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堂导引
2020-04-14孟凡昌张振平
孟凡昌 张振平
摘 要:具有艺术性的课堂教学的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内在的求知欲,更能明确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的情感迅速进入教学所需要的情境。它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也是教师的学识、智慧、口才、情感的综合体现。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去设计、选择和运用合适的精彩的导入方式,打开教学的序幕,使整节课的教学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关键词:小学语文,导入语,艺术智慧
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作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冻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大教育家的精辟见解道出了课堂教学的导入应讲求艺术,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确实,具有艺术性的课堂教学的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内在的求知欲,更能明确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的情感迅速进入教学所需要的情境。它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也是教师的学识、智慧、口才、情感的综合体现。因此,在语文教学课堂中应注重导入的艺术,然而,万事开头难,如何才能使学生一下子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呢?不同的课型又该如何导入呢?下面我将结合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联系相关教学实际,谈一谈语文教学中的导入艺术。
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一节课的导入恰似一出戏的序幕,或似优美乐章的序曲,如果设计和安排有艺术性,富于变化,悬念迭起,往往能像磁石引铁一样把学生吸住,能很快调集他们的注意,点燃智慧的火花,使他们进入活跃的思维状态,开启智慧的闸门,收到先声夺人,事半功倍的奇效。在教学《新型玻璃》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四周静寂无声,突然,一个黑影闪进一个陈列着珍贵字画的展览馆里。他来到窗下,摸出了小刀,准备划破玻璃,进去偷珍贵的字画。可是,刀子一划玻璃,四周顿时响起了警报声!警察立即赶来,罪犯束手就擒!——哎,这是什么玻璃?它怎么会报警?告诉你们,这是一种新型玻璃……”我绘声绘色地讲着,学生们屏住呼吸听着。先是紧张,后是放松,再是一片啧啧的惊奇声。我的导语一完,还没等我说“请打开书本”就已听到一片哗哗的翻书声。
二、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现有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图像、投影仪、生动形象的语言或相关背景音乐,营造出一种气氛,把课文中描绘的意境再现出来,把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出来,使学生在情感上与作者產生共鸣。例如,我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在教室黑板的正中间挂上周总理的遗像,墙上贴着当时追悼会的图片,播放哀乐,再辅以我字字血,声声泪的导语,在这种悲痛哀伤的情境中,再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使学生对课文作者描绘的失去总理的无比悲痛,以及对总理的无限爱戴敬仰之情,有了切身体会。
新的人教版语文教材安排了一定的口语交际题,在上二年级(下册)中的一个口语交际题“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时,我便通过有意识的设置交际需要,营造交际环境来导入教学内容。课前,我嘱咐学生林某(林某同学可是班长,学习、纪律等平时在班中的表现都是优秀的)和我配合一下。这节课,我故意等到正式上课铃响后才到达教室(平时都是在预备铃响后就已到达),刚跨进教室门口,班里的学生就争先恐后地举手向我投诉林某同学“老师,林某刚才预备铃响后才进入教室,他边吃零食边把零食袋往地上扔,还随口吐了一口口水”,有胆大的学生更是直接批评起林某同学“哼,还说是班长,是三好学生呢?真不讲卫生,如果人人都像你这样,我们生活的环境都成什么样子了?”教室里批评声阵阵。看到学生的反映如此强烈,不禁为达到预期的情境效果而高兴得满脸笑容,同学们都一脸诧异地望着我。兴致所至,我打出投影,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来进行的口语交际就是:“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学生恍然大悟,林某和我相视一笑,全班同学便开始了兴趣盎然的口语交际课。
三、 解释文题,导入新课
在语文教学中,有些课文的课题在文中起到的是“画龙点睛”的作用,往往是文章的重点,具有广博的含义,如《钓鱼的启示》《“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将相和》等课文。在学习这一类课文的时候,解释文章的文题可以帮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的阅读重点和思路,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例如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一课时,让学生解释:“精彩极了”是母亲对巴迪八岁时写的一首诗的评价,“糟糕透了”是父亲的评价。尽管两种评价截然不同,但都是对巴迪的爱。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什么两种评价尽管不同却都是对巴迪的爱?在学习《钓鱼的启示》这一课时,我让学生查字典,明确“启示”的意思就是指点,开导,使认识到事理。再顺势提出一个问题:从钓鱼这件事中,作者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从而导出了学习的重点,激起学生的探知欲。
作者简介:
孟凡昌,张振平,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兴华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