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二声部教学的实践与探究
2020-04-15占小红
摘 要:教育改革中明确提出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工具。小学音乐教师要掌握教育改革的方向,通过分析小学生学习音乐的薄弱点,针对薄弱点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使音乐教育过程优质化,高效率地完成音乐教学目标。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二声部合唱不受重视,教学效果较差,需要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二声部合唱能力,促进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音乐;二声部合唱教学;教学策略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音乐教育需要明确教育要求与教学目标,音乐教育承担着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作用,是美化学生心灵与促进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重要工具。音乐教师掌握音乐教育的作用及教学方向后,需要针对学生音乐学习薄弱处进行有效教学,二声部合唱是课堂教学中较为薄弱的环节,需要教师运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进行改善。
一、 小学音乐二声部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音乐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具备综合素质能力,通过音乐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欣赏能力与审美能力,在音乐的熏陶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健康、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与学习态度,使自身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二声部合唱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學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提高协调能力、表现能力、协作能力,对学生音乐的学习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 小学音乐二声部合唱特征
二声部合唱是指存在两个声部,每个声部按照本声部的曲调共同合唱同一首歌曲。在合唱过程中最重要的关键环节是声部之间具有的和谐度,通过声部间的默契配合,使音乐作品具有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通过分析可知小学生音乐二声部合唱具有以下特点。
(一)声音具有可塑性
由于小学生的声音属于童音范畴,未经过专业的系统训练,属于原生态声音,具有声音可塑性强的特点。如果在二声部合唱中有效培养,必能欣赏到优美的天籁之音。
(二)丰富的音色
儿童阶段,声音无任何杂质,且每个学生的声音具有各自独特的特点。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决定声音存在不稳定性,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变化,在二声部合唱中实施不同学生组合会产生不同的音色效果。
(三)力度变化较大
音乐的表现形式上,合唱的表现形式较为丰富。可以根据作品表达的情感与意图,配备规模不同的合唱模式。从此可知,合唱具有力度随意规划的特点,可以根据音乐作品实施从最弱力度转变至最强,是任何乐器无法比拟的。
(四)层次丰富
二声部合唱中存在的音响构成具有丰富化的特点,根据作品设置合唱人数、设置合唱层次,人数不同、合唱层次不同产生的音响立体层次具有较大的差异化。
(五)团队表现力较强
二声部合唱是每个声部的学生共同协作的过程,通过学生间的有效配合,使作品的完成质量高效化,充分发挥出学生间的表现能力,形成较强的团队表现力。
三、 小学音乐二声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未掌握二声部的概念
二声部合唱质量的关键点在于两个声部的合唱环节,由于小学生对二声部的概念意识缺乏,使二声部合唱环节的衔接部分呈现停顿的现象,导致整个音乐表现过程产生了中断。分析原因是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在思想意识中未有效理解二声部的概念,只能懵懂地参与合唱,导致不良后果发生。
(二)学生的基础能力较为薄弱
综观小学生学习音乐二声部合唱过程的表现可知,小学生的音乐基础能力较为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学生自身条件。每个学生的生理条件、嗓音条件、合唱能力、歌唱水平、家庭条件等方面具有参差不齐的现象,这些问题导致合唱教学任务的开展受到了阻滞。其次,教师运用的教学策略。大多数教师在歌唱教学时依然采用听唱教学模式,使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只停留在幼儿时期的音乐学习过程中,未精确地学习音准。另外,部分教师追求的教学过程是效率,未深入与理性地认知学生音乐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性。最后,培养听觉能力与集体合作意识缺乏。教师未注重听觉能力与集体合作意识的培养,使学生的思想意识里普遍存在“声音响亮即为好听”,从而在实际的二声部合唱中产生“喊歌”状态,学生只能听到自己的声音,而无法倾听其他声部,最终导致合唱和谐度逐渐降低。
(三)教师指导能力较为缺乏
合唱教学质量与教师的指导能力密切相关,教师教学态度的优劣、指导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二声部合唱学习水平。而在现阶段的小学音乐二声部合唱教学中,由于教师缺乏指导能力,对合唱的认知存在误区,未对音乐和谐度、学习兴趣进行重视,使二声部合唱教学质量低下,无法完成二声部合唱教学目标。
四、 小学音乐二声部教学策略分析
(一)循序渐进,建立概念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缺乏对二声部合唱概念的认知。音乐教师在教学时,要先采取音程练习,再进入歌曲二声部合唱知识的传授。教师自己担任二声部、学生担任第一声部。学生先进行演唱过程,教师慢慢加入合唱,教师再让学生分组模仿教师的二声部加入过程,从而使学生掌握二声部的概念。另外,音程是和声的基础关键点,教师适当为学生安排音程练习。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从旁指导,使学生掌握音程的能力不断提高。
例如,在学习《清晨》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在音乐的开头处设计音程练习,把学生分成高低声部后,对设计的音程进行练习,让学生感受音程具有的和谐度。
(二)唱听并重,夯实基础
1. 变化多种唱法
二声部合唱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和声能力,需要加入和声训练过程。由于和声训练具有枯燥性的特点,需要教师通过趣味性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兴趣后,加入和声训练过程。众所周知,音乐是由7个音符组成,学生掌握7个音符是歌唱的必备条件,需要教师加强音阶练习巩固音乐基础。教师可以运用多种唱法模式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可以起到两声部的和声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对7个音符进行逐一加入训练的模式,先让学生掌握“do”與“mi”,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唱“do”,一组唱“mi”。教师可以利用柯尔文手势引导学生训练,学生在两个音符的练习过程中,形成了和声练习。学生熟练后,教师再加入“sol”音符的训练,将学生分成三组,逐一加入音符学习,再根据音符数量分组学生,在此练习过程中,形成了和声练习,学生学习过程具有趣味性,使音乐掌握质量得到提高。
2. 培养学生听觉能力
音乐是通过人体的耳部传入脑中,为人带来音乐享受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听觉能力的培养。由于二声部合唱需要声部间的有效配合,在实际的教学中更需要学生具备听觉能力。教师在培养学生听觉能力时可以从以下入手:首先,引导学生会听整部作品。教师为学生选择整部作品,引导学生注重听取合唱部分,让学生对歌曲产生整体性的感受。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听取作品中存在的音色、和声、情感情绪等,培养学生具备欣赏意识,此过程是为了引出合唱教学。最后,培养学生分辨不同声部。教师在引领学生欣赏音乐作品时,引导学生分辨两声部具有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学生在分辨两声部时,通过感性体验与理性分析,初步理解每个声部的情感,能够在合唱时表达音乐情感。
(三)因材施教,点燃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对于一切问题,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从爱因斯坦的话语中可知,兴趣教学法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主要因素。音乐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先要掌握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利用特点制定教学策略。由于小学生热爱玩游戏,可以利用游戏教学法先激发出学习兴趣,再引入教学内容。
例如,在学习《白鹤啊,请借一借你的翅膀》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模拟声响的游戏学习模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你们知道白鹤发出的声音是怎样的吗?”学生未见过白鹤,无法回答教师。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展现白鹤的声音,教师再让学生模仿。教师再次引导“白鹤挥动翅膀时会产生风声,你们能发出风声的声音吗?”小学生发出风声的声音。教师再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表现白鹤的声音,一组表现风声,两组进行组合,形成了和声。
(四)耐心引领,学习合作
二声部合唱的难点在于合唱的和谐度,需要学生具备互相协作的能力。教师在二声部合唱教学时,可以采取师生合作的模式,让学生初步感受两个声部合作时的状态。教师再对学生进行分组,先唱好自己和声部分,再注意倾听对方声部。两组学生进行合唱时,提醒学生注意配合,在合唱过程中要注重倾听另一个声部,掌握自己需要加入的时间。另外,处于低声部的学生要与第一声部实现速度、节拍、感情一致化,达到始终跟随第一声部的节奏。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明确自己声部的作用,是要达到附和主旋律,不能高于主旋律、不能被主旋律压制,保持自己的音色与节奏。
例如,在练习《小黄鹂鸟》一课时,教师为了提高合唱的和谐度,练习时,按照单声部歌唱的学习方法学习声部,先唱准、唱稳,教师在学生已经熟练的学会了高声部(或者低声部)的情况下,巩固好声部,再加入范唱引导学生进入另一个声部。让学生在演唱自己声部的同时,注意倾听教师范唱声部。再从师生合唱到生生合唱,从部分合唱到全体合唱的方法自然过渡,层层递进,让学生体验二声部歌曲完美和声。
(五)孜孜不倦,提升师艺
教师不仅要具备声乐演唱能力,还要具备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与处理作品的综合能力。学校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合唱教研活动,掌握合唱教学理念与教学策略,使自身的指导能力不断提高,再应用于实际教学中,保证合唱教学质量。另外,学校还要定期开展音乐素质考核,针对教师的指导能力进行考察,保证每一个音乐教师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从而保证音乐教学质量。
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音乐二声部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充分认清各种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积极地分析现存的教学问题,改变自身的教学方法,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为主,由简单入手,帮助学生打好基础,以此来提升音乐二声部教学的有效性,让和谐之声润泽童年生活。
参考文献:
[1]刘媛媛.分析小学中年级音乐课堂如何有效进行二声部合唱[J].艺术评鉴,2019(6):21-22.
[2]周利娜.浅谈二声部合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音乐天地,2016(10):19-20.
[3]杨璐.小学音乐课堂之二声部合唱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3):17.
作者简介:占小红,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城南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