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明时节 奠说巴人

2020-04-14段小胜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12期
关键词:巴人古巴人先祖

段小胜

古有巴人,为中华民族先祖之一脉。

我国近代巴蜀文化考古发掘认证,巴人远古先祖源于蒙古利亚人种,历经迁徙、衍化,其部落后广布中、东亚各地,渐成民族,华夏境内亦有羌、彝、藏、苗及北方诸游牧民族。曾有甘陕羌人一族(属藏缅语族),史前因战乱亦或自然灾害,自陇西沿鄂西北入川东,与当地土苗融合渐成巴族。

《山海经·海内经》"西南有巴国,太葜(伏羲)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为巴"。古巴人以后照为祖,散居陇西、鄂西北、川东诸域,因迁徙中内与苗争,外抗蜀楚,流年争战,至巴人民风强悍,刚勇好斗,其域也广,渐成大势,衍生成族。史说夏朝之前已在今湖北长阳建部族联盟,首领巴务相成,后史称廪君。

夏时(距今4000年前)称之巴方,商称巴奠。公元前11世纪常与商争战,后佐周武伐纣,因功封子爵,成侯,赐巴子国,定都江州,疆东展至鄂西清江流域和长江中游,西及川中,南邻黔贵,北守陇西。战国时期己傲立七雄之边,然汉史视之为蛮(未开化之族),至之史外。公元前316年秦大将司马错灭蜀,恰时巴国内乱,司马氏顺势伐巴,灭巴国。公元前221年秦成一统,于江州设巴郡,因忌巴人势大民刚,地亦偏险,为防其乱,迁巴人一支至鄂东江夏(今鄂州),移民主体似源自鄂西北之樊城,其建主城于今鄂东曰之樊口,史称江夏蛮。

东汉建武23年,清江流域巴人谋反,汉庭使将刘尚征讨,事毕逾众7千,逐置鄂东,后川东鄂西巴蛮再反,朝庭几度征讨、安抚,平息后又几迁川、清巴人入五水(蕲水一曹河,希水一浠水,巴水一巴河,西归水一倒水河,赤亭水一举水河),其中川巴多置蕲、黄,清巴则置希巴两水。是时五水流域因为几朝争战前突处,故地广人稀,巴人势强,迁居域后融化原据楚苗而渐趋一族,史称五水蛮,因汉晋辖于西阳郡,亦谓西阳蛮。

五水巴人依山水而居,东靠山脉,西临长江,禀承巴人祖性,能漁善耕,生产发达,人丁兴旺,六畜丰盛,且民风刚勇、团结。以巴水为母亲河,主城巴口(今巴河镇五洲),为五水巴人政治文化中心,史称五蛮城。战乱时期多自成体系,辖大别山至长江之间,成亚民族群体。

南北朝时南朝刘宋派名将攻伐五水巴蛮,历时数载破五蛮城,并立军寨于巴水之头五洲处,为镇安五水流域,北迁汉人入域,始有巴汉杂居。

隋唐时期,五水流域地处华夏之中,国泰民安之时亦文化交融渐盛,五水蛮渐次汉化,己不成民族,亦不再谓蛮人。中唐诗人杜牧感慨黄州道:"古有夷风,今尽华俗"。但其间巴水、希水等民间仍有几分夷风尚存。

宋末元初,五水人忠勇抗元,历时十余载,元人凶残,屠我族先民甚众,大伤五水。元未汉民反,五水人徐寿辉举事,定都希水清泉寺,国号天完,域内先人参者众多,后其部将明玉珍领部分五水人入川,战乱之后五水丁稀,至明洪武年间,引江西湖(鄱阳)江(赣)入湖广,客籍湖民渐超鄂东土著,两民融化,生息如斯。明末张献忠慕五水先民刚勇,为成其势,再携5.7万先民进川蜀,清初康熙年间又有部分五水人应召入川,其后两百年间留居五水先民自强不息,久有先民之志之性之风之俗!尤以巴水河先辈为忠坚,雖历经朝变,饱受战乱,然为守望先人祖坟,坚据祖城(五蛮城),禀承祖训,保巴人禀性(团结好斗),存先祖遗俗,长相思守!建国之初,仍尚见巴叟头缠白巾,雄立巴洲之头,翘首西望!

逝者如斯,远古巴人,虽与我辈渐行渐远,然我等血脉之中,先祖巴人之精神、文化、语言、习俗等,仍遗存深厚!五水流域语言界定为中州语系特殊语种,其方言甚多,域外难懂,实质乃先祖巴人所遗。今国内土家族与古巴人渊源更深,尊巴为祖,其方言,习俗,民风等与我们五水相同、相似甚多!经考证尤以鄂西恩施土族似同显著。今时五水流域姓氏之中彭、李、刘、杨、范、冉、向、田、谈、宋等诸姓多为巴人先祖衍存!许多民俗如:还年福、红白喜事、哭丧哭嫁、坐月子、正月十五散灯、来客装烟、端正插艾、灶头鼎罐等皆继承于巴祖。不食猫肉(巴祖以白虎为崇)、吃大肉、腊肉、糍粑、油炸粑、还有酸菜、豆豉、腐乳等也是巴祖食俗。

顺史寻源,五水之民,乃巴汉之后!实以巴人为先!

时值清明,聊以此文,尊念先祖,遥奠巴人!

猜你喜欢

巴人古巴人先祖
英勇善战的巴人
大河村奇遇记
英勇善战的巴人
伏特加的瓶子被冲走了
怀念亲人,不忘先祖
巴人:一个不能忘却的文化战士
静寂的故宫博物馆
试论土家民族的历史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