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校建档立卡大学生长效教育新模式
2020-04-16魏安康
魏安康
(安徽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党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1]。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摆到了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在国家脱贫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教育致贫[2]。对于这样的家庭,一方面,其主要劳动力正在接受高等教育,无法创造经济收入;另一方面,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又增加了整个家庭的经济负担,加剧贫困。习近平提出:“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3],因此,高等学校对建档立卡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工作意义重大,已经成为国家扶贫攻坚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院校将学生培育成长成才,责任义不容辞;同时,通过培育学生,使其顺利就业,则从根本上阻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确保实现顺利脱贫。在《2016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中提出:学生资助发展内涵要由“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转化,全面推进“精准资助”[4]。新形势下,正确把握转型期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方式方法,做好高校建档立卡生的资助工作,必须要在精准识别资助对象的基础上,创新资助育人形式,合理运用“大数据”,构建在经济上帮扶、在思想上引领、在情感上关怀、在能力上培育的长效教育模式,并及时追踪反馈,确保建档立卡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和顺利就业脱贫。
一、高校建档立卡大学生资助教育现状
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将建档立卡贫困大学生作为扶贫工程的重点帮扶对象,施行了一系列资助政策。在《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扶贫办关于做好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高校本专科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并执行最高资助标准,同时优先享受新生入学资助项目和勤工助学、校内奖助学金”。经排查,2018年,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有建档立卡大学生137名。在工作中,学院严格执行相关文件要求,在班级的基层评议中,将建档立卡大学生直接认定为贫困生,并享受最高级别助学金甲等助学金4 000元,确保建档立卡生资助全覆盖;在勤工助学岗位招聘中,也优先考虑招聘建档立卡生,积极搭建平台,使得部分建档立卡生能通过自身努力与实践,参与勤工助学,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在社会基金资助中,如肯德基曙光基金、真维斯大学生助学金等,也优先推荐建档立卡学生参与评选。除此之外,对每一位建档立卡生家庭逐一寄出一封信,告知其父母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情况和受资助情况,打通了政府-学校-家庭之间的渠道,确保信息联通。通过这些工作,建档立卡生的经济帮扶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其思想帮扶、情感帮扶和能力帮扶等方面仍有待加强。
二、高校建档立卡大学生长效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建档立卡大学生的长效教育开展情况和学生对此项工作的满意度,特在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随机抽取300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包括建档立卡困难生和非建档立卡困难生,问卷对建档立卡困难生实现全覆盖;年级涵盖大一到大四,其中大学一年级学生所占比例不超过20%。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300份,有效率为100%。对调查问卷进行回收整理并进一步分析,得出安徽农业大学在建档立卡困难生长效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反馈。
通过开放性提问,采访被调查困难学生对学校开展长效教育存在问题的看法,并根据学生的反馈,依据频率高低进行排序。表1列举了频率较高的前4项内容。
表1 开展长效教育情况问卷调查情况
(一)建档立卡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系统性,教育体系不够完备
目前,高校并没有将针对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针对建档立卡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纳入教材理论,并形成配套的实践教学方案;也没有针对建档立卡生教育做系统化的规划;学校对从事建档立卡生教育的教师所进行的相关专业、政策培训少,教师在工作中大多凭借自身的经验和对建档立卡国家政策的个人理解;同时,高校对建档立卡生的经济帮扶充分,相比而言,精神帮扶、能力培育和情感关怀不够充分,也未纳入教育体系中,缺乏理论体系的支撑。
(二)长效教育内容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性、品牌化的教学内容
现阶段,针对建档立卡困难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体现在公益活动中,公益活动主要包括文化素质、志愿服务、项目实践等三类。文化素质类包括文体活动、参观博物馆、参加公益文化讲座等;志愿服务类包括爱心支教、志愿服务活动、服务大型比赛会议等;项目实践类包括参与校内外实践项目、申报学生实践课题等。虽然有活动平台,但在实施过程中,不难发现有部分同学参与积极性低,以完成任务为目的参加,并不能很好实现公益活动培养学生感恩意识与社会责任感意识的初衷。同时,参与的活动也局限于操作性简单且缺少品牌化、创新性的活动内容。
(三)缺乏个性化差异化的指导,对困难生的思想引领、情感关怀、能力培育等融入不强
在高校,专职辅导员是对建档立卡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群体,作为实施者和策划者,专职辅导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辅导员和学生的数量比大多为1∶200[5],这样的人数比例和工作量,导致专职辅导员很难集中精力开展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指导教育,更难以在工作融入更多的思想引领、情感关怀和能力培训。同时,很多建档立卡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在常规资助工作结束后,以班级或专业为单位集中开展,并未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未能差异化对其进行指导教育,极大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四)建档立卡生的教育机制保障不健全,缺乏长效性
目前,大部分高校虽然已经将建档立卡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资助工作结合起来,但并没有形成长效教育机制与反馈监督体系。对建档立卡生的教育一般伴随着资助工作的开展而进行,一旦资助工作停止,其教育也就随之结束。也有部分高校,将建档立卡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其资助工作的一部分,对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反馈与监督,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只能浮于表面,难以实现入脑入心的效果,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出现形式主义和表面片面的特点,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对建档立卡生的实效性与价值。
三、落实“精准资助”,构建长效教育新模式
当前,国家已经将脱贫攻坚工作摆在重要政治位置,列入第一民生工程,在此形势下,高校对建档立卡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势在必行。传统的教育已不能适应当前新时代的要求,构建完备的长效教育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在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要对建档立卡生在经济上精准帮扶、在思想上精准引领、在情感上精准关怀、在能力上精准培育,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将“四个精准”贯穿建档立卡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并纳入高校长远规划。
(一)坚持在经济上精准帮扶,解决建档立卡生的后顾之忧
经济帮扶是对建档立卡生资助最基础的工作。要坚持以经济资助为载体,完善建档立卡生长效教育体系。首先,要精准认定,认真排查。通过国家精准扶贫网络信息库,精准识别,并进一步建立高校建档立卡生动态信息库,确保实现识别全覆盖,不落下一位;其次,要全方位加大对建档立卡政策的宣传培训力度,将学校对建档立卡生资助的各项政策通过网页、橱窗、主题班会、团日活动和新媒体等平台广泛宣传,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将政策读懂吃透、入脑入心;再次,高校要严格执行国家对建档立卡生资助工作的要求,不断完善“奖、助、贷、补、勤”资助体系,坚持让建档立卡生在生源地享受国家助学贷款一站式轻松服务,在高校享受最高级别助学金,并优先享受其他资助补助项目和勤工助学岗位等,确保建档立卡生的基本生活保障费用;最后,要指导好建档立卡生科学、合理地使用资助资金,在资金下发的关键时间点,通过班会、单独谈话等途径,组织理财教育和安全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理财观念和安全防范意识,防止受助学生出现随意消费、资金财产被诈骗的情况,指导学生将帮扶资金使用在与自身生活、学习等密切相关的地方,真正解决好实际问题。
(二)坚持在思想上精准引领,帮助建档立卡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高等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资助的最终目的也是“育人”,要将思想引领教育贯穿于建档立卡生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建档立卡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最终实现“受助-自助-助人”的完美升华。
一是要开展建档立卡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建档立卡生相对于普通大学生,家庭经济困难,除了要承受经济上的压力,更要承担思想上的压力,往往会出现畏难、自卑、内向等负面状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以建档立卡生的成长成才为出发点,鼓励他们正视家庭实际情况,勇敢地应对困难,达到扶贫先扶志的作用。可以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召集建档立卡生,通过团体辅导、主题团日和主题班会等形式,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帮助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培养自立、自强精神,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6],引导学生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爱国、爱校观念;通过参加主题讲座、专题培训等途径,强化政治修养,引导他们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二是要大力培育学生感恩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积极搭建平台,做好顶层设计,让建档立卡贫困生参与到志愿服务与公益实践活动中,如参加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大型组织会议志愿者、敬老爱幼志愿服务等等,通过亲身实践锻炼,让他们的心灵受到启发,培育其奉献精神与公益理念,不断强化社会责任感。同时,注重志愿服务与公益活动的品牌性与创新性,坚持以建档立卡学生为本,将活动的顶层设计与“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相结合,创新公益活动理念,真正使活动所发挥的价值观念能入耳、入脑、入心。
三是要发挥好自助-助人的育人功效。资助的终极目标是实现自助到助人,要及时培育、发现并选树建档立卡生中的先进典型,发挥好朋辈榜样示范的力量。在日常教育管理中,注重挖掘品学兼优和自立自强的建档立卡生,通过事迹宣讲、经验分享等途径,宣传先进典型的经验做法,弘扬校园正能量,引导广大建档立卡困难生学习先进、树立信心、砥砺前行,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同时,利用线下橱窗、展板及线上微信、网页等宣传途径,多维度发挥榜样引领示范作用。
(三)坚持在情感上精准关怀,让资助工作彰显人文情怀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满足建档立卡生基本物质需求的基础上,要以更高级别需求为导向,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情感关怀,用人性的温度来融化冰冷的规章制度,让资助工作令人如沐春风。要在尊重建档立卡生心理需要和个人利益的基础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去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对建档立卡生通过UPI大学生人格量表、SCL-90等心理测试进行心理排查,确保全覆盖、全方位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可能出现的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进行深入、专业地谈心谈话与心理咨询,主动干预,及时化解,长期追踪,并形成长效机制,让他们以更加阳光积极的心态生活与学习;同时在情感关怀中,充分尊重他们的家庭实际情况,保护他们的家庭隐私,体谅他们因家庭环境而造成的心理情绪,避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7]。
(四)坚持在能力上精准培育,助力建档立卡生健康成长成材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于建档立卡生,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在于帮助其顺利毕业就业。一要结合建档立卡生个性特点,差异化指导,鼓励其参加校园实践活动、学科竞赛,培育学科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树立自强意识。二要关注建档立卡生学业完成情况,班级导师要通过培养方案,加强学业指导,确保学生能顺利毕业。三要做好建档立卡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通过讲座、主题班会、团体辅导等途径提升学生求职能力,转换就业意识,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要精准开拓就业市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校园招聘中;定期通过电话回访,掌握学生就业后生活、工作情况,并形成反馈长效机制。四要积极培育建档立卡生创新创业素质,鼓励学生在校期间申报创新创业项目,参与创新创业大赛,学校优先扶持建档立卡生的创业项目,激发其自强奋斗和勇于拼搏的精神。
建档立卡生的资助育人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其顺利毕业与就业,并不能代表着资助工作的结束,而是一项新的工作的开始。要积极做好建档立卡生毕业后的跟踪反馈等后续工作,利用大数据,建立动态信息库,并与地方扶贫部门建立联系与沟通平台,共同做好帮扶工作,形成全社会育人的局面,激励建档立卡生在党的政策关怀下,努力学习、成长成才、感恩他人、回馈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