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性涤纶在梳理过程中静电的控制

2015-04-07陈玉峰

纺织导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梳理静电

陈玉峰

摘要:介绍了改性涤纶在梳理过程中产生静电的原因以及危害。生产过程中采用以下措施能够控制改性涤纶在梳理过程中静电的影响:变化混配比例,合理加湿给湿保湿,保证温湿度环境,合理优化梳理隔距,合理进行针布选型,减小纤维梳理力,采用良好的吸风系统功能。

关键词:改性涤纶;梳理;静电;针布;隔距

中图分类号:TS015 文献标志码:B

On Controlling Electrostatic in the Carding Process of Dual Modified Polyester Fiber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auses and harm of electrostatic generated in the carding process of modified polyester fiber and meanwhile, it points out that the effect of the electrostatic can be controlled by taking a series of measures, such as changing blending ratio, rationally using oil agent for humidification to ensur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environment, optimizing carding needle gauge, selecting proper card clothing and using high-efficiency suction system.

Key words: modified polyester fiber; carding; electrostatic; card clothing; gauge

1 改性涤纶在梳理过程中产生的静电

1.1 改性涤纶产生静电的原因

当两种导电性能不良的绝缘体之间相互摩擦时,在两种物质上会带上不同性质的电荷,如腈纶、涤纶等合成纤维摩擦时会带上负电,由于其导电性能差,产生电荷不能迅速转移而发生聚集,造成静电产生。涤纶虽然经过改性后,服用性能得到了部分改善,但是由于其分子间缺少亲水结构,因此回潮率很小、吸湿性能差、导电性能差,在梳理过程中受梳理力作用极易产生静电。

1.2 改性涤纶在梳理过程中产生静电的危害

在改性涤纶梳理过程中,由于静电不易发散,造成梳理过程中缠罗拉、绕锡林、生活难做、落棉网、棉结高、梳理效果差等问题。同时纱线带静电易从空气中吸引灰尘和飞毛,成纱棉结高,使织物上产生集中的深色污点;在穿着过程中,由于静电不仅大量吸附灰尘、易玷污,衣服还会发生缠附现象。

1.3 改性涤纶在梳理过程中静电控制途径

减少过大摩擦;增加吸湿能力;使用抗静电剂改善纤维表面的摩擦性能,减少静电的产生;提高静电下泄的空间;合理给湿保湿,控制温湿度;优化吸风系统利于散热;优化隔距减小纤维与纤维、纤维与针齿之间的摩擦力。

2 改性涤纶在梳理过程中静电的控制措施

2.1 合理隔距减小摩擦力

梳理过程没有摩擦是不可能的,其主要是纤维与纤维、纤维与针布之间的摩擦造成静电产生。减少摩擦生热的主要措施是优化隔距。紧隔距强分梳在精细自由梳理区有非常明显的效果,但是在改性涤纶梳理过程中紧隔距会增大梳理力,静电现象出现。FA201B机型配置:1.33dtex×38 mm改性涤纶,锡林针布AC2030×01550,道夫针布AD4030×01890,盖板TPT45。在前固定盖板和主区隔距过紧的工艺条件下,出现了静电现象,造成生产困难,缠挂绕影响正常生产,优化隔距后生产得到改善(表 1)。

由表 1 可看出,隔距过紧,梳理力增大,摩擦生热,加上改性涤纶导电性能不好,造成梳理过程中的静电现象出现。隔距适度放大后,梳理力降低,摩擦力降低,对静电现象有一定的改善。

2.2 适度降低速度,减少静电的产生及其影响

高速高产梳棉机会对静电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一些不具备除尘和吸风能力的梳棉机系统,因高热产生静电,静电纤维相互吸引集聚,影响高速时的转移,造成生产困难。适度降低速度,能够改善生产条件,减少静电的产生,但会降低效率。在A186G吸风条件较差的情况下进行优化,具体见表 2。

由表 2 可看出,虽然降速能够缓和静电的产生,但是降低了产量,采取这种措施只能缓和静电的影响,关键还是要采取其他积极的措施,保证高速条件下的效率。

2.3 给湿加湿提高导电性能

涤纶由于其吸湿性能差的原因易产生静电。在实际生产中,提高纤维回潮率能够改善纤维的导电性能。A186F梳棉机在加工改性涤纶宝来绒1.33 dtex×38 mm时,车间相对湿度52%,温度36 ℃,回潮率0.30%,出现静电现象及梳棉落网、绕锡林、缠绕罗拉现象。后采用纤维包松包后300 kg加注 8 kg、80 ℃热水,充分回潮24 h后上机,开清棉圆盘加湿,A035E后给棉帘子加湿,清棉成卷后保湿间保湿等措施,使回潮率接近0.4%后生产正常。具体加湿措施见表 3。

由表 3 可看出,在加工过程中,通过加湿提高了纤维回潮率,改善了吸湿条件,减少了静电的产生和集聚,使梳理过程中静电的影响得到控制。

2.4 使用抗静电剂和油剂减少静电的产生

通过抗静电剂改善纤维表面的摩擦性能,能够减少改性涤纶梳理过程中静电的产生,使生产顺利进行。抗静电剂一般采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增加纤维吸湿性,提高含水量,使纤维在梳理过程中润湿,从而使静电易于消除。

油剂根据季节进行选配,同时油剂主要由表面活性剂组成,能在化学纤维表面形成定向的吸附层,即油膜。油膜的亲水基吸附空气中的湿气,在纤维表面上形成连续的水膜,使带电离子在水膜上泳移,减少因摩擦所产生的静电荷积聚,从而降低纤维表面电阻,增加导电作用。油剂含量一般短纤维为0.1% ~ 0.5%,夏秋季节要求在0.10% ~0.15%之间,冬春季节在0.16% ~ 0.20%之间,主要是控制不同季节产生静电的环境。

具体使用时要根据纤维油剂和抗静电剂相结合,防止油剂含量过大,造成油剂影响牵伸。特别是紧密纺网格圈,使用油剂时控制在0.20%以内,减少对网格圈的堵塞。

2.5 合理针布选型控制梳理力过大产生的静电

在加工改性涤纶时,梳理力过大容易产生静电,为控制这种现象出现,在针布选型过程中锡林盖板主分梳区应以稀、稀搭配或者锡林密、盖板稀为主,减少针布之间摩擦力过大产生的静电问题。

锡林针布选用20、25系列,角度在15°~ 25°之间为宜,齿密横向基部厚度0.5 ~ 0.6 mm、齿密700 ~ 850齿/(25.4 mm)2为宜,道夫选用AD4030×02090稀齿,减少摩擦为宜。盖板选用截切型MCH32、MCZ24、MCZ30,减少摩擦过大造成的静电。在加工1.56 dtex×38 mm改性涤纶比例在65%时,盖板锡林针布配型对产生静电的影响见表 4。

由表 4 可看出,针布选配过密,在生产过程中梳理力增加,针面负荷增加,摩擦力大,容易产生静电,选用较为稀的针布型号,针面负荷减轻,降低了梳理力,对控制静电产生有利。

2.6 合理的吸风系统利于散热,减少静电

高速高产梳棉机纤维与纤维之间、纤维与针齿之间的摩擦力大,其间机台温度也容易升高。如果热负荷不能及时排除,纤维间的摩擦力增加,产生的静电增加。因此对改性涤纶在加工过程中的除尘吸风系统要求必须良好,否则会造成静电产生。具体除尘吸风系统的影响见表 5。

由表 5 可看出,吸风量增加使机台内部的热负荷得到及时的排除,减少了静电产生的几率。特别是高速高产梳棉机由于排风量的增加,热负荷得到了排除,利于静电的控制。在低产少吸风梳棉机上梳理改性涤纶时最容易出现静电现象。在加工改性涤纶只有道夫吸风的机台上,因静电缠绕无法生产,改用带 3 吸的FA201B产量可以达到28 kg/h,没有静电现象。

2.7 合理的混纺比例提高可纺性能

改性涤纶的可纺性能差,静电影响生产质量的问题很多。在实际生产中,采用不同纤维混纺,可以减少静电的产生,提高纤维的可纺性能。在纺制R/T/C 65/30/5 14.8 tex三合一多组分混纺纱线时,由于改性涤纶的静电生产受到影响。采用不同比例与粘胶混纺解决了梳理中静电影响生产的问题(表 6)。

由表 6 可看出,由于粘胶的回潮率大,可达13%,使混合后可纺性能提高,减少了静电的产生。在具体生产中采取此措施,需要在并条工序计算出精确的混纺比例进行条子混合,以满足整体混纺比的需要。

3 结语

(1)在梳理过程中因涤纶由于内部分子排列紧密、分子间缺少亲水结构,因此回潮率很小、吸湿性能差、导电性能差、抗静电性不好,因而影响生产的进行。

(2)在梳理过程中,静电不易发散,造成缠罗拉、绕锡林、生活难做、落棉网、梳理效果差、棉结高等问题。由于纱线带静电易从空气中吸引灰尘和飞毛,成纱棉结高,使织物产生集中的深色污点;在穿着过程中,由于静电不仅大量吸附灰尘、易沾污,衣服还会发生缠附现象。

(3)改性涤纶静电控制:减小摩擦力、梳理力合理给湿保湿以增加吸湿能力;使用抗静电剂改善纤维表面的摩擦性能;提高静电下泄的空间;有效的吸风系统利于散热;合理的针布选型能够控制梳理静电的影响,为梳理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参考文献

[1] 钱樨成.纺纱过程中静电的控制[M].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1984:146-152.

[2] 织材料学编写组.纺织材料学[M].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1980:88-98.

[3] 孙鹏子.高产梳棉机工艺技术理论的研究[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2:20-26.

[4] 邢声远,江锡夏,文永奋,等.纺织新材料及其识别[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145-147.

[5] 许鑑良.化学纤维针布的选配[J].梳理技术,2010(3):6-9.

猜你喜欢

梳理静电
静电
当心静电
静电魔力
企业管理类档案归档问题探究
一部由点及面、纲举目张的语言学流派专著
奇妙的静电
试论语文教学中的古代文化常识梳理
自主学习 发展能力
基于活动经验的序列化知识教学策略例谈
“可怕”的静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