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04-14彭屹峰
彭屹峰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的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遇到了很大的挑战,需要作出合适的改变,才能更好的为社会输送人才。同时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给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带来了机遇,怎样利用机遇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使得人才的培养更符合时代要求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重点问题。
关键词:环境设计;人才培养模式;问题与对策
高校教育人员应该对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以及该专业的发展方向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基础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解决存在的现实问题。
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特色分析
环境设计专业包含的学科比较多,充分体现了该专业的综合性,也体现了该学科是适应社会发展和人们需求而产生的一种新兴专业,具有一定的独立的特色。第一,该专业的具有一定的社会前瞻性,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该专业人才能够与时俱进,根据社会发展和市场变化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同时还要具有超前的前瞻性;第二,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包含建筑、艺术、装饰等多个学科,是艺术与工程的一个良好融合;第三,该专业的方向设置极具特色。地区发展和要求不同,因此对于人才培养的方向也不尽相同,但是都以当地的社会环境需求为主体;第四,该专业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对于教学来说,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是与时代发展相悖的,所以在教学中要具备创新的思想,要以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为依据不断变化。
存在的问题分析
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不够
当前我们处于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社会中,这就要求高校要对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提高重视,充满新意和个性的设计作品才能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法和技能是相对比较简单的,但是理论知识的积累也是日后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的一个基础。只有基础知识够丰富,才能够设计出独具特色的作品。如果理论知识不扎实,那么就会与电脑短期培训的速成班成员没有区别,完全限制了高校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
课程设置科学化程度不高
当前高校的环境设计专业设置的课程比较多,并且过分的强调了细化,这样就会使得该专业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狭窄,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非常不利。很多高校对学生的设计效果更加看重,而忽视了学生再环境设计学习中思考的过程,导致很多学生的综合素质难以提高。此外课程分化、无空隙的设置使得该专业缺乏了良好的整合性,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缺少实践练习
当前社会需要的是综合发展的人才,要能够将基础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但是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在进行教学的时候缺乏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虽然也有一些高校与社会企业开展了合作交流,但是真正到企业中实践的学生数量很少,使得这种实践教学不能真正得到落实。
针对问题的解决措施
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要想将环境设计专业的各门课程进行综合性整合和利用,就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当前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带来了发展机遇。为了能够加强学生的实践教育,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高校应该为学生建立实践平台,并加强与一些社会中优秀企业的合作,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岗位上进行实习。
开展“体验式”教学,丰富学生的知识
要为学生开展“体验式”的教学模式,不断完善教学的设备,使得学生的各项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例如要建立多媒体投影教室、工艺实训室、制图实训室等,从硬件设施上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可以在施工工艺实训室中看到室内的一些基础装修施工过程。通过对装饰材料、构造等进行观察,可以使得学生得到更好的设计体验,让学生对装饰效果有一个更加直观的了解。在制图设计实训室中,学生还能将看到的装饰效果通过计算机制作成施工图和设计方案图,这种“体验式”让学生更好的去掌握所学知识,并且可以在设计中融入更多自己的思想,使得设计的创新性更强。
注重学生原创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如今综合发展的人才更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在对环境设计专业人才进行培养的时候要注重学生的综合性发展。教师要设置阶梯级的训练,让学生的水平逐步得到提升,而不是一直处于初级阶段。同时教师要注重设计与自然本身的协调发展,要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提升,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文化、环境和设计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要保证设计与环境协调发展。环境设计需要多方面人员的沟通,因此要对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进行培养,在步入社会走向工作崗位,能够成为一名成功的设计人员。
结束语
综合以上内容,我们可以发现高校的环境设计专业具有自身独有的特点。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要对该专业学生进行人才培养,就要更进一步明确学科专业的培养目的,社会的需求以及高校学生的学习期待,要切实解决现存的问题。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设计出更具新意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彭洪斌.地方应用型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19):102-104+107.
[2]陆冠东,黄海波,安喆,陈辉,贺琳彦.高校应用型艺术人才培养实践与思考[J].艺术评鉴,2019(12):130-132.
[3]云卫星.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思考[J].工业设计,2018(11):114-115.
[4]郭林林.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8):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