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教学开发盲生潜能与缺陷补偿探析

2020-04-15邱晓平

戏剧之家 2020年4期
关键词:盲生音乐教学研究

邱晓平

【摘 要】本文主要探究音乐教学中盲生潜能开发与缺陷补偿的措施。以潜能开发与缺陷补偿的重要性为出发点,分析如何开发盲生潜能与缺陷补偿的方法,旨在促进盲生整体音乐教学的质量,满足盲生的特殊需求。

【关键词】音乐教学;盲生;缺陷补偿;潜能开发;研究

中图分类号:G76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4-0145-02

音乐是感情的艺术,而感情则是音乐的灵魂,成功的音乐课对于盲生而言是美的熏陶,不仅可提高其鉴赏音乐的能力,还能激发其对于生活的认知与理解,可有效提高生活情趣,陶冶盲生情操。盲生校园生活相较于其他学生而言,更加封闭,而听觉器官则得到了更多的刺激机会,强化了其感觉功能,通过有效的音乐教学可开发其潜能、补偿缺陷。

一、潜能开发与缺陷补偿的重要性

盲生属于特殊儿童,其无法利用眼睛看到多彩的世界,但其同样也是成长中的孩子,可通过良好的训练与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补偿其缺陷,开发潜能。我国特殊教育形式多种多样,有各种专门的特殊儿童幼儿园、义务教育机构、大学等,专门为学生提供教育。

缺陷补偿指的是通过各种途径改善、恢复、替代受损器官及其组织功能,特殊音乐教育更加注重内外各种条件,尽可能对儿童缺陷进行补偿,主要是由于人的感受性可以训练,感受性是感受刺激物的感受能力,敏锐性高则感受性高[1]。盲生触觉感受性较低,平均触觉阈限约为1.97mm,更加依赖听觉对周围信息的获取,相较于普通人可听到更多的信息。缺陷补偿需要具有良好的环境,为其提供适宜的学习条件,并通过教育,让其充分掌握知识技能,培养情感品德,可有效让缺陷补偿转化为现实。

潜能开发则是在缺陷补偿的基础上完成的,在以往教育中,教师会对盲生视觉“缺陷”更加关注,思索如何补偿“缺陷”,但实践表明,盲生客观生理缺陷很难去补偿,将所有时间花费在补偿缺陷上,只会导致学生失去开发潜能、培养能力的机会。因此,新特殊教育课程提出了在缺陷补偿的基础上加强学生潜能的开发,教师应当以新的眼光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了解学生特长、兴趣,并加以引导,培养其适应社会的能力。要求教师对自身教育价值观、学生观等重新审视,真正发现特殊音乐教育对盲生的价值。

二、音乐教学开发盲生潜能与补偿缺陷的有效措施

(一)转变认知理念

尽管存在大量实践与文献表明音乐教育对于盲生身心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是,现有盲生音乐教育通常流于形式,相较于普通学校并无较大差异,以歌唱为主,教材陈旧,内容单一,并未从盲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为其制定针对性的音乐教育活动及内容[2]。因此,为了提高盲生音乐教学质量,获得更好的教育,展现教育的公平性。其一,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对特殊音乐教育对盲生的重要性具有充足的认知,在根本上转变教育领导、一线教师、家长等方面的认知,明确盲生的音乐教学不仅仅是消遣和娱乐,其能够开发盲生潜能,通过开发听觉弥补视觉缺陷,达到治疗与康复的目的,无法通过其他学科取代;其二,特殊教育学校应当在领导层制定制度,研究学校教育定位,合理设置音乐课程,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音乐教学计划,以盲生特点分层次进行音乐教学,改变以往单纯听音乐、唱歌的教学方式,将音乐教育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

(二)构建教师团队

目前,特殊学校尽管依据国家要求设置了音乐课程,但师资力量并不平衡,有强有弱,部分学校承担盲生音乐教学的通常为兼职教师,很少有专业音乐教师,甚至有些教师其责任感较差,上课中仅用多媒体课件或录音机播放音乐,学生跟唱后结束教学的情况,师资严重欠缺,降低了盲生音乐教学的质量,更不用谈开发潜能与缺陷补偿。所以,构建专业的音乐教师团队可全面提高盲生的音乐教学水平[3]。可从以下几方面出发:其一,加强培养专业音乐教师的力度,院校应当以特殊教育学校实际情况为准,完善音乐人才的培养方案,分向培养音乐康复人才与教育人才,内容也应当联系盲生的需求与特点,不仅应当将基础音乐知识技能展现出来,还应当依据盲生情况安排音乐教学内容;其二,引进音乐、舞蹈等毕业生,尽管此类毕业生并不了解盲生特殊心理,但经过培训、学习、交流后,更容易胜任盲生音乐康复工作;其三,学校也应当为教师提供培训机会,搭建平台,让教师学习,聘请有关音乐治疗、教育专家举办讲座,拓展教师的教学思路。并开展定期教研、听评课等活动,改进教学中的问题,深入分析盲生心理,提高其业务能力。

(三)实行多样化教学

1.利用听觉感悟音乐形象

盲生在失去视觉后,主要是以其他感知完成对世界的认知,而人类五大感知中,第一感官系统是视觉,听觉作为第二感官系统,对盲生也十分重要。因此,音乐课教学中,教师应当将盲生听觉更加发达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鼓励盲生用心聆听音乐,训练其认真听、主动听、听得懂的能力。教学中,可侧重于音乐本身存在的音乐性,让学生仔细倾听音乐的节奏、内容等,全方位多角度地对音乐形象进行分析。

例如,在《彼得与狼》的教学中,可以以乐器为出发点,通过音色的不同为学生分析相应的音乐形象,小鸟灵动欢快的叫声,可用明亮清脆的长笛表现,鸭子的形象则以音色柔和的双簧管展现,其所附带的乡土气息符合学生对鸭子的感知,老爷爷用低音巴松管展现……为盲生展现如何使用辨别、认知、选择、对比等方法,激发其对音乐的兴趣。

并且,在教学中可为训练学生的听觉,可带领学生玩听觉游戏,播放音乐,玩听觉记忆游戏、听觉理解游戏、听觉选择游戏、辨声游戏等,通过音乐训练学生的听觉能力,在这样美好的音乐中,为盲生提供气韵生动的“音乐图画”,还能培养盲生利用听觉实现对周围事物的观察,通过细微变化感知事物,達到“以耳代目”的效果。

2.利用触觉加强音乐认知

相较于听觉,触觉更加直观具体,在音乐教学中应用触觉,主要是让盲生触摸、认知乐器的形态特点,了解演奏技法,或是指导盲生的腰腹、口腔等状态。所以,将触觉应用于盲生的音乐教学中十分重要[4]。例如,在古筝教学中,教师在训练盲生手型过程中,可在古筝琴弦上做好手型,学生通过对教师手掌的触摸感受形态,自己尝试摆放,反复练习掌握要领。练习掌关节的动作时,学生也需要多触碰教师手指、手掌动作,练习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技巧的指导,手把手帮助学生练习。

在唱歌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触摸式教学法,示范如何吸气,学生需要触摸教师的腰腹、肩膀感受身体在吸气时的状态,学生练习时,教师同样可以触摸学生的腰腹、肩膀,对学生动作的正确性进行检查,师生之间触摸可完成整体的教与学体验。

此种方法可促进盲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还能让其掌握正确有效的触摸方式,培养其利用触摸仔细观察的习惯,可感知事物的细微特点与变化,获得“以手代目”的体验,为学生后续的生活与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

3.搭配律动塑造体态

盲人处于“盲态”中,其具有行动迟缓、方向感差等特点,盲校通常会对此开展定向行走训练,让盲生可依据听觉器官,借助盲杖学会行走,但盲生走路依然存在弯腰驼背、蹑手蹑脚的情况,可搭配音乐进行律动教学,让学生更加自信。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应当对盲生发育规律进行了解,对训练进行合理安排。如部分盲校盲生年龄较大,无须添加过多的肌肉线条等训练,应加强练习在音乐节奏下的呼吸、动作的乐感,提高身体平衡协调能力;二是个别化教学,为不同盲生打造针对性的律动课程。如有的盲生钢琴演奏十分突出,但仪态较差,可加强练习其腰部沉、提,纠正坐姿等。

三、总结

综上,本文主要从转变认知理念、构建教师团队、实行多样化教学,即利用听觉感悟音乐形象、利用触觉加强音乐认知、搭配律动塑造体态这几方面出发,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闫三会.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补偿研究[J].长江丛刊,2017(23):164-164.

[2]李桂枝.特殊儿童音乐教育的实践策略[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7(06):16-17.

[3]韩永红.新课标下视障学生体育活动缺陷补偿实践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26(6):107+120.

[4]蒋媛媛.淺谈如何利用音乐教学为盲生开发潜能、补偿缺陷[J].北方音乐,2015,35(13):96.

猜你喜欢

盲生音乐教学研究
网络时代盲生德育工作策略探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基于盲校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质疑意识培养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浅谈盲校学生同伴交往中的常见问题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