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溯洄从之,一波三折

2020-04-14陈凯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0年7期
关键词:图样卷积波形

陈凯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筆者何以突发雅兴,大家且看下面发生在实际教学中的需求。

在人工智能的图像或声音识别任务中,常会遇见卷积运算的环节。所谓卷积运算,是将特定的卷积核与卷积区域进行点乘然后取和,从计算过程上看并不复杂,而不同卷积核对图像特征提取的效果,也可以很直观地展现出来,网络上很容易找到大量的卷积运算及特征提取的实际案例,也可以下载卷积运算的代码,手动更改卷积核,并观察特征提取的效果。

例如,在GitHub上可以找到名为“python-conv2d”的代码,下载后就能轻松定制卷积核提取图像特征,图1和图2所展示的就是对图片进行边缘提取前后的画面,而图3则是用来进行边缘提取的卷积核。

卷积核的点乘计算过程简单,相关资料很容易找到,本文不做展开,然而,教学中可能遇到的一个大问题,是解释“何以各种卷积核能达到特定的特征提取的效果”。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回答,因为在解释过程中,必然要回溯到滤波器的概念,进而再回溯到与信号处理相关的若干数学概念。这便让笔者想起《蒹葭》中的诗句来: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尽管道阻且长,但抱着不惧波折、追根究底的精神,尽可能亲自回溯源头,哪怕是远观佳人绰约风姿,总好过道听途说、人云亦云。本文将要介绍的几个小实验,或可成为溯源之舟。

● 简单的叠加,不简单的分离

为了能够更简单地展现出特征提取的原理,就要先创造出尽可能简单的数据。相较于数据量庞大的图像和声音,可以试着创建一系列项目数有限又能展现出波的图样的数据,将数据放置在一维的存储空间中,利用数据的变化,来解释特征提取的意义与方法。这里使用电子表格这种简单且直观的工具,创建两个频率不同的正弦波,然后再将两个波进行叠加。

①使用拖拽功能,在电子表格的第一行生成一个差值为10的等差数列,数列项可以略多一些,如从0、10、20、3一直到720,此数据用以反映正弦波在横轴上角度的变化。

②使用公式“=A1*3.14159/180”,

在第二行拖拽生成对应第一行角度值的弧度值。

③使用公式“=2*SIN(A2)”,在第三行拖拽生成正弦波Y=2*SIN(X)的函数的值,为叙述方便,称为正弦波A。以上过程的部分数据和波形图如图4、图5所示。

④使用与上面类似的方法,生成正弦波B的数据和图像,正弦波B的角度数据项差值为60,函数为Y=SIN(X),也就是说,生成的正弦波B的频率是正弦波A的6倍,振幅是正弦波A的一半。由于角度数值的差值比较大,所以这个正弦波看上去不太平滑,但不影响后续操作。部分数据和波形图如图6、图7所示。

⑤使用拖拽功能对两个正弦波相加,得到如图8所示的部分数据和如图9所示的波形,称为波C,当然,这不再是一个正弦波。

接下来的任务,当然就是假装不知道波C是如何产生的,而要想办法对波C进行某种操作,使得波C中不同频率的波形(特征)能重新显现出来。可以发现,虽然两个波的叠加产生新的波形很容易,但若要将一个叠加而成的波分离开来,却麻烦多了。例如,为了让高频率的波形(即正弦波B)重新呈现出来,就要过滤掉低频率的波,反之亦然。可以很容易看出,所谓特征提取,其实与滤波有关。因篇幅有限,本文只围绕高频信号的提取,讨论相关教学策略。

● 简单的假设,不简单的过程

想一想,为了实现高频信号提取的任务,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教学中,不妨鼓励学习者展开一番头脑风暴。

一个容易想到的解决思路是:既然当前波C是两个波的叠加,那么,只要将当前的波C减去一个低频的平滑的波形,就可以获得高频的波B的图样了。从直观上看,这个低频的波的形态大致如下页图10中的虚线所示。

虽说大家心知肚明,这个低频波的图样应当和Y=2*SIN(X)函数图像有关,但这里却只能继续玩假装不知道的游戏,因为要设法让计算机自己找到能契合图样的数据,而计算机当前可以利用的,就只有波C的数据。

开展头脑风暴所获得的解决方案可能有:对邻近连续的几个数据取平均值,或许能获得一个低频的平滑的波X;不停地执行将“波峰”削除、“波谷”填满的操作,或许能获得一个低频的平滑的波X;找出当前波的局部最大值和局部最小值,取局部最大值和局部最小值的平均值,利用这些平均值或许可以描画出一个低频的平滑的波X……然后,将波C减去这个新生成的低频的波X,观察能否提取出高频的信号。

第一个方案实现起来比较简单,但较难获得平滑的低频波形。下页图11分别是通过用邻近5个数据取平均值获得的低频波,以及用波形数据相减提取出来的高频波,提取后,高频的波形形态较好,但仍然有一定量的低频信号混杂其中(宏观起伏仍较明显),总体效果尚可。

第二个方案中,为了削峰填谷,对每三个数据,取左侧和右侧的数据计算平均值,对获得的新的数据再反复进行迭代操作获得低频波。图12是进行四次削峰填谷的迭代操作后,获得的低频波和提取出来的高频波。效果看上去不错。

第三个方案中,可以在电子表格中使用IF函数,通过比较大小获得局部最大值和局部最小值,然而麻烦之处是,每两个局部最大,或者每两个局部最小的数据,它们中间的数据应该如何填充?如果按电子表格中容易实现的方法,按邻近的局部最大值或局部最小值填充进去,获得的波就不可能是平滑的。操作结果如图13所示,特征提取的效果十分勉强。

若是要改进方案三,使得低频信号变平滑,就要借助如插值、函数拟合之类的方法。在电子表格中实现是比较麻烦的。

在教学中,为了培养学习者自主思考和探索的精神,教师应鼓励学习者大胆给出可能的解决方案,并尽力尝试用当前已有的工具,验证在具体的解答过程中,哪些方案更具有可行性,而不是直接将解决方案抛给学习者。

● 简单的表象,不简单的幕后

在学习者充分思考了各种假设,并加以实施验证之后,教师最后抛出更优的方案,才更能促人思考。前文中提到可用取均值的方法来获得低频平滑的波,但正如图11所示,生成的低频波的图样一波三折,不是特别理想。不过,虽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却能成为进一步研究的线索。

之所以采用取均值的方法难以使波形平滑,从直观上看,是因为局部的波峰波谷过于突出,若是在取均值时,能降低突出部分的权重,加强非突出部分的权重,或许能使生成的低频波形的平滑度有所提高。

例如,对于波形中的5个数据,按“=A1*0.25+B1*0.2+C1*0.1+D1*

0.2+E1*0.25”公式获得C2表格中的数据(如下表)。

若当前采样点处于局部波峰或局部波谷处,则公式的作用显而易见。但如果当前采样点不巧正在局部波峰和局部波谷的中间处,会不会反而将波峰和波谷处数据放大?对照波形图样计算一下就会知道,由于高频信号的周期性变化,按每5个数据取值,就算波峰和波谷数据同时被放大,在相加后,波峰处被放大的数据也会和波谷处被放大的数据相抵消。

于是,可以用拖拽的方法,每5个数据生成一个加权平均值,并按生成的一系列加权平均值生成波形,该波形图样看上去相当平滑了(如上页图14)。用此波形,对波C做减法后,得到的高频波的图样也相当不错(如图15)。

到了这一步,大家有没有想到,既然可以用取加权平均的方法获得低频的波形,那么,能否用同样的方法,直接把高频的波形提取出来?试一下就知道果然可以。例如,设“=A1*(-1)+B1*2+C1*(-1)”這样的公式,其思路是,将当前位置的数据权重加强,同时将当前位置两侧的数据权重减少。虽然说方法十分简单,但实施效果之出众,简直令人叹为观止。部分数据及波形图如图16所示。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个所谓的加权平均法,其实就是如假包换的卷积运算。这样一来,就只剩下一个问题:加权平均法中的“权”的取值,究竟应该怎么取才最为合理?这个地方,就立下了一个未来通往“傅里叶解析”这门课程的路标了。但对于大部分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者来说,在人工智能的学习中,他们能够看到路标的存在并理解路标指向路径的意义,就算是完成学习任务了。在实际的特征提取任务中,通过反复试错,或者团队暴力搜索,再加上一点推理和空间想象力,要为加权平均法找出一套合理的权重值,并不困难,在课堂上,完全可以利用充足的人力,开展一项寻找合理权重值的挑战游戏。

猜你喜欢

图样卷积波形
基于图像处理与卷积神经网络的零件识别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生作品赏析12
基于全卷积神经网络的变压器故障诊断
通用6T系列变速器离合器鼓失效的解决方案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与空洞卷积融合的人群计数
《工程制图》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
卷积神经网络概述
一波三“折” 巧用“波形”来解题
寒冬必备!最IN喵套装
任意波形编辑软件中手动任意绘制功能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