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跨文化教学理念融入初探

2020-04-14邓永平

戏剧之家 2020年3期
关键词:跨文化教学课堂

邓永平

【摘 要】本文从跨文化教学理念的必要性、紧迫性入手,分析了跨文化教学认识存在的误区并探索了教师角色的定位、教学方法的转变以及课堂设计的方法,从而顺应时代要求,实现新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跨文化教学,课堂,教学者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3-0143-02

作为一种国际教育发展的新理念,跨文化教育在21世纪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越来越明显。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跨文化教育的理念应该融入学校的教育体制和各门课程的教学,尤其是外语教学,因为外语教学服务于社会发展和个人需要的一个重要表现就在于将跨文化情感、态度、知识和能力培养确定为其最终目标。(张红玲,2012:4)我国也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专门人才、复合型人才、国际化人才方面对新时代的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培养更高素质的人才使得高校英语教学者任重而道远。

一、关于跨文化教学认识的误区与对策

Michael Byram指出,作为一名老师,未必需要在知识上成为全才,但必须要非常熟悉各种技能,懂得如何教授这些技能。(王强,2016:12-17)所以教学者如何快速系统地掌握这些教学技能,帮助学生在所掌握的英语知识基础上去思考、表达和总结跨文化交际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是目前需要花大力气探究的课题。

跨文化交际是一个大的范畴,要想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跨文化能力是一个不可企及的目标。相反,教学者首先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确定现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在驾驭教学资料的同时形成自己的思想,有系统、有计划地备课。Byram认为,如果单纯靠教师努力来改变教学格局,的确不容易。可是,与其他教师一起合作,那就容易得多,而且更有意义。所以为了更好地实现跨文化教学目标,教师们形成自己的学术教学研究团队,集思广益,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这种备课形式恰恰是当今所缺乏的。教师如果各自为营,自认为琢磨出了一套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这是非常低效的行为,即仅有talent是不够的,还需teamwork 以及集体的 intelligence。教学研讨和无私分享在这一环节显得至关重要。

此外,在跨文化教学环节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并非是给学生提供与文化相关的信息资料,而是有效的引导者,带领学生从大量资料中寻找信息,与本国文化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异同,并在与其他老师互动和同学交流中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推理,从而使教学内容和学习过程达到有机统一,逐步实现教学目标。而教师在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多角度有针对性地发掘教材每一单元的主题所涉及的人文内涵和文化背景,展开相关方面中西文化知识的介绍和对比分析,进行文化输入及拓展,从而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使他们意识到英语学习中人文内涵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并逐渐增强自身文化底蕴,感受到英语学习的必要性和乐趣,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增强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英语教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已成为全国各高校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兼备的人才是我们的培养目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需要英语教学者不断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需求进行分析,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模式方面不断创新,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有效促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教师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或模式,选用适当的教学内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会得到改善。

二、跨文化教学、教师与课堂

王守仁指出,跨文化交际可以采取隐性教学,即语言技能课程中融入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的内容。中外文化知识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要放到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来认识。跨文化交际不仅仅是为了进行有效交际,还有增进国际理解的功能。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 Berman 认为,通过外语学习,我们不仅可以获得某种工具性技能,还“可以成为更好的思索者,这正是教育的目的所在”。(Berman 2010)因此,大学英语课堂不能只是语言技能训练场所,而是学习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同时也要展开对语言-文化内容以及这一学习过程的分析和思考。所以,在外语教学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师要创作一个实践共同体,组织学生参与一种社会生活的共建,置身于有意义的解决问题的活动之中,而非一种机械被动的旁观者。教师在传授语言的形式和运用的同时,引导学生对自己和他人进行批判性思考,逐渐熟悉不同语言对世界的诠释和思考方式,理解不同的诠释源于其所处的文化背景,并在价值观、态度和信念等方面形成独特的视角和认识。

跨文化教学的实施是对传统外语教学的突破,大学英语既是高中英语学习的延续,又是对已有语言知识能力和学习能力的超越。所以不可避免地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是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培养跨文化意识和敏感度的关键环节。从学习者需求层面来说,语法、词汇、课文结构等语言知识与技能的传统教学方法正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教师创新课堂、注入文化元素并采取灵活互动的方式进行教学才能顺应时代并满足学生需求。所以教学的目标不能局限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而是应该增加理解文化内涵和增强文化意识的环节,从而逐步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为语言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系是可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通过跨文化学习,学习者既可以提升语言技能,又能够增强沟通能力,还能在对比中培养观察力、理解力和分析力。在教学内容上需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从语言到文化再到交流,逐步进阶,由提高自我文化意识和文化差异敏感度、培养跨文化观察力和理解力逐步过渡到增加跨文化批判意识和跨文化分析能力训练。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环节设计者应该始终将学生语言能力、沟通能力和技巧训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这就需要教师选择、安排和设计教学活动和流程,并与教材相结合,以传统的引导式教学作为基础,引入并逐步增强体验参与式教学,教学设计也不应该是机械固定的,也要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灵活及时地调整和改变,根据学生反馈和课程时间安排减少或增加活动。跨文化交际教学如果设计得当,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更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三、结语

教学方法的灵活选择,教学活动的有效设计最终都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跨文化教学作为教学者承担的新时代使命,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更重要的是能使他们最终实现人格素养的提升。所以如何将跨文化教学模式有机高效地融入大学外语课堂教学,打造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高效英语课堂,是高校外语教师必须进行大量课堂实践和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张红玲.以跨文化教育为导向的外语教学:历史、现状与未来[J].外语界,2012,(2):2-7.

[2]王强.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能力教育理念—Michael Byram教授訪谈①[J].中国外语,2016,(3):12-17.

[3]曲鑫,张凤娟,王旭.“拔尖实验班”的大学外语培养模式探索和教学效果研究[J].中国外语,2013,(5):13-18.

[4]仲伟合,王巍巍.“国家标准”背景下我国英语类专业教师能力构成与发展体系建设[J].外语界,2016,(6):2-8.

[5]王守仁.当代中国语境下个性化英语教学的理念与实践[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5,(4):1-4.

[6]何莲珍,林晓.高等教育环境下外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现实困顿和解决途径[J].现代外语(双月刊),2015,(1):83-92.

[7]付小秋,张红玲.综合英语课程的跨文化教学设计与实施[J].外语界,2017,(1):89-95.

[8] Magnan,S.Reconsidering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for national goals[J].TheModern Language Journal,2007,91(2):249-252.

猜你喜欢

跨文化教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嘻游课堂
嘻游课堂
宾馆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跨文化交际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让文化意识的养分浇灌小学英语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