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书法作品创作之美与灵感的结合

2020-04-14刘景云

中文信息 2020年3期
关键词:书法作品创作

刘景云

摘 要:书法创作之美具有书法艺术门类的美感特征。书法艺术是中国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我们在审视和认识书法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要从真正意义上找回属于中国书法艺术的创作主体精神,以及书法美学观。一是要了解书法艺术创作的社会背景,认清书法艺术在当今社会文化中的地位,才能使书法艺术和书法创作得到传承和创新;二是书法作品创作的境界来源于生活,喜怒哀乐各得其所;三是书法创作讲究与灵感相结合,其灵感是顺其自然,然后达到对优秀书法作品进发思维。

关键词:书法作品 创作 自然灵感

中图分类号:J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3-0-02

一、书法艺术创作的社会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之而来的信息时代更加使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方式得到改变。比如,在日常工作中,简便快捷的计算机输入代替了传统的汉字书写。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出现,使人们握笔的机会愈来愈少。可以说,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人们愈发依赖计算机和各种电子产品。因此,传统书法艺术的传播、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阻碍。有人甚至断言,若干年后传统的书法艺术将会逐渐地从人们的生活中淡出,最终退出传统文化的舞台。

虽然,我国的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得到极大提高,但与此同时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方面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 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可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提升到了政治高度。

所谓书法,它是一种特有的能够充分展示文字之美的艺术。我国的书法在世界艺术领域中的地位是十分独特的。书法艺术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是中国历史变迁的见证者。书法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沉淀,因此,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中小学生学习的古诗文,到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的书法培训班,再到传统农历春节时贴的春联……书法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书法艺术虽然受到新科技的冲击,但它并不会衰落,更不会走向消亡。书法依然是人们提升文化素养、文化素质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是大家陶冶情操、培养兴趣爱好的方式之一。书法,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在如今社会受到愈来愈多的人重视,他们对书法的爱好、研究和尊崇从未停止过。因此,书法艺术凝聚着中国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特色,它在当今社会文化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书法艺术创作的过程

书法创作的艺术之美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积累的,它是人们在自然景象中感悟审美的能动反映。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相通的,书法作品的艺术更是如此,大自然和人类社会都是紧密联系的。因此,人们在对书法创作思维的过程中,经过长期实践,把思想深入到作品创作中去,这就是艺术的本源,创作的本源,这就是中国文化创造思维的特色。众所周知,自然、社会、思维都存在着一般规律,同样,书法的创作也脱离不了类似的规律。书法艺术,它是塑造书法的艺术与我们所使用的汉字相结合的产物。书法具有特殊性,它不仅是从我们所使用的汉字中创新出来的一个意像,而且它符合艺术审美。这个新的形象不仅可以供人们欣赏,同时也有着独特的个性。它是更能符合大众所接受的一个作品,这个作品就是与每个人的字都有个性不同而相关的,这是一种在生活中有创造性的想象。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历代的书法家以此来阐述书法艺术创作的规律,并阐述书法艺术创作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他们具有比较精采生动的创作感悟,让其自然地融入在书法之中,又以此来放眼万物。书法之所以具有个性之美,是因为书法艺术是一种独特的汉字素材,这种独特的汉字素材将汉字揉进了深刻的艺术想象。中国的书法艺术其实它是从汉字中派生出来的生动多变的艺术造型。所以,书法艺术是从古至今演变而来的,它是一种赋有美学价值的艺术形象。

三、书法艺术的创造发展与审美体现

从书法艺术发展史上看,各个时期书法艺术的美感都具有時代性,而书法的时代性的形成,书法作品创作的境界来源于生活,喜怒哀乐各得其所,书法创作的灵感自然并且顺其自然,书法创作运用联想的方法来唤起大家内心情愫的萌发。其实在实际创作过程中书法作品的审美观念会与书法创作相悖,因为人们的审美观点是不相同的。历史上书法家们在作品创作上也各有长短之处,因此,站在审美的角度全面考量,要用美学的观点、历史的眼光、伦理的标准来衡量,进行扬长避短、才能求得最佳的书艺视觉效果。南北书风各有不同,创作与灵感是本着灵性,顺应天理,让自然融入艺术之道。

中国书法史上有一些很有名的故事,他们在创作灵感上能够具体体现。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慢慢地开始关注书法艺术的主体意识,逐渐形成了一种以人为中心的审美评价。这种意识觉醒的先行者之一便是书法大家王羲之。王羲之学习态度十分的刻苦,学习名家真迹的同时获得了灵感,这种以很大的胆量和超越的精神创造了他们自己的风格独特,后来他们就被后人称为“唯美书法艺术创始人”,至今他闻名遐迩的作品《兰亭序》,也被人们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主要是因为他在作品中使用了一种蕴含风貌的人际关系,他把自然美景,与思维和谐尽至的贴切入微,从而达到了完美统一;大书法家怀素,在书法创作过程中当时是传承张旭的草书之后,让他大开了眼界,使其心中豁然开朗,从而从中获得了灵感,怀素后来又发现了夏天的云彩它是无固定形状的,由于风势的变化它会随着变化的,因此,怀素从云彩的变化中悟出了自己特有的笔法,以至于后来他成为了书法家,至今,被书法喜好者所尊宠,其中,他的作品《千字文》后来人们称为“千金帖”。因为这些作品更加融入了自然,更富有时代气息。

因此,中国书法在创作历史的长河中,是运用汉字作为书写的主要内容,因为汉字经过了多次演变,也促使书法创作艺术出现了一个又一个创作高峰。中国书法艺术作品创作的发展历程,是与它所具有的“功能性”、以及“审美性”的价值理念是有着密不可分的相关联的关系内涵的。因此,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书法创作的发展过程是不一样的,对书法创作艺术的欣赏角度也是不尽相同的,人们对书法欣赏的审美观点也会随着变化的,它会随着每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变革而产生不同的价值欣赏尺度。每个学派欣赏虽不尽相同,但“儒、佛、道”都是以艺术之剑评价作品的。例如,佛家把书法艺术看作“修心审美心界”,主张 “书禅定意”;儒家学派们对书法艺术的“审美观”则是把艺术美看作是善的最完美最集中的体现,是以通过这种善与美对人的心灵的感化,他们把书法艺术作品看作是“尽善尽美”;道家学派们是带有玄机味道的“审美心境”,他们则提出了“道法自然”。因此,“儒、佛、道”的理论,则是把中国书法当做中国人的道德修养和修心养性的艺术之道,也是美的体现。

四、书法作品创作具有灵感内涵

书法作品的创作灵感是意象思维多元化因素的创作内能,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在书法艺术的创作过程中,书法者会产生一种相对来说比较特殊的心理状态。比如说,书法创作者有时会出现灵感突现、茅塞顿开、创造力超常发挥的心理状态。这即是创作的灵感,它是比较宝贵的,之所以宝贵是因为创作灵感会稍纵即逝,创作者需要善于捕捉这种思维活动,倘若一旦错过便会失去无法挽回的创作良机。可以说,书法艺术创作的灵感是随机的、转瞬即逝的一种心理活动。

所谓灵感内涵,就是书法作品的神采体现,是书法作品通过对作品的关照而显现,它是作品生命中所显示出来的神气、精神,是主要通过作品与主体的结合显现出来的,对于有艺术修养的人,看到好的书法作品是可以显现出神采的。书法作品的灵魂内涵主要涵盖“神”和“形”两个方面。书法的“神”美,是书法家以对生活的热爱作为审美理想,在创作的过程中他们采用唯物的和运动的观点。而书法的“形”美,是书法家在书写时运用汉字的点线结构,大小疏密,行笔轻重及缓急,由此形成了非常形象的字形符号。用这种形式书写出的汉字呈现出在形式、结构和力度上的美,唤起了人们欣赏汉字独特的情趣和不同的美感,使得整个字变得更加和谐而灵动。

优秀的书法家有着丰富多彩的人生阅历,有着多样性的知识学养,在他的脑海意识里储存各种潜意识的因素,等待创作灵感的呼唤与升腾。可以说,是灵感孕育了一切的艺术创造。同样,书法艺术的创作亦是如此,它同样离不开灵感。它具有突发性,犹如一道闪光,一下打通书艺家的思路。有一些书法艺术家苦练多年,书法作品却未见起色,然而,有时会在某一个瞬间,突然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其书法的技艺大有进展,从而达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艺术境界。虽然灵感无法用科学来解释,但在书艺家们创作的过程中确实存在,它又具非逻辑思维的自觉性,总是在大脑不经意时突然来临。从主体上看,灵感又富有创造性,众多具有独特性的艺术作品常常是来自于其创造的力量。这主要是因为创造需要不断地追求新事物并不断总结经验。创造尤其钟意有准备有想法的头脑。把整个思想融入到整入社会中来的客观条件。书法艺术的创作灵感,是以一定的书法艺术修养为背景的,是在长期的书法艺术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书法艺术素材,是用发挥的形式与手法表现出的多种多样的,当它遇到某种特为时就能达到创作的最佳效果,就能够真正体会到书写的真实生活情景,也最容易激发创作灵感,使作品在灵感创作中达到完美。

五、书法创作意韵与笔墨的灵感结合

书法创作意韵是通过书法家创作之后,由欣赏作品的人们从作品中所感受到的一种较深层次的境界。书法家创作后所产生的直接效果便是人们欣赏到的作品的内涵,是与灵感结合的完美表现。一副好的作品,必定会涵盖情感、灵魂、风骨、精神在其作品之中。这便是几千年来中国文化历史的积淀的高能反映,书法创作离不开神韵的笔墨,神韵的笔墨如同和谐的音乐旋律,因为它和音乐一样具有内在的节奏和旋律、韵律。优美的旋律音符会放射出光彩,这就是神韵的笔墨,所以书法的神墨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它是书法作品中的筋骨,可以把字写得苍劲,写得圆润,写得丰满,使字体处处积聚着力量;如果把笔墨运用到中国书法艺术当中来—因为汉字是书法艺术造型基础题材,中国书法艺术会在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远古传统艺术中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因为,它不只是在纸上写上黑字,而是它会通过各种神奇的笔墨纸砚的因素达到完美结合后的精神面貌。因此,她的艺术形式看似非常简单,其实它是内涵非常深奥的传承文化,是中华民族发扬光大的艺术根蒂,所以,很特殊。

欣赏作品也需要与灵感结合,这是由书法艺术的美学特征体现的。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书法艺术是一种极大弘扬创作主体精神的艺术。欣赏书法艺术作品的人们,是用自己当时的心境来感受书法作品呈现出来的某种情境。之后,欣赏者所体会到的情境便会将欣赏着引入到一个更高更美的现实情境中。所以,这种境界便是精神、艺术和美三者相互交融的境界。因此,欣赏者的心灵便会得到净化和升华,审美经验更加丰富,其人格也会得到高扬。

六、从时代中获得灵感,会使书法作品尽善尽美

从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不难看出,书法创作文化是真正能够把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历代书法家们在灵感中感悟到的产物,他们是在用书法家的眼光来观察万事万物中发掘出来的,具有比较精采生动的创作感悟,让我们站在书法远古历史的高度,纵观世界萬物从中感悟,获得灵感,使我们中国的传统书法文化发扬光大,书法艺术作品越来越完美。

但是,书法作品也是书法家们在社会背景影响过程中的具体体现,是他们深刻感悟万物的神奇力量。因此,书法创作也需要从时代灵感中获得。因为书法艺术作品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她具有强烈的艺术美感,她是我们中华民族美丽的精神家园,既反映这个时代的主流思想,更激发弘扬民族文化的真善美,书法创作是中华民族思想智慧,是历史文化的积淀。然而,我们在书法作品创作的过程中,要从真正意义上找回属于中国书法艺术的创作主体精神,以及书法美学观点,这就需要书法作品的创作与灵感相结合,才能对优秀书法作品进发思维。

书法作品的尽善尽美就是具有美的形象,是能够接受到社会性的审视和评估,能使得这个审美者看到美的生动乃至神奇的艺术形象,看后有美的愉悦,使人赏心悦目。因此,书法的创作之美需要与心灵呼应相结合,才能使作品达到尽善尽美的效果。

结语

书法艺术是一种心灵的艺术,它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书法家书法情怀的一种艺术体现,是心灵在视觉上的抒发。书法创作之美具有书法艺术门类的美感特征。在各种思潮相互交融的当今社会中,我们要在审视和认识书法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从真正意义上找回属于中国书法艺术的创作主体精神,以及书法美学观。

参考文献

[1]张丽娟.探索书法艺术的创造意境[J].青年文学家,2017.09.

[2]李丽弘.书法的内涵底蕴与书法创作[J].中国书法,2018.11.

[3]何文路.试论书法灵感的获得途径[J].教育界,2016.04.

[4]张利艳.书法艺术创作意境与灵感之内涵[J].齐鲁艺苑,2016.02.

[5]周丽云.浅谈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J].艺术评鉴,2017.01.

[6]刘金玲,崔学荣.文化自信视野中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山东传统音乐文化为例[J].东岳论丛,2016.02.

猜你喜欢

书法作品创作
书法作品欣赏
咱也过回『创作』瘾
书法作品选登
书法作品选登
《如诗如画》创作谈
战“疫”书法作品选登
《一墙之隔》创作谈
我行我秀
创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