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学课程

2020-04-14朱辉斌

中文信息 2020年3期
关键词:草鞋铜像毛主席

朱辉斌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3-0-02

一、教学目标

1.价值体认:

1)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不忘先烈,珍惜今天优越环境,树立远大理想,磨练顽强意志,练就过硬本领,报效祖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2)进行文明礼仪、团结互助等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组织纪律观念。

2.责任担当:

1)培养学生对革命精神的感悟与理解。

2)懂得服从集体利益,舍小我才能有大我的道理。

3.问题解决

通过探究和寻找民族精神的过程,正确看待民族关系,坚定祖国统一的信念。

4.创意物化

在研学体验活动中感悟,使学生初步理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意思,树立家国情怀,让团队合作的魅力为自己的小家服务好,为国家的大家而奋斗。

二、前置课程

1.学生回顾与本节课相关的各学科知识内容

(1)思政: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

(2)历史:

A.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材第16课

B.了解草鞋的起源和江西人民家家户户为红军打草鞋,10万双草鞋送红军踏上万里长征路情景和故事。

(3)地理:

A.在地图上找出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的位置

B.教师准备剪纸作品小草鞋,让学生在白纸上摆出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路线图或让学生画出红军长征路线图

(4)语文:

A.课文《少年中国说》、古诗《观沧海》、毛主席词《沁园春·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全文内容。

B.熟悉并背诵爱国主义古诗句

如:1.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宋.陆游《病起书怀》;2.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其一》李白等。

(5)文学知识

A、积累1-2首关于红军万里长征的组诗。

B、毛主席诗词《七律·长征》以及这首诗赞颂精神和体现的精神。

三、研学过程

1.谈话激趣导入:

1.1开场白

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来自乌鲁木齐市青少年综合实践教育中心的教师朱慧斌,欢迎大家来到新疆野马古生态园,我负责讲解的内容是国家记忆馆,首先请大家自由参观5分钟,找找你最感兴趣的物件。

(5分钟后)(提问2-3名学生)你感兴趣的物件是什么?

(随意指名回答)

师:同学们都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展品,非常好!其实我们发现这个馆的大厅正中央摆放的是——-(学生齐声说)

那问题来了,这个像章与本馆的名字“国家记忆”有什么关系(提问1-2名学生)?

师:在毛主席伟岸的形象呈现在我们面前时、当我们看到这么多的毛主席像章时,再仔细观察,我们发现,每幅铜像、像章展现出来的毛主席的造型、手势、表情、神态都不尽相同,说明每个铜像的后面都有它背后的故事,都是一段独特的历史,这些铜像、像章、草鞋等展品不仅展示了一代伟人一个时期的风貌,也展示了祖国的一段历史。

这一双双草鞋,一枚枚像章、一尊尊铜像,在给我们讲述着一段段什么样的精彩故事呢?

那么今天的研学课程我们就从该馆的名字为什么叫“国家记忆”讲起(引入课题:探寻中华民族精神)。

1.2制定研学计划

目标:通过探究国家记忆馆中的陈列品 ,引导学生就怎样铸造中华民族精神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根据研学计划布置任务

1)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分成思政组、文学组、历史组、地理组等;

2)选举小组长,成员分工,小组制定研究计划;

3)掌握一种学习方式----考察探究方法

4)内容:实地询问老师、上网查询、参观、实物观察、收集资

料等。

2.探究过程

实地探究场地:国家记忆馆

2.1草鞋故事

师:看到草鞋,你想到了什么?

(二万五千里长征)

师:“红军草鞋”作为一个历史符号,他不仅是当年千万红军战士艰苦跋涉、浴血奋战的一个历史见证和象征,同时它也传递了在新形势下,中国人民将永远继承革命前辈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坚强决心。

(学生讲1-2个草鞋故事)

(教师补充背景)

问题:

1)从10万双草鞋送红军的故事中我们探究出了什么?

2)长征精神是什么?看到一双红軍草鞋,是不是就等于完全理解和领会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学生回答)

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在建国前,长征精神是吃苦耐劳、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的精神,这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

2.2瞻仰毛泽东铜像(详、重点)

师:(走到毛主席雕像跟前全体向毛主席铜像鞠躬)为什么纪念毛泽东呢?

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因为没有毛主席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1)这位伟人最喜欢背诵曹操的哪首诗?

2)在诵诗时毛主席仿佛在看什么?想什么?这样的胸怀又让我们想起了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哪部作品中的哪句话?

(学生根据自己前期的复习,回顾、回答)

师:我们一起来朗诵毛主席的诗《沁园春·雪》

2.3瞻仰开国十大元勋铜像(详 重点)

要求:学生任选以下一个故事讲解,要求其他学生认真聆听并对涉及到的相关问题进行记录(2-3名学生)。

1)南昌起义---朱德、林彪、陈毅、徐向前等

2)百团大战---指挥者朱德元帅

3)刘邓大军--建立晋察冀边区政府,千里挺进大别山

师:同学们讲得真好!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又探究出了什么精神?

(预设答案:齐心协力、生生不息的精神、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师:今天,我们通过国家记忆馆中到的人物铜像、物品,了解那个年代的故事,诠释那个年代的中华民族精神。是的,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标杆人物,他们身上体现的精神,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也是我们应该去追求、去学习的精神。一双双草鞋、一枚枚纪念章、一尊尊铜像,承载和展示着中国的风云历史和家国记忆。鉴于上述简介,现在我们对“国家记忆”的馆名就理解了吧。

师:既然这样,我们决定要传承并弘扬下去,在这个思路基础上,我们还能通过当下哪些特殊时刻的事件和人物来诠释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呢?

(学生只要说出在科学领域、医学领域、教育领域、体育领域、等各个方面的典型事件和人物,特别是汶川地震、抗击非典时期和今年的抗击新型冠状病时期的人物,教师都及时给予肯定)

师:很好!那让我们用成语形容这些精神,应该是?

(预设:万众一心、眾志成城、同力协契、风雨同舟等)

2.4师总结:

新中国成立前,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师生共同):英勇斗争、不屈不挠、不怕牺牲、艰苦奋斗、舍身忘死。

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师生共同):万众一心、风雨同舟、团结统一、爱好和平、改革创新、自强不息、众志成城。

1)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的民族精神,还是和平年代的民族精神,它们的核心是不变的,那就是——(师生共同)?(爱国主义精神)

2) 综上所述,爱国主义精神从古到今都不缺乏,关于爱国的古诗词句我们记得很多,比如:(老师起个头,学生和)共同背诵前期搜集的爱国古诗句。

3)此时此刻,我想起了梁启超的散文《少年中国说》,师生集体

朗诵。

4)我心潮澎湃,面对红旗,我要放声歌唱(全体唱《国歌》)

2.5.实地探究

讲解后学生分组考察探究,认真探究,讨论完成填写研学手册

1)收集信息 通过观察、网络查询、询问师长等方式,各组收集课题相关的信息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

2)拍一拍 抓拍探究过程中感兴趣的每一幕,画一画感兴趣的展示物件。

3)小组讨论 小组成员根据收集的资料进行讨论,汇总信息,撰写汇报提纲,分析思考。

4)撰写个人收获、感想、体会。

5)将以上内容填写在研学手册。

3.展示交流

场地:国家记忆馆内

(1)组内交流20分钟,确定汇报内容和方式。

(2)各小组汇报课题探究活动成果和体会感想。

(3)小组互评。

(4)老师点评。

(5)老师小结本次活动。

4.总结

今天,我们在“国家记忆馆”通过展示的毛主席铜像等展品,认真探究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怎样演变而来的,明白了新时代的青少年应该担当的社会责任,当下应该的弘扬和践行爱国主义精神的方向。所以,从现在起让我们缅怀先烈,继承革命传统,不忘使命,做一个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好少年。

四、研学课后拓展延伸

作业:

1)将今天的研学内容以思维导图呈现。

2)你知道哪些为了新中国浴血奋战,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的我们的同龄人?请你给家人或朋友讲一个上述熟悉的小英雄故事。

附件:研学须知

A乘车篇——展示自我!(把爱心送给别人,把信心留给自己)

①上车时自觉排队。

②有序入座,不抢座,不私自调座。

③及时系好安全带,靠走道的同学请放下座椅把手。

④车辆行驶途中不得擅自离开座位,不要在走道上随意走动,不要把头、手伸出窗外。

⑤乘车不吃棒棒糖等带有尖锐物包装的食品,在车厢里不吃东西或少吃东西,喝水注意节制。

⑥请给晕车体弱的同学让前排座,其他同学要多加关照。

⑦不随地吐痰,自备垃圾袋,将垃圾放入垃圾袋中。

⑧车上拉链:论语背背背、成语接龙连连连、故事讲讲讲。

B下车篇——井然有序

①带好自己的贵重物品,排队下车,不推搡。

②团结互助,讲秩序,礼貌谦让,不要做自私自利的事。

③下车时把车上所有的物品点清,垃圾带走,留下美德。

猜你喜欢

草鞋铜像毛主席
读毛主席词《渔家傲》“不周山”的注
七十七双草鞋
“周恩来”号机车铜像悬挂方案设计研究
圆明园马首铜像回家
“巨鞋”
壮锦献给毛主席
毛主席啊,我们永远怀念您!
爷爷的草鞋
台南孙中山铜像被拉倒 国台办:“台独”不得人心等6则
一日就是一生