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材比较研究
2020-04-15杨璐莲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杨璐莲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我国教育研究方法学科最初是由北京师范大学朱智贤教授和西北师范大学陈震东教授开创的。后经西北师范大学李秉德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裴娣娜教授等于20 世纪90 年代进一步发展,基本确立了学科体系。
一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教材选取
本文以时间为线索,选取了5 本近30 年编写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教材。它们分别是:首都师范大学郝德元教授于1990 年编著的《教育科 20 学研究法》(以下称作“教材一”),北京师范大学裴娣娜教授1995 年编著的《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教材二),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袁振国教授2000 年编著的《教育研究方法》(教材三),云南师范大学孙亚玲教授2009 年编著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材四)和华南师范大学刘良华教授2014 年编著的《教育研究方法》(教材五)。这5 本教材的使用范围广泛,且编著出版时间能够很好地反映出我国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材从20 世纪90 年代到现在的特点和演变趋势。
二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材的比较
(一)教材整体结构比较
教材一包括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研究报告撰写指南四个部分。重点讲述了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阐明了掌握研究变量的基本概念呢和实验设计的重要性及其在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材二包括教育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教育研究的构思与设计、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教育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评价四个部分。教材三由十四个章节构成,从结构上看,第一章是对教育研究的意义和过程的概述,第二、三、四、十二章属于教育研究的构思与设计,其余的九章是对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的介绍。教材四由十一章构成,围绕教育研究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统计方法、研究成果表达四个方面展开。教材五由研究设计、怎样做实证研究、如何写作三个单元构成,每个单元由不同的章节构成。
结合时代发展,从教材组织组织框架的角度来看,教材一、教材二编著于20 世纪90 年代,这一时代的研究者主张教育研究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教材的组织结构倾向于将具体的研究方法与进行教育研究的过程相结合。教材三、教材四、教材五编著于21 世纪初,在结构上更注重将进行教育研究的设计、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分为具体章节进行细致论述。后三本教材的结构设置相比教材一、教材二能让读者对每一种教育研究方法的认识更加深刻,对基本的教育研究方法使用的情境更加清楚。
(二)内容设置比较
1 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的比较
五本教材在对教育科学研究基本知识的阐述上侧重点有所不同。教材一是以理论层面的教育科学研究基本知识为重点的,对基本知识的介绍从科学研究的任务、问题选择、文献查阅、变量四个方面展开,其中对于变量的介绍最多。教材二中关于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从教育研究方法的概述、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及方法论原则三方面展开。教材二中对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逐渐从理论层面关注到了方法论层面,但只关注了原则,并没有对教育研究方法论进行具体介绍。教材三主要从教育研究的意义和过程进行阐述,没有对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内涵、历史发展、分类进行论述。教材四主要从教育科研方法的含义、重要性及分类、历史发展、教育研究方法论展开论述。教材四中关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础知识达到了理论与实际层面的统一,具体论述了科学主义方法论、人文主义方法论、系统科学方法论,是对教材三中方法论层面的发展。教材五则从研究方法的类型及选择展开介绍。
2 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的比较
关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分类,教材二按照使用范围和概括程度、研究目的和功能、研究使用的方法三个角度对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进行了划分。教材三基于研究的目标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教材二是基于研究的方法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教材四分类标准最丰富,教材五分为实践研究、哲学研究和实证研究。为了直观的呈现五本教材所介绍的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以及研究方法的变化和发展,绘制了表1。
表1 五本教材包括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五本教材中出现频率最高教育研究的一般方法依次是:实验法、调查法、文献法、观察法。这说明这四种教育研究方法是最常用、最重要、最需要大家掌握和运用的方法。调查法的演变:教材一中没有对具体的一些研究方法进行归类合并,介绍了测量法、问卷法、面谈法、观察记录法。而后面四本教材对教材一的这些方法进行了归纳。教材二将教材一介绍的测量法、问卷法、面谈法、观察记录法、个案研究法提升为调查法。教材三和教材四将问卷法和访谈法归纳为调查法的两种形式。而教材五从实证研究的角度讲测量法和问卷法概括为调查法。对于调查法的演变是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以及时代的发展趋势提出的归类,每一种划分都有一定的依据。总而言之,调查法是一种研究者通过问卷、访谈或观察等形式搜集材料和数据,以此为基础对调查对象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的研究方法。文献法:五本教材首先介绍的教育研究的一般方法都是文献法,运用文献法对每一项研究进行资料搜集是必要的。教材一介绍的是历史法,但随着知识的演变,历史法逐渐归纳为文献法的一种方式。教材二阐述的历史法和理论研究法都是后面教材三、教材四、教材五论述的文献法的表现形式。研究范式:五本教材中,只有教材三和教材四对研究范式进行了介绍和论述,其中行动研究是两本教材都包括的内容。这说明,我国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材对于研究范式的阐述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其中行动研究是关注的热点。
3 课后习题安排的比较
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是一个不断内化的过程。课后习题是强化新知识,培养学生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的重要方式。五本教材中的教材一、教材四、教材五均设有习题,教材二和教材四没有设计习题。
教材一除历史法和个案研究法两章外,每章书后设有研究能力测试习题,且书本最后附有参考答案。教材一中的习题安排语言简单质朴,对所在章节的每一部分内容都设置有针对性的习题,且习题的数量都在6 道题以上。习题内容侧重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的考核,以封闭式问题为主,以开放式问题为辅。除以上特点外,教材一习题之间的关联性强,前面的题目或者答案往往是后面的题目的条件或基础。总而言之,教材一的习题侧重的是对学生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较少。
教材四在每章书后设有思考与练习,题目数量在2-3 题左右,题目均为开放式问题,没有给出参考答案。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与回答言之有理即可。题目内容既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又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命题时考虑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的掌握,通过让学生绘制思维图、概念图,结合实例分析理解基础知识来得以实现。让学生通过结合实际情况运用研究方法进行研究,体验每一种研究方法的过程,并对研究成果的撰写有具体的测试内容。
教材五在每章书后设有讨论与探究,题目数量大于7 道题,题目均为开放式问题,书中没有给出参考答案,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呈现出多样性和创造性。习题组成部分有讨论、探究、分析三个环节,但多以讨论和探究两种形式为主。教材五的习题注重的是对学生的问题思考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探索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之,通过对5 本教育研究方法教材的比较发现,我国教育科学研究正在不断加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教材体系正在不断完善。选取的5 本教材在促进读者对教育科学研究基本理论知识、教育研究基本方法的掌握与运用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并且在提升读者的理解能力、思考能力、探究能力等方面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