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研究
2020-04-16任艳敏
任艳敏
(合肥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一、应用型本科商务英语专业定位与教学研究现状
商务英语专业是在英语专业建设中商科成分不断加强而衍生出来的一个专业。该专业旨在培养能熟练使用英语从事国际商务工作的国际化、复合型、应用型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1]。从教育部2007年批准设置商务英语本科专业,2012年将其列入本科专业目录以来,全国服务于地方经济的高等院校纷纷开设了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各地方高校结合自己专业历史沿革和所服务区域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开设合适的学科方向,打造自己的专业特色。如合肥师范学院作为安徽省首批“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于2014年开始招收首届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学科方向分为国际旅游管理和国际酒店管理,旨在培养面向安徽及华东地区大型旅游企事业、高星级涉外国际酒店从事专业管理的初级人才,具有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
我国商务英语教学与研究的历史已有50多年[2]。研究内容除了教学的形式和技巧、教学内容的设计,还包括科学技术发展对商务英语教学的作用[3]。随着“互联网+教育”理念进入人们的视野,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重心偏向基于慕课(MOOC)、小规模定制在线课程(SPOC)、学堂在线等网络学习平台的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的研究。目前,这种研究停留于网络和课堂英语教学模式的简单结合阶段,缺乏系统性。所以,在“互联网+”背景下,有效结合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深入探索应用型本科商务英语专业的创新教学模式是一个持续的研究课题。
二、“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互联网技术与教育教学领域不断融合渗透的环境下,学习资源的优化与集成使用、教学数据采集、学习过程及效果的评价与反馈实现同步、课堂教学互动更加丰富有效、课后作业的多元化选择与个性化辅导都成为或即将成为可能[4]。目前,应用型本科商务英语专业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教学改革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出现了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等新型教学模式,但是覆盖范围窄,对教育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尚停留在表层,教学模式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教学理念落后
2015年发布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创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扩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合作式、参与式教学,逐步扩大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和课程的权利[5]”。目前,应用型本科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大部分仍然属于“重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的”传统课堂,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仍然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改革积极性不高,跟不上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教学理念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二)教学手段传统单一
目前,应用型本科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手段传统单一。上课前缺乏互动沟通;上课时教师把课前准备好的课件、视频展示给大家,教师讲,学生听、做笔记,教学具有“一言堂”弊端;课后作业评价最早要等到再次上课时才能反馈给学生,教学效果反馈严重滞后。教学方法仅仅限于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缺乏创新;另外,教师可以使用的教学硬件设施只有学校的多媒体设备,或者各个学科配备的实验室。受限于学校匮乏的网络设施设备和网络教学实践经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设计、组织与实施难以做到以学生为主。
(三)缺乏优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括课件、微课、教案、微视频、参考文献链接等,最主要的是课程教学视频。近年来,教育部鼓励建设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和资源库,先后推出了“网络课程”“精品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金课”(包括“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和“虚拟仿真”金课)。这一系列开放、多元化的课程形态为高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了支持。但是,商务英语专业方向课的课程教学视频欠缺,质量参差不齐,如在慕课网上,酒店方向和旅游方向的国家精品课程各只有一门。由此可见,现阶段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无法满足商务英语教师智慧教学的需求。
(四)教学考评体系不完善
应用型本科商务英语专业现有的教学考核方式不够多元化、考评体系不够完善,难以评价学生商务实践操作能力。课程教学考评一般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传统教学的平时成绩量化指标有限,对于课前预习、课堂互动与答题、课后测试等指标很难量化计算,平时成绩的占比也较低,一般不超过总评成绩的30%。大多数课程的期末考核通过一张试卷进行,很难体现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五)“互联网+”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弱
高校作为人才的摇篮和科技的高地,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对“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宣传和扶持力度不够,商务英语专业缺少数量充足、具有理论和实践经验并举的指导教师,学生对“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和实践活动缺乏深刻的认识,最终导致大赛活动参与度低、实践项目质量不高,未能有效发挥其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
三、 “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创新路径
(一) 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应用型本科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应意识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弊端,转变思想,紧随先进的教学理念,积极学习教育信息技术并在教学中反复实践,积累经验;教师应做课堂教学全过程的总策划者和设计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逐渐构建和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自己的知识和见解,使教学真正意义上做到由“教师为中心”转向“学生为中心”。
(二)利用互联网平台丰富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丰富教学手段,实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基于慕课、学堂在线等大规模网络课程,进行翻转课堂和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利用“蓝墨云班课”“雨课堂”等智慧软件进行课前、课中、课后的即时交互式的教学重构,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时获取教学成果反馈,使教学不局限于教室,使学习无处不在。在合肥师范学院《旅游政策与法规》课程使用雨课堂平台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学生课堂参与性明显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和专业素养进一步提高。针对商务英语专业不同性质的课程,教师可以尝试利用教育信息技术,有效融合多种教学手段实现课内课外、传授与习得并重的协同化思想。
(三)建设共享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实行“互联网+教育”的智慧教学模式,首先应建立优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包括课前预习资源库、课中教学资源库和课后复习测试资源库,涵盖课件、微课、教案、测试题、各领域网络视频等教学资源,这需要平时积极积累和更新维护。在网络课程资源无法满足商务英语专业教学需求的情况下,教师以及教学团队可以自己录制微课,抓住教育部办公厅开展建设适应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一流本科课程”的机会,制作一批精良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以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只有不断地积累和完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达到资源共享,才能更好地开展新型教学模式。
(四)构建完善的教学考评体系
应用型本科商务英语专业突出教学实践性,除了课程设置中有实践环节以外,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的教学考核也应贯彻“培养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理念,故构建完善的课程考评体系尤为重要。首先,应提高过程性考核的占比,达到50%左右,并将过程性考核的内容和权重(见表1)在教学开始前设定好且告知学生,有利于考核顺利实施,提高学生的课堂表现积极性。如基于“雨课堂”智慧软件的教学模式记录了学生课前预习、出勤、课堂互动与答题、课后复习测试等表现的详细数据,为过程性考核提供了依据。其次,针对实践应用性强的课程,期末考核应抛弃一纸试卷的形式,采用情景表演、模拟实践等方式强化学生的实操能力。
表1 过程性考核指标权重分配
(五)有机融合专业教育与“互联网+”创新创业
通过专业教育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实践活动的有机融合,可以推动应用型本科商务英语专业实现国际化、复合型、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学生认识社会、研究社会、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学校应给予资金、技术、创业平台的支持,创建教育保障体系,打造高质量的规范化的社会实践课程,构建一支数量充足、能力过硬的指导教师队伍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理论、技术和实践指导。通过“互联网+”平台与企业、社会之间广泛深度的合作,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锻炼学生思辨创新能力和商务实践能力,并为未来的职业前景做好规划。
“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将是创新的课堂、智慧的课堂,应用型本科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勇于探索,突破自我,在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资源、教学考评以及“互联网+”双创等方面加快网络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领域的深度融合,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更多优秀的商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