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血液透析并肾性贫血中的治疗效果

2020-04-16曹聪何文婷蓝红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7期
关键词:左卡尼性贫血贫血

曹聪 何文婷 蓝红娟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肾性贫血则是HD 患者的常见并发症。HD 并肾性贫血患者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引发心力衰竭或心绞痛,进而导致死亡。目前,对于HD 并肾性贫血,临床主要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及铁剂进行防治[1]。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依据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理人工合成的药物,能够增加机体红细胞数,提高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但其长期服用可能增加HD 并肾性贫血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进而威胁其生命安全[2]。相比之下,左卡尼汀属于哺乳动物能量代谢中必要的天然物质,具有促进脂代谢,改善机体缺血、缺氧状态。有学者在研究中提到,该药与促红细胞生成素联用时不仅能有效补充患者所需的红细胞,还能相对减少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从而减少促红细胞生成素过量导致的不良事件[3,4]。为进一步探究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HD 并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作者从本院收治的患者中择取64 例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7 年5 月~2019 年5 月本院肾内科收治的64 例HD 并肾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各32 例。单一组患者年龄22~62 岁,平均年龄(43.05±10.02)岁;血透时间1~4 年,平均血透时间(2.30±0.9)年;体质量指数19~26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2.97±5.34)kg/m2。联合组患者年龄23~62 岁,平均年龄(43.54±10.21)岁;血透时间1~3 年,平均血透时间(2.11±0.8)年;体质量指数20~27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3.41±0.37)kg/m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于本院伦理委员会同意下施行。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肾性贫血的诊断标准;②男性患者Hb<120 g/L;非妊娠女性患者Hb<110 g/L,妊娠女性患者Hb<110 g/L;③患者存在面色黄、气短等临床症状;④患者知悉研究内容,且签订研究协议书。排除标准:①近1 个月内进行其他抗贫血治疗者;②血液系统异常者;③红细胞生成素过敏者。

1.3 方法

1.3.1 单一组 患者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常规进行HD,予以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β 注射液(Roche Diagnostics GmbH,国药准字J20090057),用法用量:皮下注射,150~200 U/周;当患者Hb 降至100 g/L 时即减少25%剂量。持续给药6 个月。

1.3.2 联合组 患者采用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促红细胞生成素用法用量同单一组;给予左卡尼汀(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371),用法用量:患者HD 结束后,将1 g 左卡尼汀与10 ml 生理盐水混合,经由静脉缓慢注入。持续给药6 个月。

1.4 观察指标 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每周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同时,对其贫血相关指标(HCT、ALB、Hb)及氧化应激状态相关指标(SOD、MDA、GSH-Px)进行检测。HCT、ALB、Hb 水平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以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 水平,以硫代硫酸巴比妥法测定MDA 水平,以二硫代二硝基苯甲酸法测定GSH-Px 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每周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每周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每周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少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HCT、ALB、Hb 水平比较 治疗后,联合组的HCT、ALB、Hb 均明显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SOD、MDA、GSH-PX 水平比较 治疗后,联合组的SOD、GSH-Px 水平均高于单一组,MDA 水平明显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每周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比较(±s,U)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每周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比较(±s,U)

注:与单一组比较,a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HCT、ALB、Hb 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HCT、ALB、Hb 水平比较(±s)

注:与单一组比较,aP<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SOD、MDA、GSH-PX 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SOD、MDA、GSH-PX 水平比较(±s)

注:与单一组比较,aP<0.05

3 讨论

尿毒症血液中毒素物质干扰红细胞生成、代谢或各种原因造成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不足而导致的贫血称为肾性贫血,其严重程度与肾功能减退程度相关。临床实践表明[5],经外源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可有效改善HD 并肾性贫血患者的贫血状态,但部分患者效果不理想。肾性贫血的发生还与患者体内缺乏左卡尼汀有关,左卡尼汀主要摄取方式为食物补充,但HD 者饮食有所限制,导致机体左卡尼汀摄入减少,而左卡尼汀的减少会对红细胞脆性产生影响,致其脆性增加,进而增强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加重肾性贫血。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每周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每周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3057.89±1965.65)U 少于单一组的(5636.44±2070.55)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采用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方案可减少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用量,从而预防促红细胞生成素过量导致的不良事件。据作者分析,上述结果的产生可能与左卡尼汀的作用机制相关:①左卡尼汀具有抗氧自由基作用,且可参与HD并肾性贫血患者体内的脂质代谢过程,进而减少机体积聚的红细胞长链酰基肉碱,使其细胞膜脂质构成成分发生改变,降低膜的渗透脆性,最终延长红细胞寿命[6];②左卡尼汀能够调控特异性信号转导级联,增加红细胞SOD 的活性,提高其面对慢性炎症及不同类型应激(如氧化应激)的抵抗力,进而有效延长红细胞寿命,减少治疗中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用量。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方案可改善患者的贫血状态。分析其产生原因为:左卡尼汀能够有效促进血清蛋白合成,促使红细胞稳定性显著提高,同时增加HCT;左卡尼汀能够有效减轻环氧乙烷(ETO)抵抗,增加代谢速度,同时减少红细胞的破坏;ETO 可补充HD 并肾性贫血患者进行HD过程中缺失的ETO,进而增加机体所需营养物质,改善贫血状态,二者联用可有效纠正患者贫血状态,提高HCT、ALB、Hb 水平[7]。此外,本研究还得出,治疗后,联合组的SOD、GSH-Px 水平均高于单一组,MDA 水平明显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这一结果的产生原因,作者分析为:SOD、GSH-Px 均为人体内重要的抗氧化因子(氧自由基清除剂),MDA则为氧化因子(氧化应激中脂质过氧化的主要终末产物),SOD、GSH-Px 水平下降提示机体抗氧化能力减弱。当机体处于缺氧、缺血状态时,线粒体内会堆积大量长链脂酰CoA,而左卡尼汀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使其氧化磷酸化,从而调节能量代谢,消除或减轻脂肪酸代谢障碍,有效防止脂质过氧化的发生,促进SOD、GSH-Px 生成,降低MDA 水平,最终改善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8]。此外,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可发挥运载长链脂肪酸进入线粒体参与机体氧化反应作用,进而有效改善患者的缺氧症状,减轻其氧化应激状态。

综上所述,在HD 并肾性贫血患者中采用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方案疗效确切,该方案能够有效减少患者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用量,改善其贫血、营养不良状态,缓解氧化应激反应。

猜你喜欢

左卡尼性贫血贫血
儿童门诊中婴幼儿营养性贫血治疗方法及效果
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检验在评估慢性肾病肾性贫血中的应用
血液透析联合左卡尼汀治疗尿毒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蹲久了站起来眼前发黑就是贫血?
活血化瘀中成药增强左卡尼丁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心肌保护作用研究*
肾性贫血治疗的研究进展
某院住院患者左卡尼汀注射液使用调查及合理性分析
人不能“只靠吃米活着”——没有精神就是“贫血”
综合性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与价值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丙酰左卡尼汀片中盐酸丙酰左卡尼汀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