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DSA 鉴别诊断肝小静脉闭塞症价值比较
2020-04-15蔡学光杨海兰曾俊仁甘井泉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云南昆明650021
蔡学光,杨海兰,曾俊仁,甘井泉,周 芸(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云南 昆明 650021)
肝小静脉闭塞症又称为窦状隙梗阻综合征,主要为正常肝循环中出现的非血栓性梗阻,且同时伴有肝小叶及常见肝小静脉纤维化狭窄或者闭塞现象,继而引起肝部病变,为患者而带来巨大的痛苦以及死亡的风险[1]。当患者发病后,多表现出肝脏肿大、疼痛、腹水以及黄疸等症状,与临床肝脏多发疾病如肝炎后肝硬化以及布加综合征等疾病表现出的症状相似。目前临床对于该疾病的确诊常采用CT 进行检查,而疾病鉴别检出率难以提高且对于病灶情况的准确性难以把握,通常会导致患者治疗时机的延误,导致疾病进一步发展[2]。故现将DSA 技术联合CT 检查对肝小静脉闭塞进行诊断与检查,探讨不同方案的价值差异,具体如下所示。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在我院于2019 年1 月至2019 年10 月期间接受诊断分析的疑似肝小静脉闭塞症患者中选取60 例。随机分成采用联合应用方案的观察组以及常规CT 检查的对照组,两组患者例数全都设置为30 例。所有患者中,有34例男性,26 例女性,年龄为32 ~69 岁,平均(47.1±4.8)岁;按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分:13 例患者出现肝脏肿大,11 例患者合并腹水,12 例患者合并疼痛,24 例患者合并多种症状。不同组患者基本资料没有显著的差异,可进行比较以及分析,P>0.05。本次试验纳入标准:(1)患者及家属对于本次试验所有内容以及注意事项均了解且自愿参与;(2)符合参与研究疾病标准的患者。排除标准:(1)不同意参与本次试验研究患者;(2)因特殊情况难以完成本次试验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CT 检查的方式进行诊断以及扫描,而观察组患者则给予CT 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进行检查诊断。患者CT 检查扫描的范围包括患者膈肌至髂脊部位,进行检查前一天应注意提前嘱咐患者禁食8 ~12个小时,且进行扫描检查前嘱患者适量饮水,以保持胃肠道充盈状态,便于检查。平扫后给予患者350 毫克/毫升碘海醇经肘静脉注入,对于患者门静脉期以及动脉期进行图象的扫描收集,观察患者门静脉的具体情况。DSA 血管造影检查于患者CT 检查后进行,其中应用300 毫克/毫升碘海醇作为对比剂常规注入。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试验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检验方法选用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采用χ2检验。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0.05。
2 结果
2.1 组间诊断情况比较
观察组病灶周围情况以及血管灌注、梗阻情况检出结果较对照组明显更为清晰明确,且肝小静脉闭塞症检出率为93.33%,大大高于对照组76.55%。除此之外,观察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更高,P<0.05。具体见下表1。
表1 诊断评价情况比较分析[n(%)]
3 讨论
目前,就临床诊断而言,肝小静脉闭塞症易与肝炎后肝硬化以及布加综合征混淆诊断,从而导致治疗的错误以及延误[3]。但是临床常用的CT 检查难以进行鉴别区分,故本次实验联合DSA 进行检查诊断,以评价其应用价值[4]。DSA 检查诊断技术应用后可以明显准确观察到肝脏末端小静脉及其分支血流循环以及闭塞情况,从而达到与其他疾病鉴别诊断的目的。CT 检查扫描结合DSA 技术的应用对于临床医师准确判断疾病且掌握疾病进程以及病灶该病情况具有明显优势。
本次研究表明,采用CT 以及DSA 技术联合诊断,观察组患者肝脏情况以及末端血管灌流、阻塞情况明显得以显示,诊断检查精确度明显提高。除此之外,观察组患者对于检查过程以及结果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肝小动脉闭塞症进行诊断时,CT 联合DSA 这一检查方案相较于常规诊断检查更具有优势。从患者角度出发,疾病的早期鉴别诊断有利于患者及时接受更有效的针对性治疗,加快患者的康复,尽早减轻患者因疾病带来的痛苦以及压力。而对于医师临床工作来说,CT联合DSA 方案的应用有利于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有利于提高准确进一步治疗的安全性,而且对于医患之间和谐关系以及信任的建立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临床肝小静脉闭塞症患者的诊断工作中应进行推广应用,提高临床诊断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