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和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分析
2020-04-14汪云清刘文英
汪云清 刘文英
摘 要:目前《整理和复习》教学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问题,众所周知,《整理和复习》是对某一阶段所学知识进行归纳与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并通过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深化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复习重在一个“理”字,即:使所学的知识“纵成线,横成片”,达到融会贯通。本文根据现存的问题,进行策略分析。
关键词:整理和复习,梳理,思维
一、 引言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都会觉得复习课难上,复习课难教,特别是现在的新教材就更难教,因为它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也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就感”,因此我们的复习课有时总会被忽略,因而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
二、 整理和复习课效果不佳原因分析
(一)单纯地列举知识点
复习是一个回顾总结的过程,它必须再现已经学过的知识点。然而我们在教学中往往过分强调了知识点的再现与强化,而忽视了理清知识之间的联系,影响了能力的培养。
(二)以练习课形式代替
我们在教学中总是练习层层递进,密度不断加大,角度依次变换,难度随之增加,甚至有时仅仅是把书上的习题做了处理,习题处理完了,整理和复习也就完了。久而久之,学生对复习也就失去了兴趣。
三、 整理和复习课有效教学策略
我们要想更好地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就必须对整理和复习课效果不佳的原因进行分析,在原因的基础上进一步去采取有效的策略。
(一)自主整理,心中有数
复习课应该让学生做主人,知识的整理工作应该由学生自己来做,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把知识的整理过程提到课前,这样学生就有足够多的时间来构思与串联知识。比如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复习之前,要求学生整理这一单元,从这些整理作品来看,大多数学生能够根据教材整理出本单元的知识点,有的还能抓住重点和难点,但有的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点是孤立的,缺少融合性,有的层次不清,甚至出现错误。但不管情况怎样,这个整理过程对学生的学习而言,非常有必要,因为学生在先前自我回忆、梳理的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与困惑,既是课堂上参与交流的基础与保证,也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重点内容。通过自主整理,使师生都能做到心中有数。
(二)深度整理、引领有方
如果只要求学生自主整理,缺少引领,教学很可能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因此复习目标的定位,教师的引领非常重要,比如在《除数是一位数的整理和复习》这节课中,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知识技能,经验相对不足,对于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等问题大多不太明了,即使是学生已经整理过了,还是特别需要教师发挥好引领着作用。为此老师带领同学们共同整理,并将这一单元知识定格在一张表格中,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知识由厚到薄的过程,体现了重知识到重方法的过程。这也正是复习的目的所在。
(三)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精选设计
在单元知识的复习中,学生对一些基本的复习题大多已经掌握,设计复习题时,并不能表现为知识点的简单匹配,而应尽力体现知识的综合性,也不能表现为知识点的简单排列,而应尽力体現知识的整体性,如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单元复习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题:
一个长方体的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高是3厘米,这个长方体的侧面面积是多少?(如图1):
第一个层次,用(长×高+宽×高)×2,即(6×3+3×3)×2。第二个层次,引导学生想象,侧面展开图,得出侧面积的另一种计算方法,底面周长×高:(6+3)×2×3,第三个层次由于数据的特殊性由此进行图形分割,从而得到一种新的解法3×3×6。
(四)以思想为主调,提升能力
郑毓信教授有一篇文章《数学思维与复习课》他这样写道:复习课追求的一个目标,既不应单纯的对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而是通过复习使她们有新的提高,如将一些原先似乎互不相关的概念和知识联系起来,从而不仅能够形成整体性的知识结构,也能使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另外通过问题的适当组合与变化,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技能与方法。这正是郑教授的一个基本主张: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不应求全,而应求联,数学基本技能的学习,不应求全,而应求变。由此可见,复习课就为我们具体落实上述思想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应当强调除去从知识和技能的角度进行分析,复习课应该被看为强化数学思维教学的重要契机。
四、 结语
复习重在整理,贵在提升,通过梳理形成完善的认知结构,促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全面的系统的认识与理解,通过对典型题例的解析,复习巩固已学过的知识,技能与技巧,提升能力。通过适当的拓展练习,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形成学习方法,提升思维品质,通过好习惯的培养,提高正确率。这样既巩固了学生已经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又促进了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严秋容.五年级“小数除法”整理与复习的磨课历程[J].小学教学参考,2019(20):13-15.
作者简介:
汪云清,四川省绵竹市,绵竹市大西街小学,
刘文英,四川省绵竹市,绵竹市紫岩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