”,动静结合,生动、简练、准确地将人物心理表现出来。此时杜甫在其中鹤立鸡群,他不屈权贵的高尚品行也在和周围人的对比中被很好地凸显出来。下篇“马嵬坡”的“国破山河”,女乐与弓箭舞,一刚一柔,一动一静,分别代表了唐朝的旧荣与新衰。舞台呈现的首先是这两种形象处于高低空间所营造的时空对比:女乐在高层平台上,产生时空距离的“远”,对比眼下战士们的弓箭舞,既产生出一种昔日和今朝的跨时空对比,又展现出情调上的柔美和刚强的对比。昔日荣华历历在目,而这些繁荣的过往将随着国家的破灭而似浮华一瞬,不复存在,舞台上雕塑般毫无生气的女乐造型配上轻轻飘摇的动作质感,再加上故意做旧的服装效果,恍然之生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凄美感。

总的来说,这部舞剧从整体结构到具体艺术手法的精心运用,都彰显出编导对待创作的严肃态度和追求。一部思想内容饱满、表现形式突出的作品,必然要经过创作者的深刻内心体验后,在充分把握核心思想及内容的基础上,不断尝试,去寻找最合适的表现方式和艺术手法,从而打磨出精致的舞蹈作品。舞剧《杜甫》的舞台呈现正是让人们看到了这一点,历史题材作品焕发出当代创作和思考的活力,只有不断地去尝试、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才能有所创造。

(责任编辑:杨建)

猜你喜欢

叙事结构舞剧杜甫
百科全书舞剧
舞剧《瑞鹤图》剧照
杜甫改诗
杜甫与五柳鱼
浅析《喜福会》的叙事结构
以微电影《调音师》为例谈中国微电影在叙事上的改进
电影《明日边缘》叙事动力解读
《西厢记》与《春香传》的叙事比较
杜甫的维稳观
舞剧《红高梁》——一种对于生命的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