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融合背景下地方性学术期刊如何走出困境
——以“域出版”为中心

2020-04-16丽,邓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学术期刊栏目学术

詹 丽,邓 喆

(沈阳师范大学 学报编辑部,辽宁 沈阳 110034)

近年来,针对学术期刊的改革之声不绝于耳,根本原因在于学术期刊的千刊一面,一些期刊甚至沦为学术垃圾场。针对如何改革虽说法不一,但反映出一个事实——学术期刊目前存在很大问题。地方性学术期刊更是隐患颇多,除了存在栏目大杂烩、无特色、无亮点等问题外,还缺乏与时俱进的前沿意识和自我改革调整的创新能力。目前,很多期刊编辑部办刊仍是闭门造车、自我封闭,不能很好地利用移动互联网,这必将使期刊走向末路。如何改变地方性学术期刊的现状?首先要“破立”,进行多媒体融合发展。随着手机与互联网的紧密结合,基于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移动出版概念应运而生,“域出版”逐渐成为学术期刊界关注的新型传播模式,但对“域出版”的应用和重视程度还远远没有发挥其真正的功能,期刊界对重构学术传播新秩序的呼声越来越高,地方性学术期刊对“域出版”的运用不失为一项有效的改革措施[1]。

一、“域出版”的定义及其研究现状

“域出版”借助移动出版技术,通过“以智带栏”的模式,针对“优势显著、特色鲜明、潜力巨大的栏目进行主题聚类出版。它以富媒体的专业期刊为呈现形式,汇聚一流的学术共同体参与讨论,并配备强大的移动开放评价体系”[2],是传统出版和新媒体融合的最佳方式,是一个集专栏出版、文献、图片、音频、视频、论坛和授课等多媒体功能在内的在线学术交流互动平台。此定义中包含六个关键要素:一是移动互联是支撑:智能手机与互联网的紧密结合,促使移动出版的诞生,“域出版”就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占领移动出版的服务平台;二是“以智带栏”:依托移动互联网的社交手段,汇集学者、作者、读者、编辑等就相关栏目与主题开展交流,使学术传播的范围达到最大化;三是栏目运行式平台:“域出版”构建了1万个专题、栏目组成的移动出版子平台服务群;四是名编造就:主编成为名家,编辑成为专家,构建1万名主编和编辑组成的移动出版名家专家智库;五是内容聚类成为服务:“域出版”采用分面分析法,可将搜索结果按文献的各种维度进行聚类;六是开放的评价体系:评价指标与内容为王的动态均衡、技术支撑与以人为本的优势迸发。

2015年,朱剑提出“域出版”构想,并明确了概念,超星集团将其从理论变成现实。可以说,“域出版”是期刊出版界和移动互联网的精英们,面临纸质传媒的危机提出的最新传播模式。“域出版”一经提出,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由理论变成现实,但目前来看,发展势头并不强劲。以相关的研究论文为例,2015年至2018年,相关的研究论文不足20篇①关于“域出版”的研究论文有:2015年:李祖平《“互联网+”时代的学术期刊移动出版——“域出版3521提升工程”的探析与思考》和《域出版:学术期刊的移动新阵地》;2016年:桑海《学术编辑:学术传播新模式的灵魂——以“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和“域出版学术平台”为例》,辰目《域出版:互联网技术的新展现》,李祖平《域出版:以移动出版构建学术传播的新秩序》,宋雨忱、吴学军《“域出版”——“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学术期刊移动出版新战略》;2017年:高仪婷《域出版:新型出版与传播模式的探析与思考》,康明慧《“互联网+”背景下“域出版”战略探讨——以“超星学习通”为例》,朱剑《域出版:传播秩序的重构》,仲伟民《域出版助学术期刊走向真正的媒体融合之路》;2018年:李航《域出版:助力学术期刊体制改革》,李全华等人《基于学术期刊“域出版”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调适》等。,更没有相关专著,研究多集中在“域出版”的宏观理论和价值意义上。也就是说,“域出版”仍然停留在少数人的视野中,并没有引起学术出版界的普遍响应和广泛应用。本文从地方性学术期刊普遍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利用“域出版”技术推动地方性学术期刊走出困境的方法和路径,以期实现“域出版”的普及性和可操作性,并为实际解决地方性学术期刊的困境提出思路。

二、“域出版”之于地方性学术期刊的优势

首先,教育部陆续启动的“名刊工程”和“名栏工程”,推动高校学报向特色化和品牌化发展,对提高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学术水平起到了示范和推动作用[3],为地方性学术期刊的特色化发展提供了一条突围之路。地方性学术期刊存在一个共同的趋势,就是利用地方文化或地方院校优势学科组建特色栏目,为地方服务。当地方性学术期刊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办成特色栏目后,如何扩大期刊的影响力和推动期刊的纵深发展,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当前,地方性学术期刊的特色栏目存在很多问题,如“栏目编辑方式容量有限、调整周期长,难以满足学术发展快速变化的新需求”[4]等。在国内外知名数据库网站的搜索栏里,包括全文、主题、篇名、作者、关键词、摘要、被引文献等检索选项里,均没有“栏目”[5]254,这必将限制地方性学术期刊影响力的扩大。此外,以知网和万方为代表的数据库均以篇为单位计算影响因子,注重单篇文章的影响力,对期刊的前后布局、栏目设置等并不重视,这种以点概面的评价方式忽略了学术期刊的整体风格和学术特色。“域出版”恰恰弥补了当前数据库的不足,通过“构建、运行‘1万个特色栏目组成的子平台服务群’,进一步打破学术期刊传统互联网出版与传播的成型固化模式”[4],将栏目带入系统的评价体系中。地方性学术期刊可以通过专栏特色跻身学术期刊界,并占有一席之地,以此思路层层突破,扩大影响力,推动期刊发展。“域出版”以栏带刊的模式,为地方性学术期刊提供了一条突围的路径。

其次,编辑的生存现状令人担忧。古往今来,不少有影响力的大家都出身于编辑。文学家、思想家鲁迅是一位出色的报刊活动家和编辑,有丰富的办报办刊经验。可以说,编辑是一个集专业、学术等多学科于一身的综合性职业。但是,近年来编辑却成为时代的边缘者。当今的编辑真的都丧失了引领时代潮流、推动社会文化发展的能力?不然,仍然有大量优秀的编辑人才,但学术体制和期刊管理制度等多种因素埋没和制约了他们的才能。同样,国内外知名数据库网站的搜索栏里,均没有编辑这一核心要素,编辑就这样被淹没在学者、作者、读者的背后,成为隐形人。这对整个学术期刊界都是不公平的,甚至限制、扼杀了学术期刊的深度发展,这对地方性学术期刊更是致命的。地方性学术期刊大多影响因子低,综合评价指标低,很难进入核心期刊系列,在创建特色栏目时,对名家和学者的邀约,很多时候需要主编和编辑的学术影响力,而这种影响力很难在当下的学术环境中得以彰显。“域出版”对主编和编辑的重视,体现在“构建、运行‘1万名社长主编和责任编辑组成的名家专家智库’”,推动编辑由幕后走向台前,“以经纪人和社会活动家的角色,以编剧的角色,以名家专家行家的角色,组织发起学术研究,甚至引领学术研究,从而大大激发学术期刊编辑的创造力,让编辑真正成为产品的主体人,编辑的思想与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实现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的深度融合”,[4]从而推动地方性学术期刊的发展。

最后,“域出版”注重学科特色聚类。针对学术期刊的发展,教育部提出“以特色求发展,重点办好特色栏目”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报工作的意见》,http://www.moe.gov.cn/jyb_xxgk/gk_gbgg/moe_0/moe_8/moe_28/tnull_495.html。以来,许多地方性学术期刊便开始结合地方发展优势,纷纷设立特色栏目。地方性学术期刊积极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栏目,推动地方文化发展和彰显自身特色,会面临一个问题:如何打破地域界限?如何成为期刊界的独特存在和不可替代者?这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努力,重中之重是新技术的应用,通过新技术的先进功能向目标作者或潜在读者精准推送信息,引发关注,并积极进行推广,提高文章的点击、下载和引用率。此外,可以通过大数据精准分析作者、读者的数据使用情况和实时评价,从而改进栏目建设。“域出版”注重学科特色聚类,实现了期刊与数据库的实时连接、趋势连接和量化连接,基于大数据分析和多媒体呈现,也实现了跨学科、跨区域约稿的便捷性,为编辑聚合专家作者,为地方性学术期刊走出地方、跻身名刊提供了契机。

三、地方性学术期刊“域出版”运用难点

“域出版”对地方性学术期刊是一次自我打造和改革的契机,它能为地方性学术期刊提供发展的平台,凸显栏目、主编和编辑的效应和作用,推动以点带面的发展布局。但地方性学术期刊在进行“域出版”时,也存在若干问题和难点,具体表现为思维模式的固化、视野的狭窄、移动互联网的有限使用以及专栏设置上的地域性等。

(一)“域出版”的局限性

只有真正认识到学术期刊的发展困境,并具有宏观视野、寻找突围路径的有识之士,才能充分开发“域出版”,但真正掌握其原理的编辑寥寥无几,这就局限了“域出版”的功能。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出台的《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http://www.gapp.gov.cn/contents/785/76075.html。,明确了学术期刊改革的基本方向是“推动报刊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转变。它所针对的是我国学术期刊综合性、分散性和内向性的问题,这对引导学术期刊走出困境是极有意义的”[5]256。但面对改革,存在的挑战和问题也是巨大的。针对当下追求论文数量的学术评价体制,在教师、博士职称评审和毕业的刚性需求下,各种层次的期刊仍然是“供不应求”。因此,很多期刊人并没有真正认识到移动互联网给学术期刊带来的危机,对改革和创新的必要性也缺乏正确的认知。早在1930年代,文艺期刊《现代》就提出“内容为王”的编辑思路、以“受众为本”的传播策略和以“创新为先导”的营销模式,该办刊宗旨对当下仍具有借鉴意义[6]。但不少学术期刊却丧失了创新的动力,如很多大刊、名刊鉴于自身强大的学术资源和现有地位,没有对“域出版”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展使用,这就削弱了对“域出版”的宣传效应。而对于小、弱、散的地方性学术期刊,接触新型的传播模式的观念及行动均相对滞后,加上自身办刊思维的长期固化,导致即使了解该传播模式,亦不愿意首先尝试、接受和运用。因此,“域出版”的诸多强大功能仍未被全面开发出来。

(二)移动互联网的有限使用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互联网的应用范围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张。2012年中国智能手机的出货量达3310万台,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越来越多的读者选择手机作为阅读终端。[7]移动端设备的迅速普及为人们通过网络获取数据提供了极大便利,电子设备的多媒体特性一再刷新人们的观念,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要求不断扩大学术成果的传播范围,这在互联网背景下借助计算机技术均能够得到满足,如用尽量便捷的传播方式在多种平台上传播和宣传学术成果,推动学术成果的价值转换。但是,地方性学术期刊对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却非常有限,多局限于接收稿件和沟通联系作者等方面,文章的宣传大多也仅限于微信公众号,没有根据互联网的特征对学术成果内容进行调整,没有最大效率地扩大读者群和发挥学术期刊的优势特色,并在扩大稿源、提高期刊质量和知名度等方面的思考和利用均不足,对互联网利用的肤浅化和粗糙性,最终导致作者、编辑、读者之间渐行渐远。鉴于以上情况,只有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地方性学术期刊才有可能打破困境。

(三)专栏设置的地域性

对地方性学术期刊来说,打造特色栏目已成为期刊发展的一条有效路径。特色栏目的打造大多依赖于地方文化特色,从而可以推出具有地域特色的精品栏目,但问题在于有些特色栏目并没有和学校的优势学科相结合,缺乏中坚力量的支撑,这就容易导致学术研究的肤浅化和断层化。另外,由于大多数学术期刊依托学校管理,高校学报管理体制与期刊体制改革的矛盾,也扼杀了地方性学术期刊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地方性学术期刊打造特色栏目,虽然可解期刊发展的燃眉之急,但也存在视野狭窄化的问题:一方面由于学术资源的有限性,表现出宽泛和杂乱的特点,导致特色栏目缺乏真正的特色;另一方面,地域性的栏目设置往往缺乏学术性。这种情况下,地方性学术期刊的特色栏目在“域出版”中应如何彰显自身的特色和学术性?

四、地方性学术期刊如何更好地利用“域出版”

地方性学术期刊应打破固化思维,利用多媒体融合技术,深入研究“域出版”的强大功能,挖掘和结合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域出版”平台的作用,努力突破发展困境。

首先,学术期刊界应打造“学术共同体”,明确地方性学术期刊的办刊特色和办刊宗旨,共同致力于学术期刊的联合发展,这对于扩大地方性学术期刊的影响和在体制上争取生存空间十分必要。[8]编辑更应该积极加入“学术共同体”,转变编辑观念和传播理念,积极利用“域出版”学习交流平台[9],由幕后走向台前,彰显自身的学科优势和编辑理念,打造编辑家的全新形象,积极收藏和分享“专题域”的知识,了解相关专家、学者、编辑的前沿思想,实现主编、编辑、作者、学者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互动,共同参与到学术研讨中,通过分享和交流提高学术创新能力,实现学术与社交的协同发展。

其次,编辑应积极利用“域出版”的创作功能,即利用专业的域编辑器。编辑既要使用传统的文本、图片、链接等编辑方式,也要利用“域出版”平台对图书、音频、视频的碎片化编辑功能。同时,“域出版”移动学术搜索的主题聚类技术,不仅可以进行普通搜索引擎的信息检索,还可以利用“多维分面聚类、智能辅助检索、立体引文分析、考镜学术源流、展示知识关联、揭示学术趋势”等功能(详见表1),对打造特色栏目发挥积极作用。利用“域出版”可以发挥期刊的多面作用和潜在优势,推动地方性学术期刊的全面综合发展。

表1 移动学术搜索的主题聚类技术功能表

最后,积极利用特色栏目的优势,通过“实现学术期刊即时出版,向目标用户提供及时精准的推送”[4],以点概面,进一步扩大期刊的专业影响力。目前,主攻学术期刊特色栏目的“期刊”域出版和“学术”域出版已启动运行,即在移动互联网的“域出版”平台上,打破纸刊、数据库、网刊的固化边界,通过在同一个标识、专域下的网络化聚集,实现多期一次性整合展示和数字化传播与分享,从而提升特色栏目的聚类标识和品牌形象。此外,期刊编辑也应该多参加相关的学术会议,了解最新的学术动态和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并积极分享会议视频和PPT,发表学术观点,讨论与分享创新技术等,这些面向新成果的评价视角正在替代传统的定量和定性的学术评价方法,为学术评价提供新标准。[4]

总之,地方性学术期刊必须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争取走在改革和创新前沿,在“互联网+”的战略要求下,努力调整办刊思路,充分利用各项出版资源的持续优化和聚类,积极打造学术性和特色性双优的学术期刊。“域出版”试图改造、深化、创新以期刊机构为运行与评价要素的现行结构、体系与机制,尤其是锁定社长、主编和责任编辑等智力要素的优势后,其影响力将超越以学术内容引用评价为本的现有模式,这恰为地方性学术期刊的逆袭提供机遇。当下,“域出版”寻求以先知先觉的学术期刊从业者为合作伙伴,共同占领。

猜你喜欢

学术期刊栏目学术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栏目主持人语
“大师问答”栏目问答精选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