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乡村义务教育发展趋势及政策因素分析

2020-04-15徐万山

关键词:专任教师河南省学校

徐万山

河南是农村人口大省,也是乡村教育大省。近年来,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引领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政策推动下,河南省乡村义务教育健康、快速发展,布局不断调整优化,办学条件持续改善,教师队伍得到加强,整体办学水平明显提升。本文依据官方统计数据(1)如无特别注明,文中有关河南乡村义务教育发展的数据,均来自2013~2017年《河南省教育统计年鉴》,相关图表均依据有关数据整理制作。,从总体规模、校舍条件、信息化建设、教师队伍等维度,研究河南省乡村义务教育2013~2017年的发展情况,描述发展态势,分析政策因素,提出对策建议。

一、总体规模与发展趋势

截至2017年年底,河南省共有乡村义务教育学校14 925所,在校学生4 622 060人。其中,小学(含教学点)13 364所,在校学生3 767 157人;初中(含九年一贯制学校)1 561所,在校学生854 903人。乡村义务教育学校数量2017年比2013年减少4 903所,在校学生数量比2013年减少547 484人。数据表明,河南省乡村义务教育发展呈现以下明显趋势。

(一)学校数量与在校生人数

1.乡村义务教育学校和在校生数量总体持续减少

2017年河南省乡村小学、初中学校数量比2013年分别减少4 700所和203所,年均分别减少1 175所和51所,其中乡村小学2016年、2017年分别减少1 300所和1 997所,呈现加速减少趋势(图1);在校学生数量分别减少511 097人和36 387人,年均分别减少约127 774人和9 097人。

2017年河南乡村义务教育共有教学班151 716个,比2013年减少1 284个。其中,乡村小学教学班134 033个,比2013年减少1 538个;乡村初中教学班17 683个,比2013年增加254个。

受在校生数量持续减少影响,河南省乡村义务教育学校平均班额呈缩小趋势。2013~2017年,河南乡村小学从平均每班近32人缩小到平均每班28人,乡村初中从平均每班51人缩小到平均每班48人。乡村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总计比2013年减少8 369个,其中乡村小学减少5 319个,乡村初中减少3 050个。

图1 2013~2017年河南省乡村义务教育学校数量减少趋势

河南省乡村义务教育学段的留守儿童在校生数量也呈逐年减少趋势。2017年河南省乡村小学、初中在校留守儿童分别为956 434人和216 930人,与2013年相比分别减少416 296人和109 057人,年均分别减少104 074人和27 264人。

2.乡村义务教育民办学校逆势发展

2017年河南省乡村民办小学、初中校数分别达到926所和174所,比2013年分别增加229所和34所,年均分别增加约57所和9所(图2);在校生数量分别达到451 552人和67 268人,比2013年分别增加118 943人和24 116人,年均分别增加29 736人和6 029人。

图2 2013~2017年河南省乡村民办小学、民办初中学校数量变化趋势

班额方面,乡村民办小学平均班额明显大于乡村小学总体平均班额,2017年为平均每班39人,比总体平均班额多出约11人;乡村民办初中平均班额则略小于乡村初中总体平均班额,2017年为平均每班48人。

(二)校舍面积与场馆设施

河南乡村义务教育校舍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学校占地面积、建筑面积、运动场(馆)面积、卫生医疗设施等均有较大幅度增加,信息化建设速度加快。

1.乡村义务教育学校占地面积总体扩大

2017年河南省乡村义务教育学校占地面积总计超过1.69亿m2,比2013年增加210.79万m2。其中,乡村小学占地面积总计达到近1.32亿m2,比2013年增加440.56万m2;乡村初中占地面积总计3 718.26万m2,比2013年减少229.77万m2。

从生均占地面积看,河南乡村小学生均占地面积逐年增加,2017年达到35.04 m2,比2013年增加5.22 m2;乡村初中生均占地面积略有减少,2017年为43.50 m2,比2013年减少0.8 m2。

2.乡村义务教育学校建筑面积持续增加

2013~2017年,河南省乡村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包括教学及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生活用房及其他用房)建筑面积逐年增加,2017年总计达到4 600.36万m2,比2013年增加664.78万m2,年均增加166.20万m2。其中,乡村小学校舍建筑面积2017年总计达到3 341.62万m2,比2013年增加537.84万m2,年均增加134.46万m2;乡村初中校舍建筑面积2017年总计达到1 258.74万m2,比2013年增加126.94万m2,年均增加31.74万m2。

从生均建筑面积看,2017年河南乡村小学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为8.87 m2,比2013年增加2.32 m2;乡村初中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为14.72 m2,比2013年增加2.02 m2。

图3 2013~2017年河南省乡村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校数占比变化趋势

3.乡村义务教育学校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校数明显增多

河南省乡村义务教育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校数2013年为5 882所,占乡村义务教育总校数的29.67%。2017年达标校数增加到9 057所,占总校数的比例达到60.68%,提高约31个百分点。其中,2016年、2017年总计分别比上年增加1 303所和2 037所,占总校数的比例分别提高10.13个百分点和19.35个百分点,增速非常明显。河南省乡村小学、初中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校数占比在2014年略有下降之后持续上升,且升幅逐年提高。(图3)

图4 2013~2017年河南省乡村义务教育阶段有校医院(卫生室)校数占比变化趋势

4.乡村义务教育学校医疗卫生设施明显改善

河南省乡村义务教育阶段有校医院或卫生室的学校数量,2017年达到2 724所,比2013年增加1 769所,年均增加442所;占乡村中小学总校数的比率,2017年达到18.25%,比2013年提高13.43个百分点,年均提高3.36个百分点。其中,乡村小学有校医院(卫生室)的校数从2013年的647所增加到2017年的2 206所,年均增加390所,占乡村小学总校数的比率从2013年的3.58%增加到2017年的16.51%,年均增长3.23个百分点;乡村初中有校医院(卫生室)的校数从2013年的308所增加到2017年的518所,年均增加近53所,占乡村初中总校数的比率从2013年的17.46%增加到2017年的33.18%,年均增长3.93个百分点。(图4)

图5 2013~2017年河南省乡村义务教育学段接入互联网校数占比增长情况

5.乡村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速度较快

河南省乡村义务教育阶段建有校园网的学校2017年总计达到5 083所,是2013年校数的3.41倍。其中,乡村小学达到4 383所,比2013年增加3 849所,年均增加约962所;乡村初中达到700所,比2013年增加194所,年均增加约49所。

2017年,河南省乡村义务教育学段总计有14 435所学校接入互联网,占乡村义务教育学段总校数的96.72%,比2013年提高34.83个百分点。其中,乡村小学接入互联网校数为12 896所,占乡村小学总校数的96.50%,比2013年提高36.20个百分点;乡村初中接入互联网校数为1 539所,占乡村初中总校数的98.59%,比2013年提高20.42个百分点。河南省乡村小学接入互联网校数占比近5年逐年迅速提高,乡村初中接入互联网校数占比也呈现较大升幅。(图5)

(三)教师数量与质量

2013~2017年河南省乡村义务教育教师数量总体减少,但队伍渐趋年轻,学历层次逐年提高,高级职称占比明显增加,整体质量逐步提升。

1.乡村义务教育教师数量总体减少

受乡村义务教育学校数量锐减的影响,2013~2016年河南省乡村小学、初中义务教育专任教师总数量从2013年的328 816人,减少到2016年的297 593人,年均减少近10 408人。其中,乡村小学专任教师2016年比2013年减少18 945人,乡村初中专任教师比2013年减少12 278人。2017年河南省乡村义务教育教师数量止减回升,乡村小学、初中专任教师总数比上年增加1 608人。其中,乡村小学专任教师比上年增加1 107人,达到231 240人;乡村初中专任教师比上年增加501人,达到67 961人。

2.乡村义务教育学校年轻教师增多

图6 2013~2017年河南省乡村中小学50岁及以上专任教师人数占比变化趋势

以50岁及以上教师人数为观察点,河南省乡村义务教育专任教师总体呈年轻化趋势。2013年河南省乡村义务教育学校有50岁及以上专任教师82 145人,占当年乡村义务教育专任教师总数的24.98%;2017年这一数量减少至52 978人,占比降至17.71%。其中,乡村小学50岁及以上专任教师数量2017年比2013年减少27 625人,占比降低9.69个百分点;乡村初中50岁及以上专任教师数量比2013年减少1 542人,占比降低0.27个百分点。总体上看,2013~2017年河南省乡村小学“老教师”比例持续降低,乡村初中“老教师”队伍变化不大。(图6)

3.乡村义务教育教师学历层次普遍提高

河南省乡村义务教育教师本科毕业人数持续增加,2017年达到145 254人,占乡村义务教育专任教师总数的比率达到48.55%,比2013年增加40 497人,占比提高16.69个百分点;研究生毕业人数2017年达到1 387人,比2013年增加876人,占比从0.16%提高到0.47%。

分学段看,河南省乡村小学教师本科毕业人数2017年达到95 834人,占乡村小学专任教师总数的41.44%,比2013年增加37 166人,占比提高17.89个百分点;研究生毕业人数2017年达到667人,比2013年增加466人,占比从0.08%提高到0.29%。乡村初中教师本科毕业人数2017年达到49 420人,占乡村初中专任教师总数的72.72%,比2013年增加3 331人,占比提高14.92个百分点;研究生毕业人数2017年达到720人,比2013年增加410人,占比从0.39%提高到1.06%。

二、发展趋势的政策因素分析

教育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引导和支持,教育政策对学校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1]河南乡村义务教育呈现的办学规模总体趋小、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教师质量有所提升、民办教育迅速发展等趋势,也必然有着许多重要的政策因素。

(一)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影响乡村义务教育学校规模

乡村学校数量减少有着较为复杂而深刻的原因,总体而言,与城镇化过程中乡村经济、社会、文化等发展相对滞后而导致的乡村学生“流失”有关。但学生“流失”并不必然导致乡村学校数量的减少,义务教育学校的增减需要相关教育政策的引导和支持。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近20年来我国乡村学校布局调整产生了重要的导向作用。《决定》提出:“按照中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要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适当合并。”[2]在当年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小学布局调整被纳入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重点工作。这使得我国义务教育“村村办学”的格局逐渐被打破,“集中办学”成为乡村义务教育办学新模式。[3]河南省农村人口多,乡村学校基数大,随着城镇化的持续推进和进城务工人员适龄子女随迁数量的增多,在相关政策引导和支持下,乡村学校布局调整、数量减少也就成为必然。

乡村义务教育学校平均班额趋小,与在校生人数减少有关,也与“保留必要的农村教学点”的政策有关。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对科学制定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严格规范学校撤并程序和行为、办好村小学和教学点等做出了规定。2013年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并公布实施的《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规定:“县级人民政府在建设和撤并农村学校时,应当根据需要,在交通不便或者偏远的农村保留必要的教学点,方便学生就学。”[4]应该说,这些规定对河南乡村学校的布局调整发挥了重要的规制作用,产生了积极的政策效应。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极大地促进了农村教育发展

河南农村义务教育的快速发展与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密切相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求“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5]此后,国家和地方相关部门出台了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关于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校基本办学条件、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等一系列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文件。2015年12月,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专项督导办法》(国教督办〔2015〕6号),开始了严格的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项督导工作。2016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试行)》,对义务教育学校设置、校园规划、校舍建设、教育装备等提出了具体要求。正是在这些政策的引导、支持、规范、推动下,河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占地面积总体扩大,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持续增加,体育场馆面积达标校数快速增多,学校医疗卫生设施日益完善,教育信息化程度快速提升。

(三)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有效提升了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质量

我国历来重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出台过许多促进乡村教师发展的政策法规。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就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等提出了明确的政策要求。根据相关要求,河南省在当年年底印发《关于印发河南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的通知》,就国家有关政策的目标落实、时间节点、经费保障、督导检查等提出具体要求。近年来河南乡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质量逐步提升,应该说正是得益于这一政策的支持。以位于河南西部山区的国家级贫困县卢氏县为例,该县依托中小学教师“国培”计划,充分挖掘项目内在价值,采取线上学习、线下研修的“双线并行”研修方式,很好地解决了乡村教师离岗培训的工学矛盾,有效提升了乡村教师的专业素养。他们还根据《乡村教师振兴计划(2015—2020年)》的有关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创新性地设计出“两个半径画圆、两个二次分配”的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发放办法,收到了良好的政策效益。[6]

(四)民办教育支持鼓励政策有力促进了乡村民办教育发展

河南乡村民办教育的逆势较快发展,与快速增长的乡村优质教育需求有关,更与近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相关政策引导和支持密不可分。随着《民办教育促进法》的修改及《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实施细则》《营利性民办学校监督管理实施细则》等配套文件的出台,国家层面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法规体系更加完善,民办学校举办者和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更好保护,进一步调动了民办教育投资者和举办者的积极性。地方政策层面,2011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制定的《关于创新投融资机制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教育领域意见》,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发展教育,落实民办学校用地、建设、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保障民办学校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支持民办学校做大做强。2015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出台,就完善落实民办教育发展扶持政策、进一步优化民办教育发展环境、引导民办教育规范发展等提出更为权威的要求。许多地市也制定了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例如,郑州市政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的若干规定》,明确规定: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5 000万元用于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对一次性投资规模大的民办学校,政府为其选派不低于2%比例的在编教师予以支持;对按规定建成的小学、初中、高中每个教学班分别给予20万、30万、50万元的奖励。洛阳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对新建、扩建民办学校的用地采取划拨方式优先供地;新建和改扩建的教学、学生公寓用地等,按照公益事业用地及建设规定享受有关优惠政策;民办学校教学设施和学生生活用水、用电、用气、排污等执行居民生活收费标准。[7]这些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对民办教育的更好更快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引导、支持、鼓励、规范作用,河南乡村民办教育深受其益。

三、问题及对策建议

受益于政策红利,河南乡村义务教育办学设施、条件装备、教师队伍等办学条件得到大幅度改善和加强,但仍有许多薄弱学校和不少薄弱环节,整体办学质量还有较大提升空间,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予以加强。

(一)加强乡村义务教育学校薄弱环节建设

据官方统计数据,至2017年,河南省尚有超过40%的乡村小学和近30%的乡村初中体育运动场(馆)面积不达标,有超过80%的乡村小学和近67%的乡村初中没有学校卫生室,有近70%的乡村小学和超过50%的乡村初中没有卫生厕所,有约30%的乡村小学和20%左右的乡村初中体音美器材和相关学科实验仪器不达标。这些薄弱学校和薄弱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河南全省乡村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

关于改善乡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设施条件,国家和地方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建议按照2019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切实做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的意见》提出的要求,继续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力度,用好中央财政补助资金,补短板,强弱项,既努力争取达标,又坚持防止超标,进一步改善乡村义务教育办学设施,提高乡村学校条件装备水平。尤其应重视乡村学校体育运动场(馆)和学校医疗卫生设施建设,增加乡村学校图书器材数量,努力达到相关标准要求。必要时可组织开展专项(比如学校卫生室、卫生厕所)建设行动,列出单独财政预算,抓好督促指导工作,确保乡村义务教育薄弱办学设施的完善和改造升级。规划方面,应把乡村义务教育学校建设纳入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大盘子”,保证乡村教育脱贫目标如期实现,保证教育优先发展地位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落实。

(二)推进乡村义务教育校际均衡发展

河南省乡村义务教育在平均班额趋小的情况下,也有数量不小的大班额存在。至2017年,河南省乡村小学仍有56人及以上大班额5 200多个,其中超过1/4为66人及以上超大班额;乡村初中有大班额近3 200个,其中有近1/3为超大班额。乡村学校大班额的存在同样反映了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本质上反映了乡村居民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的增加与乡村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这为乡村义务教育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既要重视一定区域内城镇和乡村之间的教育均衡发展,也要重视乡村教育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切实做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的意见》要求:“争取到2020年年底,全部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基本消除现有56人以上大班额,全国大班额比例控制在5%以内。”[8]建议借助这一政策力量,从当地乡村义务教育发展实际出发,采取“倒排任务”的方式,将消除乡村学校大班额任务细化,制定出工作路线图和时间表,确保工作落实和目标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与解决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主要考虑增加学校数量和班数不同,乡村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问题的解决思路,应该是注重已有学校办学条件的普遍改善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要特别重视乡村义务教育学校文化建设和特色培育,重视乡村学校课程建设和管理改进,重视乡村学校教学改革和质量提升。要加强对每一所乡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发展引导、管理指导和质量评价,实行乡村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定期交流制度,建立乡村义务教育学校校际均衡发展有效机制。

(三)持续重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2017年河南省乡村义务教育学校在校生中仍有超过1/4为留守儿童。这与河南乡村仍有大量外出务工人员有关。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这一比率必然会持续降低,但短期内应该不会有非常显著的改变。

建议有关方面继续采取措施,更加有效地保障留守儿童的入学、就读和身心健康发展。在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同时,应更加重视扩大乡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数量,进一步改善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活条件,满足留守儿童家庭的寄宿需求,尽可能减少交通安全和餐饮保障问题。要健全和不断完善留守儿童保护机制,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努力让每一位留守儿童都能感受到教育的温暖和学校的关爱。

可以探索更为科学有效的留守儿童监护和教育机制。在指导和帮助留守儿童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和监护水平的同时,乡村学校可尝试承担一定的监护主体责任和义务,以保障留守儿童更好地成长和发展。[9]可利用大数据的分析和预测功能,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10];运用大数据技术构建儿童、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留守儿童教育干预系统,对留守儿童学习、行为、情绪等方面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11]

(四)加强乡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2017年河南乡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数量止减回升,年轻教师开始增多,这既有利也有弊。新教师学历高、知识新、活力足,但其往往经验少、稳定性差。学历方面,2017年河南省乡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占比为49.01%,而同期河南省镇区和城区的这一比率分别为60.86%和73.48%。职称结构方面,2017年河南省乡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高级职称占比为5.32%,而同期河南省镇区和城区的这一比率分别为8.73%和10.54%。此外,乡村义务教育骨干教师数量不足,尤其是乡村初中县级以上骨干教师占比开始呈现下降趋势,2017年比2014年降低5.74个百分点。

加强乡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应认真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有关要求,着力提升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乡村教师队伍;健全地方教师发展机构和专业培训者队伍,推进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建设与改革,继续实施好乡村教师“国培计划”“省培计划”;深化乡村教师管理综合改革,根据乡村义务教育发展特点和实际需要,落实好教职工编制向乡村小规模学校倾斜、按照班师比与生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编制数量的政策;实行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实施规模,提高乡村义务教育学校高级教师岗位比例,坚持实施鼓励、引导城镇优秀教师、校长到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任职制度。待遇方面,认真落实艰苦边远地区教师津贴等政策,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补助;加强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将符合条件的教师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让乡村教师住有所居;帮助乡村青年教师解决工作、生活困难,优化乡村青年教师发展环境,稳定乡村青年教师队伍。[12]同时,建议对农村教师子女上学给予政策性照顾,解除农村教师子女教育的后顾之忧;对在乡村学校从教30年及以上的教师,除颁发国家荣誉证书外,建议在其退休后继续按月发放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以提高乡村教师队伍的吸引力和稳定性。

(五)加快推进乡村教育信息化建设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强调:“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显著特征,是‘教育现代化2035’的重点内容和重要标志。”[13]尽管近年来河南乡村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但相关设施依然薄弱。到2017年年底,河南省仍有近70%的乡村小学和超过55%的乡村初中没有校园网。与此同时,河南省乡村义务教育学校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念落后、能力不足、途径较少、制度保障乏力等问题。

建议按照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有关政策要求,结合地方实际,制定乡村教育信息化建设专项计划,明确责任,创新机制,积极实施数字资源服务普及、网络扶智工程攻坚、网络学习空间覆盖、智慧教育创新发展、信息素养全面提升、教育治理能力优化等行动,协调开展信息化教学设备捐赠、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教育信息化应用服务等活动,不断完善乡村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平台+教育”服务模式,推进教育开放资源汇聚共享,推动乡村学校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通过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方式,开展联校网教、数字学校建设等,实现“互联网+”条件下的区域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助力乡村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提升。应重视乡村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和农村学生信息素养的培育,重视典型引领和经验推广,扎实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信息化环境下乡村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和学业质量的提高。概括而言,乡村义务教育学校应持续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利用;二是提高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意识和能力,加快培育乡村学校学生的信息素养;三是重视对乡村学校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的引导和支持,保持相关政策的适当张力。

(六)促进乡村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随着乡村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数量日益增多和规模不断扩大,对其加强管理成为乡村教育治理的重要内容。

建议依照有关法规,在进一步鼓励、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同时,着力加强对乡村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引导和全面管理。一是加强民办学校的党组织建设,切实落实党对乡村民办教育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二是加强对民办学校招生工作的监管,确保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全覆盖,维护乡村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的正常秩序;三是加强对民办学校课程、教材、教学的监管,督促其按规定开设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禁止违规开发校本课程,严禁使用未经审定的教材;四是加强对民办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监管,健全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义务教育评价体系,确保“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乡村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落实;五是加强对民办学校校园安全的监管,确保乡村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每一位师生的人身安全,办让人民群众放心、满意的民办教育。

猜你喜欢

专任教师河南省学校
2022年全国专任教师比上年增加35.98万人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北京高校专任教师结构(1991年—2017年)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学校推介
北京普通高校的教师队伍及其结构
奇妙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