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掘本土资源??提升活动实效

2020-04-15林秀明

教师·上 2020年2期
关键词:开发路径本土资源策略

林秀明

摘 要:如何有效地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呢?这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的具体需求、学校的具体情况,充分挖掘本土资源。从教材出发,即梳理内容,有序推进;从地方出发,即挖掘文化,开辟资源;从学生出发,即立足学情,有效整合;从生活出发,即回归现实,完善自我;挖掘文化底蕴,利用自然资源和红色资源,利用学科整合、特色彰显、时空延伸、实践引领等策略挖掘本土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关键词:本土资源;活动;开发路径;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8-19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04-0100-02

一、本土资源的开发路径

(一)从教材出发:梳理内容,有序推进

虽然当前综合实践活动编写的内容有一部分涉及本土的文化资源,但是还不够系统、完整。所以,从教材出发,梳理相关内容,这是实现教材与本土文化资源形成有序对接的基础。

(二)从地方出发:挖掘文化,开辟资源

瓷都德化正处于一个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时代,当地人们都置身于一个充满高科技影响的区域,学生也不例外。尽管如此,据笔者调查研究发现,当地人在节日文化、民风习俗、手工艺等领域上依然保持且传承着浓郁的传统本土文化色彩。只不过是,这些优良的本土文化,目前已“散落”“淡化”甚至被“掩盖”于这快速发展的城市科技化进展的浪潮中。

(三)从学生出发:立足学情,有效整合

一切教学的目的都服务于学生的发展。设定的目标要层次分明,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不同地区、不同个性来设定,才能更有针对性。

(四)从生活出发:回归现实,完善自我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实践活动的内容来源于生活,教师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身边的问题,提出探究的课题,接着查阅相关资料,形成活动方案,然后到现实生活中去体验,开展走访、访谈、考察等活动,最后让学生撰写考察报告、活动心得,提出合理建议等。这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不断体验、探究、实践,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我。如“龙门滩库区重要水源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调查活动,以学生身边的生活环境为调查对象,调查活动的目的是了解龙門滩库区重要水源地地理位置、地质地貌、气象水文、社会经济状况、水土流失面积、水土流失成因、水土流失危害、水土流失防治现状,探究发生在身边的科学技术问题,在活动过程中学习科学方法,建立科学的价值观,获得参与实际问题的体验。我们的调查活动是分专题组进行的,每次到达现场后,先集中听取有关领导和技术人员的报告,再分组活动。每个专题组根据考察前初拟的调查提纲,分别到有关地点调查,找相关人员咨询水源地地理位置、地质地貌、气象水文、社会经济状况、水土流失面积、水土流失成因、水土流失危害、水土流失防治现状,最后撰写考察报告、活动心得,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建议等。

二、本土资源的基本类型

(一)利用自然资源

大自然里有各式各样的飞禽走兽、变幻莫测的风雨雷电、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和丰富多彩的岩石土壤等,都是学生们值得探究的对象。较之沿海城市,山城德化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教师可充分利用家乡独有的自然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桃仙溪风景区、岱仙瀑布、九仙山风景区、龙门滩水库、云龙湖水库、杨梅乡丁荣银杏群、水府桫椤树群、雷峰镇大小险、石牛山风景区等地方。这些本土自然资源都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好资源。学生走进大自然,向保护区、景区的管理人员了解相关的知识,开展访谈、考察,收集资料,撰写考察报告。如学生走进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向保护区的管理人员和专家了解保护区的基本概况、动植物的种类及分布情况、保护区内国家一级和国家二级保护动植物的种类及数量以及保护区采取了哪些保护措施,考察结束后撰写考察报告。又如,学生到水府桫椤树群,向当地的管理人员和专家了解远古植物桫椤的生长环境、繁殖能力、保护措施等。开展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使学生更加喜欢探究大自然,增强学生研究自然奥秘的欲望。

(二)挖掘文化底蕴

当地的人文资源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另一个重要资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用独到的眼光引领学生创造性地挖掘本土人文资源,开发出具有本土特色、多元视角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社交能力、创新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的情感。在德化这个闽南小城,有着丰富的闽南文化、名人事迹、历史古迹、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如南音、北管、高甲戏、闽南童谣、木偶、陶瓷、云溪刻纸、拱桥、古寨等。充分挖掘本土的人文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能使学生对家乡的文化、历史、传统、民俗等有更深的了解,从小立志为家乡建设作出贡献。

(三)利用红色资源

当地红色资源也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一大重要资源。德化是闽中的一块红色土地,中共福建省委旧址在德化县水口镇坂里。教师要充分利用本土的红色文化资源,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红色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对革命先烈的事迹进行深入调查,了解先烈们的优良革命传统以及顽强斗争、不怕牺牲、克服种种困难的革命精神。教师可通过红色教育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培养、教育、鼓舞、激励青少年热爱家乡、奋发有为、无私奉献的强大精神,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让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本土资源的实施策略

(一)学科整合

学校将陶艺教育和其他学科进行有机融合,从不同的角度和学科特点渗透陶艺教育,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陶艺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品德与社会课中渗透陶瓷发展的历史调查研究,让学生更加了解家乡陶瓷发展的历史;在音乐课中融入乡土歌谣《中国白》《瓷都追梦》等,让学生在歌曲中感受家乡陶瓷美和家乡劳动人民的智慧;在美术课中渗透陶瓷艺术鉴赏、陶瓷创意设计、泥塑等知识,提升学生的陶艺水平;在语文课中挖掘陶瓷发展历史、陶瓷著名人物、陶瓷生产技艺等素材,让学生写作……每个学生从多层面、多角度、多方位体验和感受陶瓷文化,从而也相应掌握了一些陶艺技能。

(二)特色彰显

德化县地处福建省中部,是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德化县2011年荣获“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称号,2015年被世界手工艺理事会国际专家组评为“世界陶瓷之都”。瓷城的大街小巷,处处散发着古韵“瓷香”。为此,德化县有一些学校立足本土特色,全力打造陶艺文化品牌,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也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提供了又一个策略支撑。如,德化县有很多家长是陶瓷艺术家和陶瓷工人,他们在陶瓷方面有很多资源。这些家长会利用节假日带着自己的孩子走进陶瓷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参观陶瓷的生产流程,了解陶瓷的历史,体验陶瓷的制作。通过实践活动,他们加深了对家乡陶瓷的了解,还掌握了陶艺技能。

(三)时空延伸

课堂教学始终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的基本时空也应立足于课堂教学。本土资源有效地介入课堂教学的两种策略是现场引进与在线链接。其目的是适度、适量地把地方的本土文化引入课堂教学现场,给学生创造生动、有趣、直观的课堂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参与、体验与实践。

首先,邀请当地居民做现场讲解。在教学现场引进地方的本土资源,较为有效的探索或尝试是:一是将课前整理好的关于本土资源的相关介绍性文字、图片乃至实物适时地穿插到相关的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对某本土资源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与了解。二是邀请有关的本地居民或文化馆人员,到课堂教学现场为学生现身讲解。其次,借助网络做在线查证。可借助现代网络,针对某一本土文化资源,师生共同在网络上搜查相关的资料。再次,组织学生进行分析、整理,最终对该本土资源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介绍报告。

以上两种策略,其实是为了突破“有限的课堂时空”,让学生尽管身置教室,然而同样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地方的本土文化,并获得一个尽可能全面的认知与深入的了解。

(四)实践引领

第一,現场体验。现场体验是让学生直观感知“地方非遗”的最佳方式。大部分学生对本土文化其实只有一个模糊的认识。为此,组织学生亲临本土文化的第一现场, 身临其境地去“望、闻、问、摸”,这远比在教室里空洞的说教有效得多。

第二,考证发现。本土文化往往都历经了久远的年代,底蕴深厚、内涵丰富,有的或许已面临萎缩、流失或失传。为此,基于类似的本土资源,在课外以小分队的方式,组织学生通过多样的考证方式,如网上搜索、实地访问、现场考评等,让学生在亲历探索、发现的过程中,逐渐一层一层地掀开本土文化的神秘面纱,从而对某一本土文化形成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第三,调研项目。这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或拓展。类似于社会实践性作业。在教学相关的综合实践课程内容后,教师依据学生在课堂上的热议话题、存疑、教学主题等,布置一个关于本土文化的调研主题。期间的小主题由学生自定,实践的方式可以是学生个体单独调研,也可以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进行调研,最终形成一个简洁的调研报告。

概而言之,综合实践课程实现与本土资源的对接甚至融合,不仅能“伸张”课堂实施的时空,丰沛这一课程的内涵,还能提升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探究、发现、考察等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学生对自己世代生存的这片土地的认识与了解,增强了家乡自豪感。

参考文献:

[1]王辉.回归生活与实践[N].中国教师报,2018-04-11.

[2]黄小俊.依托本土资源有效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5(6):144.

猜你喜欢

开发路径本土资源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依托本土资源 提升科学素养
低碳经济视域下农业旅游产品开发路径分析
应用型大学教学质量标准开发路径探析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