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传统文化促进小学生德育教育
2020-04-14李海英
摘 要:传统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在小学的德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篇文章分析了传统文化对小学德育教育的作用,对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渗透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德育,对策
德育教育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学生的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传统文化是古人的智慧结晶,经过岁月的洗礼和积淀,更加凸显其价值。在当前的小学德育教学中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能够有熏陶学生的性情,引导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洗礼中构建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促进学生的综合性发展。但是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因此小学的德育教师就要对其进行筛选,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到德育教学中,引导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提升个人修养,增强学生的道德品质。
一、 传统文化对小学德育教育的作用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基础阶段,在这个时期小学生的道德意识刚刚萌发,此时教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饱含着大量的德育资源,对小学的德育教育起到了推动作用。
首先,丰富了小学德育教学的内容。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包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例如,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都是重要的德育教育资源。小学生正处于道德意识形成的基础阶段,此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借助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能够引导学生的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比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句名言所包含的人生哲理,能够开阔学生的胸怀,使学生学会包容。
其次,丰富了小学德育教育的思想。在小学以往的德育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教育主要是通过口头教育和惩罚两种方式,德育的效果并不明显,还极易引起学生的抵触,甚至对学生的心理发展造成伤害,失去了德育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开展德育教学,教师就要明确德育教育的理念,将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作为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意识,指导学生有效的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增强学生的文化修养。
二、 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渗透的对策
(一)借助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传统节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文化在人们生活中最直接的体现,其彰显着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以及美好愿望,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而小学生在生活环境的影响下,对于传统节日都有着或多或少的了解,但当前的小学生对于洋节比较推崇,对传统节日的意识越来越淡薄,在小学的德育教学中借助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教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因此,小学的德育教师就要将传统节日引入到德育教学中,帮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来源和风俗习惯,是学生对传统节日有进一步的了解,尊重传统节日,在节日的氛围中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书籍的阅读
中国的文明历史源远流长,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在现阶段的国家发展中,国家大力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构建。因此,小学的德育教师要肩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在德育教学中增强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书籍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传统文化书籍,教师深入研究书籍中的德育资源,引导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例如,学校可以开展传统文化阅读活动,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既能够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又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
(三)重视学生德育实践中的文化氛围
学校不仅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场所。因此,学校要通过多样的德育实践活动来锻炼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帮助小学生在德育实践中获得道德的认知,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例如,学校可以开展传统文化的知识竞赛,通过对传统知识的学习和宣传,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使学生在传统文化活动中,增强自己的个人修养。学生还可以参加各种文化社团,在社团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
(四)借助网络教育平台宣传传统文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逐渐成为人们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平台,学生通过网络能够快速地获取知识,能够有效地进行学习。因此,小学的德育教师就可以将传统文化通过网络的形式传递给学生,保证学生能够及时地通过网络对传统文化进行学习。例如,教师将一些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德育资源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给学生,让家长监督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并将观后感记录下来,在课上进行交流。
三、 结束语
总而言之,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为小学的德育教学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其中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小学的德育教师就要善于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借助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在文化的熏陶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进而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的综合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星明.小学生德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8.
[2]王海娟.小學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8):42-43.
[3]施建平.利用传统文化促进小学生德育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5(2):259-260.
作者简介:
李海英,四川省内江市,四川省资中县水南镇苌弘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