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问题初探

2020-04-14鲁先牧

中文信息 2020年3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大学生

摘 要:本文从实践观点出发,提出了高职院校学生教育过程中面临的几点共性问题,并研究如何改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以加强思政课对学生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3-0-01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认识过程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的发展过程,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写道:“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主体通过实践改造世界,又通过实践认识世界。

当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欠缺的重要一环就是实践,实践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应当占有重要地位。正如陆游在教子诗中所写,“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当代青少年的成长教育过程中,虽然国家一直在强调素质教育,但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家长和老师们更多注重的还是学生试卷分数的高低。在近些年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角度来看,学生普遍表现出以下几个问题。

1.基础知识储备量的下降。高职院校的学生较之本科院校的学生,在高考分数上就体现出很大差距,更有甚者,有些学校为了最大限度的吸收生源,极大放宽了入学标准,造成了高职院校学生基础知识水平良莠不齐的现象。以笔者所在的高职学校为例,学生对数理化等专业课学习兴致不高,人文历史素养普遍缺失,即便是近代史常识也常出现认知性错误,对社会现实不关注。教师普遍反映,无论是在专业课还是公共课方面,学生知识水平都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2.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下滑。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曾提出要“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然而几十年过去了,一些社会现象表明,较精神文明而言,人们更注重物质文明。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上,在面对“你的人生理想”的提问时,学生们的回答大多是“挣好多钱”、“成为首富”、“没有理想”、“混吃等死”诸如此类的答案,而当问到那些想要挣大钱的学生要如何将此种理想付诸实际时,学生却一脸茫然。

3.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下降。高职院校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下降主要体现在对外界信息的接收与反馈效果较差,以及无法积极有效表达自身想法并与外界产生有效沟通。在教学过程与学生日常生活中中,“鸡同鸭讲”、无效沟通的情形屡屡出现,这种情形又往往导致了学生心理上的挫折感,循环往复,对高职院校学生发展起到了消极作用。

针对以上问题,以下从马克思主义实践的观点进行探讨。

1.实践是人的认识的基本来源。实践对于每一个人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前期教育有所缺失的高职院校学生们更是如此。在社会普遍看来,只有那些在中学阶段学习成绩不好,注定无望考上本科院校的学生才会去就读职业院校,而事实也大体如此,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们入学分数普遍偏低,各学科基础薄弱,有的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放言“就是为了混个毕业证”,对自我期望极低。从心理学因素分析,如果将这类学生之前的成长过程看作一个实践的阶段,那么他们在这一实践过程中经受了频繁的挫折教育,从主观能动性的角度来看,过多的消极结果累加在一起,导致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愈加低下,甚至在面对本科生时会自然产生技不如人、低人一头的想法。从思想道德层面来看,年轻人思想道德滑坡的现象并不仅限于高职院校学生,而是社会普遍现象,不过在高职院校中,学生的一些不文明、不道德现象和陋习表现的尤为集中和明显,这同样是由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实践活动所影响的。

2.实践是人的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人们正是在实践的推动下,打破旧有认知,引起认识上的新飞跃。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实践过程中经历了挫折与失败,但这不应该成为阻碍学生在高职院校就读阶段通过实践完善自身的理由。相较中学阶段而言,高职学生们有着更为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课业压力较小,自己可支配时间较多。而对比同专业的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专业实践环节占据很大比例。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感受到原本只存在于书本上的空泛理论,一些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甚至可以通过实践去激发学习的动力。

由此可见,在高职院校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学习广泛缺乏兴趣的情况下,通过增设思政课的实践环节以增进课程效果,是一种极其必要的方式。在我国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其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其内容主要包括世界观教育、政治观教育、人生观教育、法治观教育、道德观教育五个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其教育目的和任务以及教育对象精神世界的多样性,决定了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环节的多样性。

从实践环节的多样性来看,思政课的实践环节可以按场所划分为课堂内实践和课堂外实践两部分。课堂内实践环节受场地和上课时间等因素限制,课堂外实践则宽泛许多。目前课堂内实践环节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主题演讲、小组讨论、课堂辩论、经典研读、案例分析、小品情景剧等方式。课堂内的实践环节一改往日思政教师“自说自话”、台上老师“唾沫横飞”台下学生“昏昏欲睡”的情况,使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之间充分互动,发散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较之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有了较好的效果。课外实践环节则可以依托学校所在地区的文化特色,参观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感受历史文化气息、领略改革新风貌、田间工厂生产实践、观摩法庭审判等等。两者比较而言,学生更喜爱课外实践环节,但是相对课堂实践环节而言,思政课的课外实践环节从组织上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性,这主要是出于学生安全考虑。所以现阶段比较理想的思政课实践环节应当是课堂与课外环节相结合,在实践教学中,以课堂实践为主导,至少组织一次课外实践活动,通过实践促进其主观上对于完善自身的需求,从而使思政课实现其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3]马克思.《關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945年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7页.

作者简介:鲁先牧(1985—),女,辽宁锦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