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移位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探讨
2020-04-14王忠玉
王忠玉
【摘 要】目的:分析探究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移位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采取随机盲选法,将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82例移位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划分为2组,各组平均41例;其中,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实行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对比2组患儿的Flynn肘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Flynn肘关节功能评分与观察组相比明显更高,2组数据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2)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95%,2组数据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结论:移位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实行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肘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领域中使用及推广。
【关键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移位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26.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3-0-02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儿童骨折损伤,其骨折位置往往发生于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而处理方法不得当时则可能造成神经损伤及肌肉缺血性痉挛,甚至导致患儿肘部出现内翻畸形[1]。鉴于此,本文重点探究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移位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此次纳入研究的82例患儿,纳入时间为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所有患儿均符合移位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诊断标准,并且所有患儿家长于知情条件下签署实验同意书,基本排除失语、合并精神疾病及合并肝肾疾病的情况。以随机盲选法为参照划分为2组,即:对照组41例患儿中,男、女比例为24:17;年龄分布为6岁至13岁,平均年龄为(9.41±2.37)岁。观察组41例患儿中,男、女比例为25:16;年龄分布为6岁至12岁,平均年龄为(9.42±2.36)岁。2组患儿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意义。
1.2治疗方法
(1)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即:协助患儿取仰卧位,常规全身麻醉,将患肢放置于X线可穿透的手臂板,选择肘关节前方作横向手术切口,分离肱肌及肱二头肌,重点保护肱动脉,小心切开肱二头肌腱膜分离肱二头肌,于肱肌内侧及肱桡肌外侧进入,仔细观察肱骨髁上骨折断端及近端骨折端力线,仔细去除骨折端间血肿,标记骨折断端进行对比复位,利用2至3枚1.5㎜规格克氏针于外侧放置穿透骨折线,待核实复位情况及稳定性后于皮外剪短克氏针,逐层关闭切口。
(2)观察组实行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即:协助患儿取仰卧位,常规全身麻醉屈曲患肢80度,沿着纵向方向牵引患肢,以达到骨折复位的目标,并且对于患肢肱骨远端外侧难以简单复位的区域作手术切口,选择C型臂X光机器提前透视观察,待患肢复位成功后将2根1.5㎜规格的克氏针打入患侧肢体肱骨内外髁处,明确克氏针所在位置,再仔细观察骨折处稳定情况,于皮外剪短克氏针。
1.3判定标准
以Flynn肘关节功能评分量表为参照,评估2组患儿治疗前后肘关节的恢复程度,分数越高说明恢复效果越好,;并观察2组患儿是否出现切口感染、肘内翻及松动等并发症,计算其总发生率[2]。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处理数据,其中计量数据使用(+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数据用百分率(%)表示,并用x2检验;P<0.05,表示两组数据具备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Flynn肘关节功能评分对比
对照组治疗前Flynn肘关节功能评分为(56.97±11.46)分、治疗后为(72.14±12.78)分;觀察组治疗前Flynn肘关节功能评分为(56.98±11.47)分、治疗后为(87.09±14.68)分。治疗后,观察组Flynn肘关节功能评分与观察组相比明显更高,2组数据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t=10.283,P<0.05)。
2.2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95%,2组数据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通常情况下,肱骨髁上骨折发生后治疗方法不得当则可能造成骨折愈合畸形的问题,导致肘部内翻,直接影响肘关节外观,说明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治疗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及作用。有统计数据显示,肱骨髁上骨折合并肘部内翻发生率高达75%,而临床往往实行保守治疗方法,例如:石膏外固定或手法复位等,其治疗效果确切且适用范围相对较窄[3]。例如:以Cartland 3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为例其肘关节呈现过度屈曲状态,实行常规治疗则不利于其前臂血液循环,可能造成痉挛萎缩的情况。即便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是治疗移位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有效方法,但是手术期间需要剥离过多软组织,大大增加软组织损伤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与切开复位固定治疗相比,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能大大提高骨折断端碎块的稳定性,有效维持骨折复位力量,大大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此外,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不需要逐层分离软组织。
综上所述:移位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实行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肘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领域中使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宇航,洪海南.闭合复位联合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刊,2019,54(11):1216-1218.
[2] 朱宏.观察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移位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8(04):85.
[3] 石伟,唐盛平,黄子龙,许娜,孙客,付桂兵.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移位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9,17(02):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