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与趋势分析
—— 基于近五年“全国教育规划立项课题”可视化及共现词频的方法

2020-04-16刘旭东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教育规划词频可视化

刘旭东,赵 硕

(1. 华北理工大学 高教研究所,河北 唐山 063210;2. 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学院,河北 唐山 063210)

“全国教育规划立项课题”可视为我国重大教育科研需求的牵引力,体现顶尖教育科研水平、凝聚重要理论研究成果、揭示教育发展深层次规律、解决重大教育现实问题,引领着全国教育“质”与“量”变化的新形势[1],立项课题的权威性、代表性得到充分肯定。同时,全国教育规划和主管部门作为“全国教育规划立项课题”的制定者及审核者,更能有效反映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导向[2]。

本文以全国教育规划立项课题”为研究对象,尝试运用可视化及共现词频的方法进行分析,旨在把握当前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领域与发展趋势。

1 研究设计

1.1 分析方法

可视化分析亦被称为图像的视觉表象。数据可视化技术包含数据空间、数据开发、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等基本概念。目前,应用于文本研究的可视化分析工具主要为citespace。本文采用可视化分析软件netdraw 进行文本研究,是本文研究的一项创新[3]。

共现词频分析利用文献中词汇或名词短语之间的衔接,来确定该文献集中各主题之间的关系。一般认为词汇在同一篇文献中出现的次数越多则代表这两个主题之间的关系越紧密。由此,统计一组文献中的主题词在同一篇文献中出现的频率,便可形成共词网络,网络内节点之间的远近便可以反映主题内容的亲疏关系[4]。共现词频分析法以词频分析法为研究基础,将词频分析的数据处理结果以共词矩阵的形式展现出来,共现词频分析比词频分析能更好地展示文本数据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及核心思想,对文本研究有更好的适用性。其中聚类分析及可视化分析在数据处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聚类分析作为一种特定的集合,多用于统计学、医学、情报学等领域的研究中。聚类与分类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聚类需要确定样本相似性,分类需要对样本相似性进行判定。其中,系统聚类[5]是本文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式。

在SPSS 数据库软件包中多维标度分析多以散点图的形式展现,散点图中距离的远近间接反映了各节点之间的亲疏关系。在本文的数据处理过程中,将聚类分析与多维标度分析同时应用于近五年“全国教育规划立项课题”的热点分析。

1.2 数据处理方式

本文选取2015-2019 年“全国教育规划立项课题”名单,将其进行归纳整合并转换为TXT 形式进行保存,分别进行词频分析、关键词规范化处理、聚类分析、多维尺度分析、可视化分析,旨在探明其研究热点。以可视化分析结果为研究基础,依据分类比较的思想将关键词划分为管理体制类关键词、学习层次类关键词、区位类关键词、科研主题类关键词、社会热点类关键词。由于样本总体的差异性,将其出现频率以赋值的方式从大到小进行排序,即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排在第一位,并以此类推,将其分析结果绘制成折线统计图以探明其发展趋势。

1.3 关键词选取及类别划分

关键词提取是信息检索的重要方式,它能够迅速概述文章的主要信息及重点内容。本文对出现频率较高且具有分析意义的词汇统称为关键词。主要基于以下层次对关键词进行阶段性划分:一是关键词;二是高频关键词;三是核心关键词;四是趋势类关键词。从共现词频的视角出发,对近五年“全国教育规划立项课题”进行词频分析,筛选出现频率较高的前30 个关键词作为分析对象,将上述词汇称为高频关键词。对高频关键词进行标准化处理,选取标准化值大于0 的关键词,我们称之为核心关键词。特殊关键词是指仅限于本年度使用且反映教育发展新形势的特殊词汇。趋势类关键词主要包含管理体制类关键词、学习层次类关键词、区位类关键词和科研主题类关键词、社会热点类关键词。趋势类关键词是依据社会研究热点及关键词内在含义所进行的系统分类,反映了社会研究的热点与发展趋势,应用到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研究。

2 高等教育热点领域研究分析

2.1 词频分析

对近五年“全国教育规划立项课题”进行词频分析,选取高频关键词,对高频关键词进行标准化处理。将数据处理结果作为聚类分析、多维尺度分析、可视化分析的研究基础。数据处理结果如表1 所示。

表1 全国教育规划立项课题词频分析

12 背景 187 -0.177 49 13 培养 169 -0.223 88 14 职业 164 -0.236 76 15 中国 163 -0.239 34 16 评价 158 -0.252 23 17 我国 152 -0.267 69 18 课程 152 -0.267 69 19 大学 138 -0.303 77 20 路径 138 -0.303 77 21 建设 130 -0.324 39 22 影响 129 -0.326 96 23 构建 127 -0.332 12 24 文化 125 -0.337 27 25 创新 119 -0.352 74 26 视角 114 -0.365 62 27 地区 119 -0.375 93 28 策略 109 -0.378 51 29 学生 109 -0.378 51 30 素养 102 -0.396 55

依据上文数据处理结果可以看出,“研究”“教育”“教师”“发展”“机制”“高校”等关键词标准化处理结果均大于0。因此,我们可以推断该类词汇较其它词汇而言出现频率较高,更能反映近五年“全国教育规划立项课题”研究的重点方向及发展领域,我们将其称为核心关键词。

2.2 聚类分析

图1 全国教育规划立项课题聚类分析

选取对上文数据处理结果中的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聚类方式选择系统聚类,统计图形选择聚类分析谱系图,聚类方法使用组间连接,测量区间选择平方欧式距离,对上述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所得结果如图1 所示。

依据图1 所示,可以推断近五年“全国教育规划立项课题”以“教育”及“研究”为核心思想,研究项目涉及“机制”“高校”“模式”“体系”“实践”“教学”等多个方面,重点集中在管理、教育及社会发展三个层次。从出现频率来看,差异性未见明显。

2.3 多维尺度分析

选取IBM SPSS statistics 对上文数据处理结果中的高频关键词进行多维标度分析,模型中级别选择有序,标准模型选择欧式距离,图形选择聚类分析谱系图,聚类方法使用组间连接,测量区间选择平方欧式距离,对上述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所得结果如图2 所示。

图2 全国教育规划立项课题多维尺度分析

依据图2,可以推断近五年“全国教育规划立项课题”主要划分为三个维度:第一维度以“教师”“高校”“发展”“机制”“模式”“培养”“实践”“教学”为中心,突出强调教学管理、教学内部管理的重要性;第二维度以“职业”“建设”“中国”“评价”“影响”“课程”为中心,突出强调国家建设、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第三维度以“研究”及“教育”为引领,突出近五年内“全国教育规划立项课题”的发展主题是教育。

2.4 可视化及共现词频分析

目前可视化分析的工具主要有两种,分别为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netdraw 可视化分析。其中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多应用于文献检索领域,Netdraw 可视化分析多应用于文本分析领域。

本文选取Netdraw 可视化分析软件作为近五年“全国教育规划立项课题”的研究工具,分析结果如图3 所示。

图3 “全国教育规划立项课题”可视化分析

采用共现词频的方法对近五年“全国教育规划立项课题”进行分析,选取关键词出现次数排名较高的前30 个词汇,对上述词汇的关键词进行标准化处理。数据处理结果如表2 所示。

表2 全国教育规划立项课题共现词频分析

18 大学研究 128 -0.409 79 19 建设研究 128 -0.409 79 20 路径研究 125 -0.438 06 21 研究文化 110 -0.579 36 22 构建研究 108 -0.598 21 23 研究创新 107 -0.607 63 24 影响研究 107 -0.607 63 25 职业研究 105 -0.626 47 26 地区研究 102 -0.654 73 27 研究视角 102 -0.654 73 28 学生研究 101 -0.664 15 29 能力研究 96 -0.711 25 30 策略研究 95 -0.720 67

表2 内容是对图3 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从图3 中我们可以发现近五年“全国教育规划立项课题”关键词呈块状分布,关键词出现频率由中心向四周递减。表2 中,标准化值大于0 的主要有教师研究、机制研究、发展研究、研究高校、模式研究、体系研究、研究实践、教学研究、培养研究,其标准化值均大于0。

2.5 数据整理

依据对近五年“全国教育规划立项课题”词频分析、聚类分析、多维尺度分析、可视化分析及共现词频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信息:

依据表1 及图3 相关内容可以得知,“研究”及“教育”作为近五年“全国教育规划立项课题”的发展主题,引领“全国教育规划立项课题”的发展方向。

依据图2 内容可以得知,各领域关键词出现频率未见明显差异性,呈独立发展态势,统一性尚未明确。

依据图2 及图3 内容可以得知,近五年“全国教育规划立项课题”主要划分为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以“教学”及“管理机制”为核心的院校内部发展模式,第二种发展模式是以“人才培养”“社会建设”“国家发展”为核心的外部发展模式。

依据表1 中标准化处理结果,我们可以得知,“全国教育规划立项课题”的核心关键词分别为“研究”“教育研究”“教师研究”“机制”“发展”“研究高校”“模式研究”“体系研究”“研究实践”“教学研究”“培养研究”。因此,可以推断以“教学”及“管理机制”为核心的院校内部发展模式更具有相对研究价值。

2.6 结论

对近五年“全国教育规划立项课题”进行共现词频分析,对不具备分析意义的关键词进行筛选、剔除,可以判断当前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领域为:“教师研究”“机制研究”“研究高校”“模式研究”“体系研究”“研究实践”“教学研究”“学习研究”“职业研究”“课程研究”“大学研究”“研究文化”“研究创新”“地区研究”“学生研究”“能力研究”。以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环境为分析背景,以“全国教育规划立项课题”共现词频分析结果为依据,可以得出如下信息:

(1)以“管理机制”“体制”“模式”为核心的院校内部发展模式占据主导地位,“研究”及“教育”为近五年“全国教育规划立项课题”的主题思想。从近五年“全国教育规划立项课题”共现词频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内部发展模式是现阶段教育研究的主要集中领域,原因为近年来我国教育发展模式已日趋完善,教育发展的基本框架已渐趋成型,教育研究的关键领域转移到了体制和管理机制的建设中。

(2)教学领域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核心热点领域。在本文的研究中,教学领域研究的构成要素主要有“教师研究”“教学研究”“课程研究”“学生研究”“能力研究”等关键词。教师作为教学领域研究中的主体要素,需要承担起“课程研究”“教学研究”“能力研究”的任务要求。因此,“教师研究”被定义为高等教育研究的核心热点领域。

(3)“文化”“创新”“地区”“职业”等领域的研究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关键节点。在词频分析结果中,通过对表2 中的数据进行解读,并删除以管理机制、教学研究为核心的院校内部发展模式中的关键词,以社会建设、国家发展为核心的外部发展模式中的关键词,与教学领域内容相关的关键词,筛选出“文化”“创新”“地区”“职业”等关键词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关键节点。

3 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研究分析

依据近五年“全国教育规划立项课题”可视化分析结果将关键词进行分类比较并划分为以下几个类别:第一类,管理体制类关键词,主要包含“机制”“体制”“模式”等关键词;第二类,学习层次类关键词,主要包含“研究生”“大学生”“中小学”“幼儿园”等关键词;第三类,区位类关键词,主要包含“美国”“中国”“新疆”“城市”“农村”“乡村”等关键词;第四类,科研主题类关键词,主要包含“理论”“实践”“政策”“创新”等关键词;第五类,社会热点类关键词,主要包含“创业”“互联网”“应用型人才”“双一流”等关键词。由于不同样本总体间具有差异性,本文将采用赋值的方式进行位次排序,横轴表示年份,纵轴表示该关键词在该年份的排序变化。排序越低,表示该关键词出现次数越高,未出现关键词将不予赋值。

3.1 管理体制类关键词研究分析

现将“机制”“体系”“模式”三类关键词进行排序统计,并将其统计结果以折线统计图的形式展示出来,如图4 所示。

从图4 可以看出,管理体制类关键词总体排序较高,从整体排序及折线图变化趋势不难发现“机制”一词出现频率高于“体系”及“模式”等词的出现频率。“模式”一词出现频率呈逐年降低的发展态势。因此,可以推断以管理机制为核心的院校内部发展模式更具有研究价值。随着教育发展模式的研究渐趋成熟,“体系”及“机制”的研究愈发受到重视。

图4 管理体制类关键词变动折线图

3.2 区位层次类关键词研究分析

现将“中国”“美国”“农村”“城市”“乡村”等关键词进行排序统计,并将其统计结果以折线统计图的形式展示出来,如图5 所示。

图5 区位关键词变动折线图

根据整体排序及折线图变化趋势,我们不难发现在区位Ⅰ类关键词中“中国”一词出现频率较高,且呈逐年递增的发展态势,“美国”一词出现频率较低且呈逐年降低的发展态势。从整体排序及折线图变化趋势可以发现,在区位Ⅱ类关键词中“农村”一词出现频率较高但呈逐年降低的发展态势,“城市”一词自2017 年以来已经不再出现,“城乡”一词于2017 年以来首次出现。从上述内容可以推断,美国作为教育行为领域重要的互动体与我国教育发展演变密切相关。近年来鉴于教育认知领域的不断加强,国内教育愈发受到广泛重视。城乡教育质量分布不均衡使得城乡教育面临动荡不安的发展环境。随着城市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乡村教育问题愈发引起广泛关注。自2017 年以来教育资源实施转移,将重心转移到城乡协同发展中来,城市教育与乡村之间的教育之间的差距正逐步缩短。

3.3 学习层次类关键词研究分析

现将“研究生”“大学生”“中学生”“儿童”等关键词进行排序统计,并将其统计结果以折线统计图的形式展示出来,如图6 所示。

图6 学习层次类关键词变动折线图

从整体排序及折线图变化趋势发现,“研究生”一词出现频率较低且2019 年未曾出现;“大学生”与“研究生”出现频率呈逐年下降发展态势;“中小学”及“儿童”出现频率呈逐年上升发展态势。从上述内容可以推断,教育历来是公共关注的重点领域,而中小学及儿童教育在社会各界认知程度尤为突出,明显高于大学生及研究生所带来的认知期望。

3.4 科研主题类关键词研究分析

现将“理论”“实践”“创新”“政策”等关键词进行排序统计,并将其统计结果以折线统计图的形式展示出来,如图7 所示。

图7 科研主题类关键词变动折线图

从整体排序及折线图变化趋势发现,实践及创新研究是我国教育研究的主体方向,其中实践类关键词呈逐年递增的发展态势,“理论”“实践”“创新”类关键词呈逐年递减的发展态势,实践及创新类关键词出现频率大于理论及政策研究类关键词出现频率。因此,可以推断我国教育研究的主体方向偏向于实用性领域,多以实践及创新研究为主。教育实践领域科学研发的有效成果对解决现阶段高等教育领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更具深刻的适应性。

3.5 社会热点类关键词研究分析

现将“创业”“互联网”“双一流”“应用型人才”等关键词进行排序统计,并将其统计结果以折线统计图的形式展示出来,如图8 所示。

图8 社会热点类关键词变动折线图

从整体排序及折线图变化趋势发现,创业类关键词于2015 年、2016 年、2017 年较为盛行,2018年及2019 年出现频率较低;“双一流”建设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自2016 年起呈逐年递增的发展态势,且有关“双一流”这一主题的研究居重要地位;“互联网”一词出现频率呈逐年降低的发展态势。因此,可以推断“双一流”建设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应被社会各界广泛重视。互联网在优质教学资源的引领下开辟出互联网教育新的活力领域,但在质量均衡的视角领域,互联网教育依旧不能占据主导地位。相比而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比创业更能满足实用性人才缺乏这一重大需求。

3.6 结论

选取相同类型的关键词作为比较对象,以可视化分析结果为研究基础,依据分类比较的思想将关键词划分为管理体制类、学习层次类、区位类、人才培养方向类、社会热点类等。

管理体制:随着教育发展模式渐趋成熟,教育管理机制的研究成为教育管理体制内部研究的主要方向。教育管理体制是由教育部门统一制定,由各高校统一执行的行动要求[6]。管理体系是依据管理体制及阶段发展需求所制定的基本准则及相应制度[7]。在管理体制类关键词中可以得知,随着教育发展模式研究的渐趋成熟,高等教育研究的方向主要集中于“体系”及“机制”的研究且重点强调管理机制的研究。

区位层次:国内教育认知不断加强,对美国教育借鉴及依赖程度不断降低;城乡结合发展被誉为教育研究重点领域。区位层次类关键词中可以看出,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一直被我国广泛借鉴。尽管美国教育发展年限较短,但其人才培养质量以及科技研发成果居于世界领先水平[8]。随着教育认知领域的不断加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对美国教育借鉴及依赖程度不断降低。究其原因:一是来源于国内教育水平的迅速提升;二是教育发展模式的确定需要考虑现阶段社会发展环境。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近年来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城乡教育质量分布不均衡是乡村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2017 年,教育部开始实施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战略决策。

学习层次: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焦点由高等教育向基础教育迅速转移。中小学教育及儿童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实践平台。近年来基础教育的社会认知期望明显大于高等教育所带来的认知期望[9]。

人才培养方向:高度重视实践研究,理论研究的社会关注程度不断降低。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现阶段,重理论轻实践所导致的弊端主要表现在用人单位的二次培养、高端人才缺乏等方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培养出学以致用、知行并进的高端人才。

社会热点:“互联网+”创业新形势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双一流”建设渐趋成为院校发展的主流趋势。自“互联网”这一概念提出以来,智能化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社会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创业观,成为经济发展的新活力[10]。但是,由于市场发展面临多变性的潜在危机,“互联网+”创业热潮逐渐褪去。职业院校的发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逐步成为市场发展新需求、社会发展新活力。“双一流”建设重点强调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双一流”建设成果的表现形式之一[11]。目前,“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逐渐成为院校发展的主流趋势。

4 特殊关键词发展趋势研究分析

教育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为了对教育发展新方向进行有效预测,现将2015-2019 年所出现的特殊关键词进行统计汇总。根据词频分析统计结果可以发现,2015 年教育研究的特殊主题包含“京津冀”“一带一路”“共同体”等关键词。因此,可以推断:区域战略联盟是2015 年社会发展的关注焦点。2016 年教育研究的特殊主题包含“数字化”“信息化”“现代化”“双一流”等关键词。因此,可以推断:电子信息技术是2016 年社会发展的关注焦点,“双一流”这一概念被教育界广泛认知。2017 年教育研究的特殊主题包含“有效性”“非营利性”等关键词。因此,可以推断:2017年社会研究的发展主题倾向于社会发展的内涵式转变。2018 年教育研究发展主题包含“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等关键词。因此,可以推断:2018年教育研究的发展主题倾向于教育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转变。2019 年教育研究发展主题包含“人工智能”“跨学科教育”。因此,可以推断:2019年教育研究的发展主题倾向于探索教育发展新形势。综上,可以推断近五年教育研究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环境变迁阶段;第二阶段,探索与变革阶段。

猜你喜欢

教育规划词频可视化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全国教育规划项目介绍
——核心素养与高师院校教学变革(DIA180384)
基于词频分析法的社区公园归属感营建要素研究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高等院校教育规划:两个不同维度的思考
词频,一部隐秘的历史
云存储中支持词频和用户喜好的密文模糊检索
水利部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印发《全国水情教育规划(2015—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