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一带一路”背景下重庆高职院校职业教育模式发展战略研究

2020-04-14邓亚昊

商情 2020年12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一带一路高职院校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及启动为重庆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挑战,本文研究了重庆高职院校职业教育模式如何在“一带一路”战略发展中发挥重要戰略意义,研究了重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并给出建议:校·企·政·机四方协同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培养、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多渠道、多维度的海外人才培养模式和“思政+技能+双语+标准”化人才培养模式等。

【关键词】“一带一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2019年5月5日,重庆市委书记、市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领导小组组长陈敏尔主持召开领导小组会议。会议强调,要学深学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论述和对重庆开放作出重要指示,积极采取精准有力措施,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

一、重庆高职院校在“一带一路”发展中的战略意义

新时代重庆在“一带一路”发展中承担着重大的使命,因此,重庆也正持续用力深化中欧班列(重庆站)、陆海新通道等的建设,积极培育新的可持续发展通道,积极推动对外交流合作,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行效益。

重庆作为西部内陆和长江上游的唯一直辖市,地处中部和西部的结合部,作为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国家战略定位极端重要。随着重庆对外开放不断持续用力,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日益密切,对于重庆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提出新的要求,重庆高等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力量,人才培养侧重点各有不同,作为高职院校而言,更具有技术和实践方面的优势,因此重庆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重庆市现有40所高职院校,30万在校生,1.9万教职工,183所中职学校,近40万在校生,2.3万教职工,建成1100余个职业培训机构,年培训量近230万人次。重庆高职类培养人次总共近300万人,培养的人次足以满足重庆服务“一带一路”的沿线省市地区及国家,积极推动经济、物流、科技、医疗、文化、体育等多领域的对外交流合作。

打造重庆特色的具有“一带一路”标杆的高职院校是现目前需要攻克的重要难题,为此,重庆高职院校应逐步加大与“一带一路”沿线的省市地区、企业、机构等的联系,并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服务进行人才培养,打造特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二、服务“一带一路”过程中重庆高职院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一)校·企·政·机四方协同人才培养模式

重庆作为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城市,重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作为了高职院校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随着国家双高计划的出炉,更是推动了重庆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改革创新。面对国际环境的不断需要,可以由重庆市各高职院校牵头,政府、企业和第三方机构等多方配合,共建人才培养方案,制定适合社会所需,企业所需的方案,并对课程设置进行优化,以双语教育为目标,让学生真正地与国际友人近距离交流,不仅在技能领域进行培养,更要在文化传承中做好准备,有效融合思政教育,培育具有国际知识背景的特色技能人才。

(二)订单培养、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现阶段,学生就业率仍然作为重庆高职院校参评双高及优质校的重要依据,职业院校对于市场、企业的人才类别需求关注不够,不能很好对学生的就业方向进行引导,导致学生对于“一带一路”沿线企业没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以致就业质量不够理想,这需要高职院校积极主动推动人才培养改革,可根据企业需求采用订单式培养或根据“一带一路”战略需求培养特定人才。

重庆高职院校建议推行“订单培养、分类培养”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针对重庆不同类型高职院校制定特定的订单班、分类班等,在培养过程中注重引入校·企·政·机四方参与,协同创新,共同培养。四方要积极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并以订单班、分类班的方式定向培养学生,解决企业招人难的问题,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三)多渠道、多维度的海外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参与其中,快速推动了沿线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每个国家发展创造了更多机会,而重庆作为中国西南片区最大的进出口贸易城市,在战略合作中搭建了很大的平台,加之重庆与东南亚国家物流便利,交通便捷,为贸易往来提供了方便。而此时,重庆高职院校可抓住机遇,多方面与海外国家沟通联系,加大海外人才培养的进程,多渠道、多维度的促进和改善海外人才培养,搭建产教融合新平台,开创人才培养新格局。

(四)“思政+技能+双语+标准”化人才培养模式

重庆高职院校在创新服务好“一带一路”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强化育人理念,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大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的有效融合,坚持思想教育引领专业技能教育,专业技能教育深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新时代国家所需的专业技能强、政治素质高的优秀人才。要深化国际合作交流,必须加大双语教学,重点突出在听说读写方面的应用培养,让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并在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对专业课与第二外语的融合,坚持国际和国内“双标准”的要求,做到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主导,行业企业标准为指引,培养一批具有爱国情怀、技能一流、双语交流、符合国际标准的复合型高职人才。

参考文献:

[1]罗国求.“一带一路”视野下对广西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3).

[2]张慧波,祝蕾.“一带一路”倡议下高职院校“走出去”的实践探索与思考[J].职教论坛,2018(2).

[3]周瑜,杨智勇.高职院校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定位与路径研究[J].院校发展,2019(2).

[4]张小玲,杨瑞.“一带一路”视野下重庆—东盟高职教育跨境输出的可行性、经验及径路分析[J].办学与管理,2017(32).

基金项目:

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一带一路”背景下重庆高职院校职业教育模式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编号:2017-GX-459,主持人:邓亚昊)。

作者简介:

邓亚昊(1988-),女,蒙古族,内蒙古呼伦贝尔人,硕士研究生,讲师,重庆商务职业学院财经管理学院,研究方向:金融风险管理。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一带一路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