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细胞癌介入治疗后经增强CT 和MRI影像诊断的对比分析

2020-04-15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7期
关键词:符合率肝细胞原发性

翟 颖

(遂宁市中心医院放射影像科 四川 遂宁 629000)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医学上十分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1]。本次研究将着重分析核磁共振和CT 扫描在肝细胞癌介入治疗后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 年7 月至2019 年12 月,选取63 例肝细胞癌介入治疗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32 例)和参照组(31 例);其中参照组男性16 例,女性15 例,年龄42 ~71 岁,平均(57.19±3.19)岁,病程为3 ~11 年,平均(5.94±1.39)年;参照组男性17 例,女性15 例,年龄43 ~72 岁,平均(57.34±3.23)岁,病程为3 ~12 年,平均(5.87±1.41)年。对两组患者以上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数据有差异,P>0.05。

1.2 方法

设备采用CT 西门子双源一代,造影剂选择为碘海醇,扫描层厚设置为2mm,重建设置为5mm,增强扫描时扫描的速率选择为0.28s/r。当完成CT 平扫后,经肘部静脉高压注射碘海醇,注射的速率为3ml/s,分别在动脉期、门脉期与平衡期进行扫描。

MRI 设备采用西门子1.5T AVENTO,造影剂选择钆喷酸葡胺;在增强扫描的过程中,经肘部静脉注射莫迪司,剂量为0.2ml/kg,速率为2ml/s,分别在动脉期、门脉期以及延迟期扫描。

1.3 统计学分析

以SPSS20 处理,χ2检验计数资料,百分数表示。P<0.05 时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两组患者经过CT 与MRI 诊断后,将结果与病理学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实验组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数据有差异,P<0.05,见表1。

表1 诊断符合率对比

3 讨论

当前在我国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当中,多数会选择CT 扫描以及核共振等影像学手段辅助检测,根据病理学影像可以检测出病患肝癌密度大小,继而为下一步提供可行性的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其中CT 扫描适应于原发性肝癌的扫描检测,在动脉期的肿瘤会呈现出比较显著的增强趋势,而在其扫描的影像中则表现为高度密集的结节性影像[2]。对于病灶而言,呈现的强化趋势比一般情况下的要早很多,并且能够均匀地扩大肝实质密度,病灶当中的血流速度较快;没有继续提取对比剂的情况下,呈现的CT 值会迅速减少,同时的肿瘤密度也会出现相应的减少,在CT 扫描检测中动态扫描时间密度就会呈现显著的提升趋势,因此肿瘤的CT 扫描影像呈现出快进快出的特征。

在分析核磁共振诊断肝癌病灶时优于CT 扫描的原因为:核磁共振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可以更好地控制各时相数据采集的时间,从而更为准确地捕捉到病灶,各时相的强化特征[4]。在通过影像学诊断时,肝癌最敏感的时相为病灶在肝动脉期的强化,这是临床中诊断肝癌的关键所在,而对于较大的病灶而言,即便动脉期强化不明显,其仍有很大可能被检出;仅仅对于较小的病灶而言,若动脉期强化不明显,极有可能出现漏诊和误诊。

综上所述,在临床诊断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过程当中,CT 扫描相较于核磁共振检查来说准确度不足,在实际的临床整治当中核磁共振检查更值得去使用和推广。

猜你喜欢

符合率肝细胞原发性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关系研究进展
AFP、CA19-9、CEA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靶向免疫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观察
外泌体miRNA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锌指蛋白与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AFP、CEA、CA-199、CA-125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多层螺旋CT与MRI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